科学探索
-
科学家首次在地面捕捉到“宇宙黎明”的偏振微波信号
美国科学家首次使用地面望远镜回溯了130亿年前,宇宙中第一批恒星形成后,如何影响大爆炸发出的光。他们利用位于智利北部安第斯山脉高处的望远镜测量了这种偏振微波信号,以更清晰地描绘人们...
2025-06-21 04:03:06 -
“独角兽之城”北京如何支持企业发展?
独角兽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市场认可度高等特征,是新经济发展的“风向标”。记者从“活力中国调研行”北京市主题采访活动中获悉,基于首都丰富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以及中关村这片...
2025-06-21 00:03:28 -
可观测宇宙的直径,只有930亿光年,它的外面还有什么?
目前说的宇宙一般指的是可观测宇宙,直径约930亿光年,包含从138亿年前大爆炸至今的所有光子能到达地球的范围,这片浩瀚区域容纳20000亿个星系、以及至少3亿个地球,但这其实只是宇...
2025-06-21 00:03:21 -
弘扬科学家精神 矢志创新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5月30日,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在京举行。活动围绕讲述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藏品背后的故事,展现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践行科学家精神的鲜活形象。活动...
2025-06-21 00:03:20 -
研究了几万颗恒星后,科学家发现:太阳似乎被精心设计过
太阳是地球的生命之源,一颗看似普通的中年黄矮星,但是科学家研究了56,000颗类太阳恒星后,却发现它有点不正常。2024年一项研究发现,太阳的磁活动和超级耀斑频率远低于同类恒星,像...
2025-06-21 00:03:19 -
“宇宙之眼”将开启暗物质与银河系探秘之旅
沐浴在晨曦中的鲁宾天文台。图片来源:现代工程奇迹网站“宇宙从未许诺会向我们袒露所有奥秘。”——这是美国天文学家薇拉·C·鲁宾在自传序言中留下的感慨。而今,一座以她名字命名的天文台—...
2025-06-20 20:03:33 -
空间站核心舱出征太空:举世瞩目的“第一棒”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海南文昌4月29日电(桑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今天,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
2025-06-20 20:03:31 -
数亿光年范围,内部却没有星系,宇宙空洞有多可怕?
想象一片直径数亿光年的宇宙空间,空无一物,没有星系、恒星,甚至连尘埃都稀少,这就是宇宙空洞,这些“宇宙中的荒漠”占可观测宇宙体积的60-80%,却几乎没有物质,这是物理定律的漏洞,...
2025-06-20 20:03:27 -
怀柔科学城将建成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
在青山绿水之间,一座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已拔地而起。记者从“活力中国调研行”北京市主题采访活动中获悉,怀柔科学城布局3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科教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
2025-06-20 20:03:25 -
让中国科技“点亮”中国故事(金台随笔)
当科技赋能文化表达,中国故事更添魅力,激活无限想象从《哪吒之魔童闹海》以震撼特效诠释“中国式浪漫”,到中国首部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亮相第七十八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再到第二十一届文...
2025-06-20 20:03:22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作者:曲永义(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动力、基本路径和关键举措。...
2025-06-20 16:03:46 -
女性科幻视野下的人文宇宙
作者:艾翔 青年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不出意外,我们即将迎来又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许多人已经按捺不住对未来进行着天马行空甚至不切实际的幻想,期待着从现实生活中挣脱出来...
2025-06-20 16: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