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奇闻 > 科学探索 正文

溥仪一辈子傀儡「末代皇帝浅谈溥仪傀儡的一生中3个女人离去的暗喻」

作者:eric 时间:2023-08-20
导读:紫禁城成了空荡的戏棚,那么演员为何还在台上,只是偶尔出台亮相而已。《末代皇帝》是由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等主演的传记电影,1987年于意大利首映。该

紫禁城成了空荡的戏棚,那么演员为何还在台上,只是偶尔出台亮相而已。

《末代皇帝》是由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等主演的传记电影,1987年于意大利首映。该电影是唯一一个在紫禁城取景的作品。贝纳尔多·贝托鲁奇为了让影片更接近真实的历史,特地聘请了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成为本片的历史顾问。

虽然这部包含着庞大历史背景的传记由外国导演拍摄,但不能否认,这部电影是一部震撼人心、气势磅礴的史诗巨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贴近历史的清朝。在1988年荣获了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在豆瓣的评分高达9.2。

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跌宕起伏的60年,侧面描写了清朝、军阀混乱、解放前后的那段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以及历史碾压下人性的扭曲和挣扎。

1908年,仅3岁的溥仪正式登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1917年,溥仪在张勋等人帮助下短暂复辟。1934年,在日本支持下登基为满洲国皇帝。

这位全世界唯一登基、退位三次的皇帝,留给后世的印象往往是个命运凄惨的小丑。我曾经对溥仪的印象也是如此,任人摆布又不自量力。但看过《末代皇帝》后,我才见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溥仪,生母去世,他却出不了宫门;想要改革,却被太监暗中阻止。

溥仪虽“身在帝王家,没有帝王命”,连最基本的自由都没有,始终踏不出别人的监管。他的一生中充满了分别,在溥仪的三个历史阶段,都有一个女人离开了他。奶娘的离去暗喻着皇权的衰弱,溥仪失去了庇护;淑妃的离去暗喻着新思想的到来;皇后的离去则暗喻着伪满国的彻底破产。本文欲从这三个关键女子出发分析溥仪悲剧一生的原因。

奶娘填补了溥仪缺失的母爱,让他在皇宫中有了依赖的地方,象征着皇家权威对溥仪的庇佑

在影片中,慈禧下旨立君时,小溥仪却背对着慈禧,对跪拜他的几万人视若无睹。3岁的溥仪还是一个天真快乐的孩童,只知道逗弄蟋蟀,不知道皇位是什么,也更不知道登基是他悲惨命运的开始。

溥仪曾对他的老师庄士敦道:“朕不是绅士,朕不被允许说心里话,他们总是告诉我说什么话。”

溥仪他没有选择的机会,就被一道圣旨定下了皇位。他在宫中的几年,过着吃喝玩乐的日子,看似是个威风八面的皇帝。实际上,那个时代清朝已经千疮百孔,即将覆灭,皇帝只是一个对外的摆设,紫禁城这个戏棚中只是需要偶尔登台的演员。

在皇宫中,他就永远是那个九五至尊的皇帝,所有人都对他诚惶诚恐。几年间,小溥仪相信了这宫中的假象。他从无知的孩童成长为了一个狂妄的少年,将自己看成了天下至尊。这样一直被软禁在紫禁城中、被禁止接触宫外事物的孩子怎能不无知?

溥仪后来的痛苦正来源于这种错误的认知与现实的冲突。他以为,自己生来高贵,拥有着天下大权。

因此,在他听闻生母死讯,急匆匆要回家,却在宫门口被皇宫侍卫拦下时,他才发觉天下大权只是假象,哪个皇帝连紫禁城都走不出?

在紫禁城内您永远是皇帝,但在外面不是。

他这个皇帝才是个笑话。从小就与生母分开,没有享受过什么母爱。如今母亲去世,他却都出不了宫门。或许也正因为此,溥仪对他的奶娘极为依赖,他曾在《我的前半生》中说道:王连寿虽不识字,但却教给他做人的道理,给了他母爱。

溥仪在宫中成长的几年间,性格变得乖张、狂妄,有时为了证明自己的权力,会命令太监喝下墨水。周围人对他行为的默认更是助长了他这种行为,也或许没人敢阻拦。即便清朝衰败,但溥仪仍旧是一个皇帝,面见他时,要三叩九拜;听到皇帝命令,不论多么刁钻都要执行。

