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为何多短命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确立帝制,到公元1912年宣统帝退位,皇帝制度在中国存在了2132年。
在这两千多年间,一共有376人(一说是400多人)做过皇帝。
其中,有生卒年记载的皇帝大约300人。
有学者专门统计过这些皇帝的平均寿命。他们得出来的结论不算一致,但差得不多。有的说是39岁,有的说是39.6岁,还有的说是41岁。
总之,皇帝们的平均寿命在40岁左右,仅为历史上有年寿记录的名医、名僧平均寿命的二分之一。
皇帝都被称为“万岁”,没想到连40岁的坎儿,都很难活过去。
那么,拥有当时最好的物质条件和医疗服务,中国的皇帝们为什么普遍不能长寿呢?
▲300名皇帝的年龄组分布,可以看出超过六成都活不到50岁。
1物质生活条件太好,有时反而不利于养生。
皇帝们富有四海,举天下以奉一人,使他们有条件养尊处优,饮食肥甘厚味等食物,从而容易患膏粱之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富贵病”。
一般来说,肥甘厚味食物胆固醇含量高,易使动脉粥样硬化而发生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等等。
史书记载,有许多皇帝“无疾而终”。著名医学家范行准认为,古代“无疾而终”者并非“无疾”,其死因除了心脏病外,大多和脑血管疾病有关。
例如十六国时,前秦的苻健,南燕的慕容德,大夏的赫连勃勃,前凉的张轨,成汉的李寿,后凉的吕光,北凉的沮渠蒙逊等帝王,都因“寝疾”去世。所谓“寝疾”,就是卧病,睡梦中死掉了,其实他们极大可能都死于脑血管疾病。
和其他朝代相比,宋代皇帝是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最高的群体。
北宋9帝中,有4位——真宗、仁宗、英宗、神宗都患有脑血管疾病。他们脑血管疾病发作时具有若干共同特征,如言语塞涩或不语、行动不便等症状。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54岁的宋仁宗赵祯夜里突发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后出现失语。御医第一时间赶到开药,但已无济于事,宋仁宗仅两个时辰就去世了。
肥胖症也是古代皇帝的致命杀手。
最出名的应该是南朝宋明帝刘彧。刘彧以贪吃肥胖著称,尤其喜欢吃河豚、腊肉。史载,刘彧“以蜜渍逐夷(河豚肉),一食数升,啖腊肉尝至二百脔”。
这食量简直是作死的节奏。他后来肥胖到了不能行房事的地步,没有继承人怎么办呢?于是,把他那些已经怀孕的弟媳们强行拖入宫中,生男孩就把其母杀掉,视为己出。
刘彧死时不过34岁。
明仁宗朱高炽也相当肥。《明史》上说,朱高炽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总是跌跌撞撞。他虽然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但因为肥,朱棣不喜欢他,差点登不了皇位。
不过,朱高炽虽然如愿登基,也就是过把瘾就死而已,仅仅10个月后就去世了,享年47岁。
2
很多皇帝经常会感概:“感觉身体被掏空。”
对于坐拥天下的皇帝来说,面对众多后宫佳丽,明知纵欲无益健康,明知克制情欲节制房事可以养生,但就是控制不住男性荷尔蒙分泌。
北齐武成帝高湛的宠臣和士开曾劝高湛及时享乐,说:
自古帝王,尽为灰烬,尧、舜、桀、纣,竟复何异。陛下宜及少壮,恣意作乐,纵横行之,即是一日快活敌千年。这种“好话”,高湛执行起来毫不费力,当皇帝不过4年,就因酒色过度而死,年仅32岁。
宋哲宗赵煦少年纵欲,患上了“腰疼,便旋中下白物”、“又多滑泄”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因房事过度,身体虚弱,抵抗力降低,结核病加重,24岁便撒手人寰。
宋哲宗去世后,因无子嗣,徽宗赵佶得以即位。
宋徽宗治国无能,但在纵情女色上,却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和才能。史载,宋徽宗“五、七日必御一处女,得御一次即畀位号,续幸一次进一阶”。积分晋级制,原来是他的发明呀。
他的儿子宋钦宗即位后,“放宫女六千余人于外”。宋人据此估计,徽宗时期的宫女至少有万把人。
