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一继位就迫不及待地要改革币制
历史上每当新皇帝继位,或者是改变年号,都要铸造一种新的钱币。因为只有这样才具有改朝换代,或者是新旧更替的象征意义。但是,在中国古代,却有一种钱币,延续使用了多个朝代,不管是江山易主,还是王朝更替,所铸造的钱币使用的都是同一个名称,这就是从汉代一直使用到唐朝初年,历经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以及隋代,总共延续使用了739年之久的五铢钱。
五铢
如图所示,正面是五铢俩字,背面无文。虽然很多人对它并不陌生,但是并不是人人都知道,就是这样一枚小小的钱币,却参与并见证了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
说到五铢钱,就要说到汉武帝。因为五铢钱就是由他下令铸造的,并用它收回了铸币权,加强了中央集权,成就了他的霸业。五铢钱也因此成为历史上寿命最长的货币。那么,汉武帝是怎样通过五铢钱,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现大一统的呢?五铢钱在汉武帝成就霸业的过程中,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
五铢钱的诞生,和汉武帝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有关。《汉书·食货志》记载:
元狩三年(前120)“天子与公卿议,更造钱币以澹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
汉武帝在与大臣们讨论财政问题的时候,谈到了当时社会上日趋严重的货币问题。大臣们反映当时的货币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量无法控制;二是质量无法保证;三是民间的盗铸难以禁绝。
汉武帝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私铸货币导致的,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这样才能杜绝私铸现象的发生。因此,这次御前会议,促使汉武帝下决心要解决私铸问题。
实际上,汉武帝想解决货币问题的想法,并不是在这次御前会议上才有,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刚继位的第二年,就曾经采取过行动。
有人可能要问:汉武帝为什么一继位,就迫不及待地要改革币制呢?为什么拖了二十多年还没有解决?另外,货币的铸造权,本来就应该由国家垄断,为什么地方诸侯,甚至是民间的个人也能铸钱币呢?
其实这是特殊历史背景之下的产物,汉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要追溯到汉朝建立之初颁布的一项法律。实际上,这也可以说是刘邦惹的祸!要从汉朝的建立说起。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汉武帝为什么要实行币制西汉自建立以来,币制混乱,郡国铸币失控又是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之一,故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中央政府在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问题,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将汉高祖下放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不少皇帝都喜欢改革币制,改革币制主要是为了什么?在中国古代,贵金属供应量有限,能够起到稳定市场价值的作用,比如一斤铜可以换多少石粮食,在汉代是有较为固定的比价的!如果政府用一两铜铸币,规定能买一石粮食,我只是假设啊,现在就规定用半两铜铸币能买一斤粮食,那么余下的半两铜就成了铸币税,也就是朝廷可以用同样的贵金属买到更多的社会商品,当然了这是在经济上打劫国民!
另外,改革币制还是出于重农抑商的目的,限制商人收入。比如汉武帝时期,就曾多次进行币制改革。
汉武帝初次改革币值是为了打击大贾商人,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在汉武帝建元五年,汉武帝为了更符合社会需要,简单的推行“重如其文”三铢钱行不通重新推行半两钱,进行二次币制改革。第三次币制改革是为了打击那些为富不仁、兼并土地、不顾天下安危的豪富,以此来充实国库财政。但由于货币品种众多复杂,阻碍了商品的正常交换,所以汉武帝又进行第四次币制改革。为了避免伪钱泛滥影响国家的税收,汉武帝又进行第五次币制改革。但商人们利用币制改革之机囤积取利,使货币铸造权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汉武帝又进行第六次币制改革。
然而到了王莽篡汉时期,改革币制则是为了彰显新朝的新气象,“托古改制”展开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四次币制改革,恢复了周代的刀币和布币。
因此,在我看来,皇帝都喜欢改革币制,改革币制主要是为了:
1、维护自己的国家统治,树立帝皇威信;
2、扩充国库,维护重农抑商的政策;
3、减少贪污腐败现象,遏制贪污风气。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