这样的状况下,也只有溥仪的奶娘可以劝说他几句。溥仪对从3岁起一直陪伴自己的奶娘一直是尊重的,她几乎顶替了母亲的位置,给他关怀。对他来说,奶娘不仅仅是个仆人,更是他在冰冷皇宫中的一个依靠。

在奶娘离开紫禁城时,溥仪痛哭流涕地追在车轿后,一遍遍喊着:“阿嬷!阿嬷!”溥仪没追上奶娘,她的离去是那么的突然,连最后的告别都没有。溥仪不仅仅失去了最依赖的人,也预示着他无忧无虑的童年彻底结束,家族、皇权的庇护开始快速消亡。

淑妃额尔德特·文绣,第一个主动与皇帝离婚的女子

1921年,16岁的溥仪在敬懿、荣惠、端康三位太妃和王公大臣的决议下开始挑选皇后。文绣的五叔想要光耀已经没落的家族,就偷偷将文绣的照片送到清室内务府,等候皇上选择。

14岁的文绣虽外表不出众,但却成为了溥仪首先圈中的女子。只是太妃和王室贵族更看重郭布罗·婉容端庄的外表和显赫的家族,最后16岁的婉容得选为皇后,文绣成为皇妃。

清朝自顺治时就规定,凡是满族八旗人家年满13到16岁的女子,需要每三年参加一次选秀,被皇帝选中的女子就要留在宫中侍奉皇帝成为妃嫔,或者被赐给皇室子孙。没有参加过选秀的女子不能嫁人。

这次,太妃虽只是打算为溥仪找一个皇后就够了。第一个被圈中的文绣并不符合皇后的标准,但既然已经被皇上选中,就不能再嫁给别的男人了。

文绣刚嫁过来时,以为会得到溥仪的宠爱,只是新婚第一夜文绣就独守空房。面对着文绣的三拜九叩,溥仪只是道了声:“下去歇息吧!”对文绣这个女子来说,却是一生最珍贵的时刻,溥仪的冷落让文绣的心有些寒了。

文绣家境不好,却有着倔脾气。在刚嫁过来时,溥仪除了第一夜冷落外,与文绣的关系还算不错,时常会赏赐给她东西,为她请老师专门教英语,文绣学习用心,思想也渐渐变得开放。

但后来,因为溥仪常会偏向婉容,这使文绣和他之间产生了隔阂。这种隔阂在溥仪一家搬离故宫,迁到日租界协昌里的静园后越发突出。

一心想要复兴满洲国的溥仪,认为只有利用日本人的力量才能再次坐上皇位。但文绣却看清了现实,知道溥仪中了圈套,劝说他道:

“日本人残暴无比,日俄战争时,即屠杀中国人无数,绝对不能听信郑氏的鬼话,引狼入室,否则后果将极其悲惨。”

文绣的不停劝说让溥仪有些厌烦,常以冷眼回她。文绣心痛地看着溥仪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同时,溥仪的疏远也让她的心寒了不少。

更讽刺的是,溥仪更加偏爱婉容了。在天津静园居住时,溥仪和婉容住在二楼,将文绣抛在一楼。上街、吃饭、接待宾客都只要婉容陪着。太监和宫女也时常被失宠的文绣歧视或虐待。

既然有婉容了,那又将我文绣置于何地?她的心已经被寒透了,对溥仪彻底失望了。文绣在受到冷落时,开始学习、接触新的思想。她也越发受不了“一夫多妻”的封建制度,与溥仪闹起了离婚。

溥仪身为九五至尊,却被人告上法庭,对他来说就是一种耻辱。更让他无法忍受的是,他的皇妃主动与他提出离婚,这是溥仪从来没想过的。自古以来,只有皇帝休掉妃子,有哪个妃子敢抛弃皇帝?即便极力挽回,但溥仪仍没留下文绣,离婚时给了供养费5万5千元。

清朝史最后一位皇后——从一代尊后到最终精神失常

溥仪的皇后郭布罗·婉容出生在北京的帽儿胡同,父亲时任内务府大臣,是个开明人士,一直主张着男女平等,也因此,很是注重对婉容的教育,特地为她聘请了一位美国人作为英语老师。

婉容和溥仪结婚后,和他夫唱妇随,和淑妃——文绣相处也融洽。但溥仪在两个妻子之间也端不平一碗水,他更亲近有思想、体贴的婉容。在婉容起了个笔名叫伊丽莎白后,溥仪给自己取名叫亨利。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亲密刺痛了文绣,也间接导致了文绣提出离婚。