他的另一个儿子宋高宗赵构,不是随便的人,但随便起来不是人。史载其“好色如父,侍婢多死者”。
就是说,赵构很能干,经常干死侍婢。
这位患有严重“恐金症”的逃跑皇帝,很精明地在50多岁时主动禅位。结果,以退位续命,竟然活到了80岁出头,在宋代皇帝中活出了一个寿命高峰。
中国最后一个纵欲而死的皇帝,应该是年纪轻轻的同治帝。
据说,同治帝小小年龄,耽溺男宠,常常在恭亲王之子载澂、翰林院侍读王庆祺的陪伴下溜出皇宫,微服冶游,整夜在南城琉璃厂、八大胡同等处盘桓,狎邪淫乐。直至第二天早朝时,才鬼不知神不觉潜回宫中。
结果,同治帝19岁就英年早逝。
官方公布的病情是天花,民间一直传言是梅毒。
3
服食丹药,也是很多皇帝作死的方式。
有些皇帝感觉身体被掏空,急需壮阳补肾;有些皇帝追求长生不老,希望成为真正的万岁……
他们共同采信的做法,就是炼丹吃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导致了很多皇帝的速死。
东晋哀帝司马丕“雅好黄老,断榖,饵长生药”,最终服食过量,中毒而死,时年不到25岁。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则表现出典型的寒食散中毒症状,要么数日不食,要么通宵不睡,喜怒无常。底下的大臣、皇子们人人自危,怀恨在心,最后被自己的儿子刺死了。
但要论嗑药,当属唐代和明代皇帝最疯狂。
据王永平先生统计,唐朝21帝中,迷恋金丹者至少有11帝,即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唐僖宗。
其中,多名皇帝因此丧命。如唐太宗因服食胡僧配制的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唐穆宗李恒因方士进金石之药,吃后中毒暴亡;唐武宗李炎“重方士,颇服食修摄,亲受法箓,至是药躁,喜怒失常”,中毒身亡。
在嗑药high死这件事上,皇帝们很少吸取教训。
明代16帝中,有9人服食丹药。他们嗑药的原因,除了求长生,还有治疗疾病、助淫与求嗣等。
朱高炽很可能因纵欲过度得了不治之症,服用丹药想求医治,反而中毒身亡。
嘉靖帝服用丹药后,经常折磨后宫少女,以致激起宫闱叛变,差点被十几个宫女勒死。
他的儿子隆庆帝更加荒唐,服用丹药后,“阳物昼夜不仆,遂不能视朝”。
他们长期服食含有砒霜、水银、朱砂的丹药,最后不免纵欲而亡。
这份中毒而亡的名单,最后还迎来了一个重量级帝王——雍正帝。
来自朝鲜的史料记载,雍正晚年贪图女色,病入膏肓,自腰以下长期不能行动,所以他常年要服食丹药。
结果,雍正迷恋丹药的神奇功效,却因此送了性命。他享年58岁,比起康熙、乾隆,甚至嘉庆、道光都算短命。
4
总体而言,相对和平稳定的朝代,皇帝们多死于疾病,如西汉、北宋、南宋;当战乱纷争、皇权旁落或者一个王朝即将终结时,皇帝们多死于非命,如魏晋南北朝、五代时期多死于各种自杀、他杀。
中国的皇帝,接近三分之一死于自杀或他杀。
只有那些觉悟高、运气好,同时帝国处于上升期的皇帝,才能长寿。
比如活了69岁的康熙,他曾说:
吾人年老而经事多,则自轻易不为人所诱,每见道士自夸修养得法,大言不惭。但多试几年,究竟如常人,齿落鬓白,
这,才是活得明白的过来人。
他儿子雍正不信,不到60就死了。
他孙子乾隆信了,活了89岁,创下中国皇帝的最长寿纪录。
参考文献:
王霜、向斯:《中国帝王宫廷生活》,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版杨文、裴晓敏主编:《被历史忽略的历史》,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史泠歌:《帝王的健康与政治——宋代皇帝疾病问题研究》,河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王永平:《试释唐代诸帝多饵丹药之谜》,《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程志强:《明代皇帝多服丹药》,《紫禁城》,2001年第4期李国荣:《雍正与丹道》,《清史研究》,1999年第2期 古代皇帝为何大多寿命很短呢?据说有人对中国古代所有皇帝做过统计,中国所有皇帝总共有500多个,而有明确记载生卒年月的只有209人,这209人中,活到超过80岁的才4人,而不足20岁就驾崩的有31人,平均算下来这些皇帝的寿命只有38岁,古人讲究 三十而立 ,可见38岁是年轻的,为什么古代皇帝寿命都那么短呢?
