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什么让嘉庆继位「乾隆自称十全老人却为何选了资质平庸的嘉庆做皇帝」
十全老人虽然在作诗方面引为笑谈,但在皇嗣这个问题上,可从来没有含糊。英明神武如始皇帝,还在继承人上犯错,明太祖朱元璋在年老昏庸,在继承人上也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末了还搞出个九子夺嫡事件出来。
纵观中国历史,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做得最完美的就是乾隆,从来没有哪一朝如乾隆到嘉庆这般平稳。
先看一下乾隆的儿子们
乾隆这个人,一被子处处争先,但是在子女这个问题上他还是没能干过爷爷康熙。
康熙一辈子生了52个娃,32皇子,20个女儿,乾隆只有27个娃,17皇子,10女儿,其中5子5女都早夭。
在所剩下的皇子中,乾隆最爱的当然是孝贤皇后所生的两个嫡子。一来是因为他对孝贤皇后的爱,二来是因为乾隆有一个遗憾——大清开国以来就没有皇帝是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乾隆表示不服。年轻的乾隆皇帝用力地握紧了小拳头,暗自发誓一定要打破这个魔咒。
年轻的乾隆皇帝暗自发誓之后,两位嫡子就死求了,年轻的孝贤皇后备受打击,没多久也死求了。
年轻的皇帝至此性情大变,在之前我回答十全老人的问题时说过,那是乾隆13年。
之后,乾隆再也没有提起过立储的事,天下臣民的八卦之心熊熊燃烧,他们有一个观点:皇帝老儿不立储,是因为自己贪念皇位。
乾隆一听龙颜大怒,当即昭告天下说:你们懂个屁,老子早在乾隆38年就秘密立储了,没告诉你们而已。
此话一出,臣民们的八卦之心再度燃起,哪位皇子将成为下任皇帝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最佳谈资。
其实,在乾隆38年的时候,这个问题的候选项已经不多了:老大、老二、老三、老五、老七、老九、老十、老十三、老十四、老十六都死求了,老四和老六被过继给亲王当了儿子。
老大和老三又死得很可怜,因为在两位嫡长子相继早夭之后,老大和老三继位的概率就大大增加,在孝贤皇后的丧礼中,乾隆同志觉得这两个货没安好心,哭都哭得不真实……于是乾隆指着老大老三鼻子就骂:你们两个不孝子,老子不是念着父子之情,立马就要了你们脑袋。哼,皇位你们两个想都别想了!
老大、老三,卒。
老十二因为生母那拉皇后一直被皇帝讨厌,自然是没资格入选皇储的。
这一来,大家就只能从老八、老十一、老十五、老十七当中选一个。
皇储候选人
八阿哥--永璇
作为剩下皇子中最年长者,八阿哥文才斐然,能书能画,但是为人浮躁。
皇帝派诸皇子去祈雨,其他兄弟都安安分分工作,这个货居然跑去城里游玩了。加之这位同学有脚病,仪表方面也不过关,你说这么个货,让他继承天下,你放心不?
十一阿哥--永瑆
这位更是诗文书画样样精通,特别熟书法方面,他独创“拨镫法”,名噪一时。更是与铁保、翁方纲、刘墉并称当时四大家。
总所周知,乾隆爷颇为风雅,自然也会喜欢这位儿子。但是你天天钟情艺术,全然忘记了我满家是在马背上打的天下,这叫忘祖啊!
自然老十一也没机会继承皇位了。
十七阿哥--永璘
上面两位哥哥,虽然各自有缺点,但好歹爱读书。这位十七阿哥,就是纯粹的纨绔子弟,最爱做的事就是去青楼找小姐姐玩。
皇帝不爱这个儿子到了什么程度,其他儿子都封王,他只能得个贝勒。
好在他也对皇位没多大兴趣,他曾经对身边的人说:反正我也当不了皇帝,将来哪位哥哥当了皇帝,把和珅府邸赐给我就好啦!