在文绣离婚后,溥仪一方面受不了这种屈辱,就将文绣离开怪在了婉容身上,渐渐疏远了她。另一方面,溥仪在准备着复辟登基,但也因为婉容劝说他警惕日本而冷落了她。

溥仪还在做着复辟的梦,想要重振满洲国的荣耀。他虽然过着平静、富足的日子,做过皇帝的他对权力有着渴望, 也不想清朝的两百年基业毁在自己手中。但溥仪在美梦中不肯醒来时,他的皇后婉容已经染上了大烟,还背叛了他,出轨侍卫。

在溥仪发现奸情时,婉容已经怀上了孩子。孩子没有保住,婉容悲痛欲绝,烟瘾也更加严重。但婉容没有文绣的洒脱,无法主动和溥仪提出离婚,只是离开了他。

溥仪失魂落魄地追在婉容的车后,但就像当年他追不上奶娘那样,他也没有追回自己的皇后。这复兴之路上,只剩下他自己了。超训落户网 undefined在坐上伪满洲国皇帝后,溥仪更加无知、狂妄,想要争取和日本平等的地位,在被无视后,溥仪的梦终于醒了。

电影设置的很巧妙,溥仪复兴梦醒了后,婉容归来,只是她不再是那个端庄大方的皇后,反而变得精神失常。溥仪居住的地方也不再是干净整洁,而是混乱、破败不堪,正如他的满洲国,正如他的复兴梦。

身在帝王家,没有帝王命

溥仪三次登基、三次退位,都是在别人的掌控之下,是任人摆布的傀儡,演着早已规定好的戏。没有给他选择的权力,虽是帝王身,但却没有帝王命,他反抗不了跌宕起伏的命运,做了一辈子的囚徒。

他也曾是喜undefined欢逗弄蟋蟀的孩童,向往过自由,渴望着母亲接他回家,艳羡过出国留学,也尝试过改革来拯救中国。但他有着皇帝的名头,天地却被禁锢在一座紫禁城、一所静园内。无论是儿时,还是长大后,他从没有逃出过“门”的限制。

腐朽的清朝又岂是他一人能拯救的了的,奶娘、皇妃、皇后的离去又是他能追的上的?溥仪的一生一直在失去着,失掉了江山、失掉了亲人。

所有的离开你都赶不上,所有的门你都打不开。所有的人都是撒谎者。

在影片的末尾是最让人痛惜的一点。溥仪被监狱释放后,他买了张故宫的观光票,在他步履蹒跚地走过宫殿前的台阶,正要跨过皇座前的红线时,一个带着红领巾的小孩拦住了他。

小孩子:“我住在这,我是这儿门卫的孩子”

溥仪:“过去我也住在这儿,那儿就是我坐的地方。”

小孩子:“你是谁?”

溥仪回道:“我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呀。”

小孩子:“用什么证明?”

溥仪到皇座下拿出一个装着蟋蟀的盒子,大半个世纪过去,只有这只蟋蟀还认得他这个帝王。

End

我是@女侠七安,喜欢读书、看电影,持续分享自己在书中的所见所感,陪你一起了解世界、一起成长。

喜欢我的文字,可以留言互动,你们的转发和关注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溥仪说,其第3任妻子谭玉龄的死是个谜,谭玉龄是怎样去世的?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一生娶了5位妻子,谭玉龄是第三位。这位被溥仪封为“祥贵人”的满族女子,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被溥仪称为“我的最亲爱的”,然而,这位女子却在22岁的花样年龄便早逝了。关于她的死因,溥仪认为是被人害死的。但是,后来又出现了另一种说法。那么,溥仪为什么要说谭玉龄是被人害死的?谭玉龄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说说谭玉龄和溥仪是如何走到一起的。1931年,和婉容同时进宫的淑妃文绣,不堪忍受宫廷生活和溥仪的冷落,正式向溥仪提出离婚,演出了一场“刀妃革命”。这在溥仪看来,简直就是对他的羞辱,也是对皇权和封建统治者的蔑视。不过,溥仪没有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将文绣的出走,归咎于婉容,对婉容愈发冷淡。