第一、工作压力太大如今我们生活中,遇到太大压力都有可能猝死,而古代正常的皇帝工作压力是很大,当然那些不理朝政的昏君除了,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每天早上五点就要起床批阅奏章,一直要忙到凌晨两三点,而且是长年累月如此,这种工作压力之下,命能才才怪呢。
除了批阅奏章之外,皇帝还要处理朝中大臣们之间的斗争,平衡个方面的关系,有时还要想办法抵御外敌入侵等,所以皇帝看起来高高在上,可要做好这份工作,也需要很强的能力,丝毫不亚于现代世界五百强的CEO吧,在这种工作环境之下,累也累得半死了。
第二、喜欢吃仙丹皇帝虽然工作压力大,但却集所有权利于一身,他们自然都希望自己命长一点,这样才能继续享受生活,于是很多皇帝晚年都比较爱意淫,他们认为世界上有什么长生不老药,可以让自己获得永生,甚至想秦始皇、唐太宗这样英明的皇帝,同样会犯这种错误。
古代人吃的所谓仙丹,基本都用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炼制而成,而且含有大量有毒元素,有些就类似于现代的兴奋剂,刚刚吃的时候感觉良好,可后遗症是非常严重,皇帝长久服食下来,自然身体被搞垮了,命不久长也是自然的了。
第三、传宗接代的需要皇帝后宫都是佳丽三千,尽管皇帝工作一天很累了,但回到后宫还要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有时就算皇帝自己想歇息一下,可 臣妾做不到啊 ,要知道后宫嫔妃太多了,个个如饥似渴的,虽说皇帝是真龙天子,可实际上也就是一普通男人,连番轰炸之下,身体自然容易跨了。
最后这一条也是皇帝短命的主要原因,古人说 万恶淫为首 ,而皇帝在这方面往往是被逼的,而且并不是每个皇帝都能想康熙那样 九妃连珠 、 八嫔临御 。了解完皇帝的生活之后,如果让你穿越到古代,你还愿意当皇帝吗?
历史上的皇帝为何大部分都短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表面上中国皇帝权力巨大,荣耀无比,实际上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幸的一群人。有以下事实为证:
第一,在中国社会中,皇帝的平均寿命最短,健康状态最差。
有人作过一个统计,历代皇帝有确切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二百零九人。这二百零九人,平均寿命仅为三十九点二岁。 在中国社会中,皇帝的平均寿命最短,健康状态最差 。
如果去除这个因素,人口学家推算,中国古代人口的平均寿命可达皇帝的健康水平低是造成皇帝整体寿命低下的重要原因。
在明代十六帝中,只有五个皇帝寿命高过均龄,其余十一帝皆低于均龄:从宣德帝到正德帝这祖孙五代竟然都在而立之年左右撒手人寰,其中的成化帝也仅仅是刚过了四十岁。然而明光宗登上皇位仅一个月,因为多幸了几个女人,就撒手人寰,其身体的虚弱可想而知。
网络配图
第二,皇帝群体中非正常死亡比率高。
中国历代王朝,包括江山一统的大王朝和偏安一隅的小王朝,一共有帝王六百一十一人,其中,正常死亡的,也就是死于疾病或者衰老的三百三十九人;不得善终的,也就是非正常死亡的二百七十二人。非正常死亡率为百分之四十四,远高于其他社会群体。
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六位皇帝,前废帝刘子业,极为荒淫残暴。他讨厌功臣刘义恭,就“砍掉刘义恭肢体,剖开他的肚子,挖出眼珠,泡在蜜里,做成“鬼目粽”,还请大臣们前来品尝。”
他把叔父湘东王刘彧裸体养于坑中,要他从木槽取食,并称呼他为“猪王”:“尝以木槽盛饭,并杂食搅之,掘地为坑,实以泥水,裸彧内坑中,使以口就槽食之,用以欢矣。”
前废帝如此,后废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后废帝刘昱凶暴异常,外出游玩,遇到挡路者,无论是人是畜,都命侍从格杀勿论,这使得都城建康,白天户户大门紧闭,道路绝迹。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第四,历代皇帝中,事业成功者,也就是说较好地履行了自己职责的只占一小部分,基本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圣君”更是凤毛麟角。
由于皇帝这个职业挑战性过大,这个阶层中的人,在工作中要体会成功感最难,体会到的挫折感却最多。大部分皇帝在这个职位上是“混”过一生的,因为他们的才能、精力、学识不足以统治如此复杂而辽阔的帝国。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