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贴春联的来历,当代汪斌
我国最早的对联,一般认为是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的“题桃符”。
公元964年,孟昶命学士辛寅逊于桃符上题写吉祥诗句。辛题后,孟昶不中意,遂亲自命笔,题写一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其中“嘉”同“佳”,并巧妙嵌入“余庆”“长春”两人名。“余庆”是指被任命为成都知府的吕余庆,“长春”则是孟昶的诞节名。孟昶所题这一门联,亦即我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人们开始普遍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后来,随着门神的出现,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桃符所肩负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美好心愿的春联。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说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有一年,在除夕之前颁布了一道御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春联,贴在门框上。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贴春联。
在家乡,春联叫对子,贴春联叫贴对子,写春联叫写对子。以前的对子,都是手写的,五言或七言的上下联和横批,写在红红的纸上,对仗工整,内容有对来年美好的憧憬和祝福,寓意颇深。现在的对子,都是印制的,一到过年满大街的都是卖对子的,各种字体,以楷书为主,有墨汁印在红纸上,也有金粉印在红纸上,金光闪闪的,非常漂亮。
记忆里,街上一过腊月二十就有写字先生。起先邻居们拿着裁好的红纸,来请爸爸用毛笔写。写好的对联晾在躺柜上,实在晾不下了,才放地上。有的邻居拿来的红纸尺寸不对,五言和七言的都没法写,宽窄也不够,爸爸把自己家的红纸拿来,重新裁好了写。如果晚饭后开始写,大概能来两到三个邻居,上一个写好的还没干,下一个就来了。
等街坊邻居家的对子写得差不多了,也到了大年二十九了。这下该轮到自己家的了,再不写,三十中午就没对子可贴。照例,在写对子前爸爸洗头洗脸洗脚,他说这样才在写对子时能集中精力,有精神写。
本来对子写的时候是用条石压着的,我和弟弟硬是凑过去,不停地用手来捏着对子纸头。爸爸分工,弟弟摁着对子纸头。原因是他能在爸爸写好一个字后,能把空余的部分,分毫不差的拉到下一个字的位置,我来把写好的对子晾在躺柜上。看着一排排的对子整齐地晾在柜子上,闻着墨汁的味道,说这个墨汁的味道真臭,妈妈说墨香,怎么会是臭味呢!晾的对子多了,一副贴到大门口的对子,写的频率最高。“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
,横批:“春回大地”。这副对子,现在看来也很大气,寓意满满。想象一下,这样一副宽大的、红红的、寓意深刻的、祝福满满的对子贴到大门口,进出大门的时候看一眼,多美!
吃完晚饭,开始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到零点钟声敲响时,爸爸和弟弟到院子里放炮,发火笼,检查对子有没有被风刮跑。如果对子不见了,爸爸现场再写一个。
现在超市里有各种各样打印好的对联,也有中国结、红灯笼,想买的东西放到购物车,结账就拿到了。亲自参加贴对子,感受到的乐趣,远比没有经过等待、亲自参与得来的东西有幸福感。
作者简介
汪斌,供职于国网雅安电力(集团)公司荥经供电分公司,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四川文艺传播促进会会员,雅安市作家协会会员,荥经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经济日报》《西南商报》《雅安日报》《晚霞报》《鸭绿江》《延河》《文学经典》《时代作家》等报刊和“方志四川”微刊。
随便看看:
- [科学探索]地球上最大的脊椎动物蓝鲸 蓝鲸的体积为何如此巨大?
- [科学探索]探索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 科学家证明鬼并不存在
- [科学探索]超级月亮2023什么时候?超级月亮是怎么形成的?
- [科学探索]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差点影响数学发展进程(断送数学)
- [科学探索]人类的未来将会怎样?学者们的5种大胆的猜测
- [科学探索]美国登月是真是假,一共登月了几次?解密美国为什么要停止登月
- [科学探索]肉眼为什么可以看到星星?都是几千几万年前的假象
- [科学探索]恐龙没有灭绝进化成人?现代人类将不存在(恐人学说)
- [科学探索]网上术语海王是什么梗?说你是海王是什么意思
- [科学探索]你每天都能接触到?世界上十大最脏的东西照片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