后来,婉容染上了鸦片,终日沉迷其中,以至于精神恍惚,喜怒无常。1937年,溥仪又发现婉容居然私通侍卫并产下一女,恼羞成怒的溥仪,将婉容打入冷宫。但是,作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溥仪不能没有妻子。于是,日本人便张罗着,想给溥仪物色一位日本女人。他们这样做,一来是为了更好地监视溥仪;二来,如果发生奇迹,溥仪能生育后代,便让后代接替溥仪,继续出任傀儡皇帝,日本人可以更好地控制伪满洲国。

但是,溥仪看穿了日本人的险恶用心,不买日本人的帐,声称北京的清廷遗老们,已经为他选好了女人,不日就将送过来,这个人就是谭玉龄。谭玉龄出生满族贵族,原姓他他拉氏,在辛亥革命后改姓谭。当她被选中时刚好17岁,还在北京中学读书。情窦初开的谭玉龄五官精致,身材婀娜苗条,远比纹秀和婉容漂亮。而且她性格和善,温柔体贴,知书达理,来到长春后就得到溥仪的喜欢,被溥仪封为“祥贵人”。

虽然溥仪和谭玉龄无法生育后代,但心地善良的谭玉龄,仍然心甘情愿地侍奉着他,每天陪伴在溥仪的身边。有时读书弹唱,有时谈心散步,生活倒也和谐。即便溥仪在受了日本人的窝囊气,将怨气发泄在她身上时,谭玉龄也逆来顺受。有一次,暴怒的溥仪回到寝宫后,对日本人破口大骂,乱砸东西,甚至将上前劝阻的谭玉龄的旗袍撕得粉碎。

谭玉龄还是心平气和地安慰他,并竭力劝解溥仪冷静和忍耐,相信总有出头之日。正是有了谭玉龄的陪伴,溥仪屈辱的傀儡生活,才有了一丝慰藉。但是,这种日子只持续了短短的5年。1942年8月,年仅22岁的谭玉龄突然去世,这对溥仪是个沉重的打击。他不但为谭玉龄举办了隆重的葬礼,而且至此以后,将她的照片放在皮夹子里贴身保管,并多次对外宣称,谭玉龄是他的最爱。

对于谭玉龄的早逝,当时的人们就议论纷纷,有病死数,有谋杀说。1946年8月19日,溥仪在东京军事法庭出庭作证时,更是语出惊人,爆出猛料,他说:“我的爱妻被吉冈中将害死了。”溥仪口中的爱妻就是指的谭玉龄。溥仪为何会有这样的说法呢?他所说的吉冈又是谁呢?这还得从谭玉龄生病说起。

1942年夏天,谭玉龄突感不适,随后卧床不起,短短几天病情急转直下。心急如焚的溥仪,赶紧召来两名中医诊治。但谭玉龄在服下几副汤药后,非但没有起色,反而昏迷不醒。一向排斥西医的溥仪,只好找来擅长西医的黄子正,但黄子正也束手无策。眼看谭玉龄已处于弥留之际,黄子正向溥仪推荐了了日本人小野寺。在小野寺的一番鼓捣下,谭玉龄醒了过来,精神头大为好转,还偶尔和溥仪说上几句话。

就在溥仪喜出望外之时,一个日本军官突然闯了进来。他就是溥仪说的吉冈安直。他粗暴地打断了小野寺对谭玉龄的诊治,直接将他叫到了另外一个房间,两人密谈了近一个小时。返回病房的小野寺,再次对谭玉龄进行了救治后就离开了。就在小野寺走后不久,谭玉龄突然死亡。于是,溥仪一口咬定是吉冈安直授意小野寺谋杀了谭玉龄。

不过,就在溥仪爆出日本人谋杀了谭玉龄后,另外一种说法出现了,谭玉龄是因溥仪而死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谭玉龄病重期间,溥仪自作主张地对两位中医开出的药方做了修改,导致没有对症下药延误了病情。

而且,小野寺曾提出为谭玉龄插尿管,但溥仪为了维护所谓的皇室尊严,拒绝了小野寺的要求,小野寺无能为力,只好离开了谭玉龄的寝宫。另外,据溥仪的远房侄子爱新觉罗·毓嶦回忆,谭玉龄和溥仪表面虽和谐幸福,但因溥仪没有生育能力,谭玉龄在溥仪的背后常年郁郁寡欢,终于忧思成疾,以致病入膏肓,无法治愈。究竟谭玉龄是怎么死的,现在仍然是一个谜。(参考资料《我的前半生》)

末代皇帝“溥仪”身体被胆大的宫女掏空!他的童年究竟经历了什么?

