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土拳”传承人樊坤:突破人生的“八角笼”
超训网台州8月21日电,今年暑期,电影《八角笼中》热映。其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曾经的格斗运动员向腾辉带领一群穷苦少年练习格斗,冲破命运重围、实现人生梦想的故事。
影片上映后,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缩山拳传承人樊坤带着儿女去看了。电影围绕格斗展开,而樊坤擅长的是武术,但精神内核是相似的——生如野草,不屈不挠。
记者了解到,缩山拳由元朝末年台州起义领袖方国珍创编,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浙江四大最古老的地方拳种之一,也是浙江南拳中最具代表性的拳种。其运用拳、肘、膝等人体部位出击,以快捷短打为主,适合在山地、泥地、室内等空间较小的地方施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习武是一条出路,但只有咬牙坚持下去,这才是一条可行的路。”受访时,樊坤反复提及李连杰的一句话,“功夫是靠时间磨练出来的。”
正如影片中的主人公那般,出生于1979年的樊坤不断突破自己人生的“八角笼”。
5岁时,体弱多病的樊坤被父母送去练习武术,压腿、打桩、调息,训练枯燥且辛苦,年幼的他每天一边抹眼泪,一边重复练习;9岁那年,他被教练相中,进了湖北襄阳当地一所体校,高强度的训练周而复始。
“20世纪80年代,物质条件有限,我和其他孩子们挤在大通铺,天热时,更不时有老鼠窜出来,但还是坚持下来了。”樊坤说。
随后,樊坤被选入湖北省武术队,又凭借出色表现,夺得全国武术冠军。2005年,从武汉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后,他受邀前往越南,担任越南国家武术队总教练两年。
回国后,因为家庭,他来到台州临海发展。5年多前,樊坤与台州武术家、缩山拳传承人马曙明相识,他被这位大师的武德折服,并对缩山拳产生了浓厚兴趣,便递交了拜师帖。而今,樊坤已成为几名传承人之一。
拜师马曙明后,樊坤仿佛回到了年少习武的日子。每天6时,他们相约临海紫阳街悟真坊的一处小院,开始传授、练习缩山拳的几套入门拳法。马曙明毫无保留,且对一招一式要求都很严格。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结合樊坤深厚的武术底子,用时仅3个月,樊坤便实现从入门到精通,刀、棍、剑等耍得行云流水。
2022年6月18日,位于紫阳街的缩山拳传习所正式开业,还被授牌“台州学院武术研习基地”,为樊坤传承、弘扬拳法带来了更多信心。
缩山拳传习所开业后,开设了公益课,面向社会招纳学员。如今,每周五晚上、周六全天和周日晚上,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樊坤与师兄弟们都准时出现,悉心传授拳法。
作为缩山拳传承人,樊坤深感责任重人才引进 undefined"/>大。他坦言,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不断冲击传统文化,武术被认为是一种小众化的活动,“即便还有一部分人在练,大多数也选择了太极拳、跆拳道等较为热门的拳种,缩山拳作为本地‘土拳’,日渐式微。”
察觉到传承的迫切性,他与马曙明悉心探讨,孵化了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地方文化特色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缩山拳传承研究》,并借力互联网,让缩山拳“被看见”“被喜爱”。
此外,乘着“传统武术进校园”的东风,眼下缩山拳已逐步走进临海多所中小学。樊坤表示,希望能有更多孩子、青年人了解、学习缩山拳,口耳相传、代代传承,确保这一古老拳种不因岁月流逝而湮没。
随便看看:
- [奇闻轶事]故宫博物院慈宁宫暴雨积水引网友质疑 故宫回应
- [奇闻轶事]公元前199年,刘邦路过女婿的封地,宠幸了女婿的妃子赵姬,女
- [奇闻轶事]这是1896年,74岁的李鸿章访美时的照片,李鸿章在这里受到
- [奇闻轶事]同治帝为何19岁就驾崩?看他每晚都由谁伺候,活到19岁已属高
- [奇闻轶事]你家在唐朝叫什么?这州也有点太多了
- [奇闻轶事]1952年,西藏。解放初,日喀则农奴多扎佤,他拿着自己干枯发
- [奇闻轶事]以下是清朝1-9品官的待遇一览图。在清朝官制中,九品官是最低
- [奇闻轶事]都是文明古国,为何西方喜欢印度不喜欢中国?奥巴马的答案最经典
- [奇闻轶事]当年李鸿章去英国访问,德国人给李鸿章推销马克沁机枪。当李鸿章
- [奇闻轶事]八国联军日本人侮辱宫女的情景。 当时,闯入皇宫的一个日本士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