皇位继承人
十五阿哥--永琰
永琰当然不是众多皇子中最聪明的一个,但你从他身上却几乎找不到缺点。
他勤学,自认为天赋平常,所以就笨鸟先飞。别人在玩的时候,他在学习,史书上都说他:以不学为戒,故三冬甲夜,孜孜于退食之时,游情于圣贤之籍。
他品格好,不仅勤勉,作为皇子,他还生活简朴、为人宽厚,在当皇子的几十年中,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出格的事情。
就连当时的外国使臣到中国出使后,回国都会向自己的国王夸赞十五阿哥永琰,说他: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于禁中,声誉颇多。
还有就是,这个娃听话,让他当了皇帝也不会跟乾隆争权,事实证明乾隆没有看错人,在退位太上皇后三年,嘉庆皇帝都如履薄冰,事事向老皇帝请示。
所以你说为什么永琰能当皇帝?无非以下4点:
1、性格好:少年老成、自制力强,举止有度、生活有常。
2、品质好:待人真挚、为人谦逊,有同情心,不疾言厉色。
3、学习好:永琰不仅文化知识过硬,武功骑射也是众兄弟中的佼佼者。
4、仪表好:你看清朝皇帝画像,这位的同学五官端正,颇有福相,在史书记载中,也说他举止高贵,镇定自若。
捎带一说,嘉庆继位后,真的吧和珅府邸赐给了十七弟,满足了他人生愿望。
从上面这些分析看,嘉庆皇帝的能力真差么?不见得。
至于乾隆之后,大清走下坡路,这个锅怎么说也不该嘉庆背。那是他爹十全老人自己作的,两辈人留下的充盈国库在十全老人手底下败光,留下一个虚有其表的盛世,嘉庆继承的不是一个盛世,而是一个空壳。
聪明绝顶的乾隆为什么会选择平庸的嘉庆继位呢?
其实乾隆也是做了很多惹人争议的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乾隆确实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帝王,而且也是大清王朝众多帝王当中比较出色的一位。但很多人这是比较疑惑,为何如此聪明的一个帝王会选择非常平庸的嘉庆来做自己的接班人呢?其实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
01、没有更加合适的人选乾隆总共有17个皇子,在这当中肯定有一些比嘉庆更加聪明的,但可惜的是很多的皇子早逝或者早夭了,你比如说皇七子就比较的聪明,而且乾隆对他也是非常的满意。又比如说皇次子同样也是非常的优秀,并且他曾经也是乾隆最满意的一个儿子,只不过这些皇子们死的都比较的早。在剩下的这些皇子里面,嘉庆算是比较优秀的了。所以我个人觉得嘉庆的平庸其实也是相对的,主要得看和哪些人比。最终迫于无奈之下,乾隆也只能选择他来成为自己的继承人了,这也算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完全是无奈之举。
02、子凭母贵在这里就得说一说嘉庆的母亲了,嘉庆的母亲是大清朝唯一的一个汉族皇后,而这个人就是令妃。乾隆和令妃的感情是非常好的,可能很多人在一些电视剧当中也能够体会到,正是因为乾隆特别喜欢令妃,所以嘉庆也算是张着自己母亲的官。在令妃死后,乾隆也是正式公布颙琰为皇储,并且在同一天追封令妃为皇后,由此可见,乾隆对令妃确实是非常喜爱的。
总而言之,颙琰成为帝王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确实没有更好的人选,在剩余的这些孩子当中,他的资质算是比较不错的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母亲和乾隆比较亲密。
乾隆为何会把皇位传给资质平庸的嘉庆呢?乾隆会把皇位传给资质平庸的嘉庆其实也是有原因,当时乾隆虽然孩子有很多,但是皇子大多一部分都夭折了,所以经过很多的筛选,只剩下永瑆和永琰了。但是永瑆的性格争强好胜,而且内心十分的娇纵,也会无理取闹,做事也很凶残,虽然他的才华比永琰好,但是一个人的性格还是主要的原因。
乾隆在位时期有很多的妃子,自然也就有很多的子嗣,所以在当时统计说一共有十七个皇子,还有十个公主,所以也可以称得上是子孙满堂。但是不幸的是这十七个儿子中没有几个是一直活到了年过半百的年纪。多数的皇子在小时候就夭折了。因为从开国到乾隆继位一直都是立的庶子继位,所以这在乾隆心里一直是一根刺。乾隆自然就想在自己要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选择嫡长子。
但是天意还是没有顺遂乾隆的意愿,在永琏出生后就被立为太子,但是不幸的是没过多久永琏就夭折了。之后永琮又被立为太子,但是结局是又夭折了。当时的皇后经历了好多次的痛苦,最后也受不了,就离开了人间。当时的永璜和永璋在皇后去世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来有多大的痛苦,被当时乾隆痛骂,还取消了他们两个之后能够成为太子的机会。最后也因为这件事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最后离开也离开了人世。
当时也就剩下了四个皇子,但是其中永璇患有腿疾,还有一个皇子因为年纪尚小,根本就不适合继承皇位。所以也就只能在永瑆和永琰之间做选择了。但是永瑆的性格比较暴躁,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但是永琰不一样,他虽然才华不出众,但是做事稳重,自然最后就传给了嘉庆。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