溥仪,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名字,这位末代皇帝前半生虽为皇帝却未享受过荣华富贵,后半生更是潦倒艰苦。

溥仪的一生可以用悲哀来形容,他挂着皇帝的名号承受的是国破家亡和阶下囚一般的身心折磨。

溥仪的悲哀似乎从出生就已经注定,悲惨的童年,痛苦的成长,不见天日的软禁,和后半生的寂寂而终。

(一)幼年登基,悲惨开始

1908年,新帝登基大典上,正宫大殿金光消磨的龙椅上,两岁的溥仪终于不耐烦地啼哭起来,被按住嘴巴草草结束仪式,宣统帝,清代最后一位皇帝在炮火纷飞中登上皇位。悲哀的一生由此开始。

溥仪并非嫡出皇嗣,他原系摄政王醇亲王载沣与荣禄之女苏完瓜尔佳氏的儿子。光绪帝英年早逝之后,慈禧急需找到一个新的傀儡挡枪,尚是黄口小儿的溥仪不幸地成为慈禧的口中食。

被太后亲自选认为皇帝本该是一份殊荣,但是此时中国面临的情况可以说是危机四伏,所谓的皇权早就成为一颗烫手山芋,皇帝,跟十字架上待刺的囚徒没什么区别。不过,此时的黄口小儿溥仪并不知道这些,他还处在满足口腹之欲的阶段。

(二)童年悲弱,经受各种非人折磨

按说溥仪也是一个皇帝,而且年幼,正是应该被悉心照顾的时候,但是小小年纪的溥仪活得并没有皇帝待遇。溥仪年幼,对慈禧太后和隆裕皇后的所谓教导哪里能听得懂,学得会,于是便被罚不能吃饭不能喝水。

孩儿年幼正是生长发育的阶段却连饭都没得吃,溥仪也因此自小便身体孱弱,体弱多病。从那些遗留下来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出,溥仪并不是油光满面形容高大,他完全没有皇帝的天威感,反而瘦弱佝偻,面容憔悴。

溥仪被慈禧拉去当皇帝,却没有得到皇帝该有的待遇,不被人千恩万宠地伺候不说,还备受下人欺负,据说溥仪有一次因为饿得厉害去抢太监手里喂鱼的干馒头往嘴里塞,听起来真的很惨。在日常的皇宫生活中,溥仪也经常被小太监折磨,他们将年幼不懂事的溥仪关进小黑屋直到他哭累了才放出来。

溥仪回忆自己一生的时候说自己一生没有生育孩子,因为生育能力早已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此的主要原因就是童年的时候被宫女欺负泄欲过渡,身体被掏空。童年的溥仪不受慈禧重视而且多加折磨,宫里的人自然也不会重视他,有些宫女对溥仪强行引诱其泄欲。这对于身体造成的伤害是根本上的,溥仪因为这个原因性功能大受折损,生育能力也被严重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溥仪过得怎么样可想而知。1912年,六岁的溥仪被从龙椅上赶下来,开始新一段的悲惨生活。民国成立之后,袁大头依然阳奉阴违地奉行清代那一套,继续尊溥仪为皇帝,让他住在紫禁城。

政变之后溥仪离开紫禁城成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渐渐长大的溥仪也开始明白了自己的遭遇,身为傀儡的他越来越痛苦不堪。

(三)经历了非人的童年,溥仪的后半生也是颠沛流离

日本投降之后,溥仪自然也就也成了从犯,不过碍于溥仪毕竟是皇室后人,在苏联的拘留所里和中国的抚顺战犯管理所里并没有再受多少苦楚。

1959年国家对溥仪进行特赦,并且给溥仪安排了正式工作,那段时间的溥仪生活跟平常人一样,但还算安定。1967年身患绝症的溥仪终于结束了他悲哀的一生,一代皇帝终于归于泥土。

溥仪的一生的确悲哀,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从小便被决定了傀儡的命运,看似为皇帝,实则形同阶下囚。从幼年的皇帝傀儡到成年的日本傀儡,溥仪也曾被无数国民骂得狗血淋头,无论是被慈禧苛待,还是被袁大头被日本利用,他自己内心当然也是无限挣扎与崩溃的。

当初的光绪皇帝尚且一息尚存地去挣扎变法,而后来的溥仪可以说是完完全全地无力回天。溥仪拥有一段悲惨的童年,那是他一生悲惨的回忆,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依然挥之不去。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4 上海落户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0338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