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当戈壁滩遇上光伏:昔日不毛之地成为今日“光伏海”
中新社西宁8月27日电,算法,AI能够根据云遮挡和云层移动等情况,计算出支架的最佳转动角度,这一创新提高了1.5%的发电量。同时,无人机和AI图像识别技术也被引入电站运维中,实现了智能巡检,将原本近两个月的巡检时间缩短至仅需两天,既提高了运维效率,也确保了发电性能的稳定。
受数字技术加持的光伏电站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目前在每块光伏板的“庇护”下,风沙带来的影响已经大大减少,其中光伏园区的土壤湿度增加了32%,平均风速降低了41.2%,空气湿度增加了2.1%。
这些改善也吸引着曾经因缺乏优质牧草而离开的牧羊人重返故土。兼具发电和生态养殖的“板上发电、板下牧羊”的创新模式,实现了“绿电+生态+民生”三赢局面。
水光互补协调控制实现“1+1>2”
龙羊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以东,是黄河上游龙青段规划的第一大型梯级水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60亿千瓦时,拥有247亿立方米的库容,是黄河上游库容最大、调节性能最出色的多年调节水库。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运用水光互补技术,85万千瓦光伏电站产生的电能通过330千伏输电线路,送到约50公里外的龙羊峡水电站。通过协调控制,将光伏电转化为虚拟水电送入电网,实现了“1+1>2”的效果。
目前,水光互补技术在国际上尚属首例,为中国清洁能源提供了多能源互补的新型发展模式。水光互补技术将水力和光伏发电迅速结合,解决了光伏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问题,通过方案将不稳定的光伏电转化为安全、稳定的高质量电源,提升了光伏发电的电能质量。
“戈壁滩”上的能源新路
作为青海省最大的能源央企和最大的发电企业,黄河公司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581.89万千瓦,占总装机的90.8%,2022年在青发电量641.42亿千瓦时,超过青海全省用电量的70%。
不仅如此,青海省还向外输送着不少电能。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单体光电站自并网发电以来,项目每年生产绿色电力近50亿度,特有的“青豫直流”±800千伏特高压外送通道是全球远距离、100%输送可再生能源的特高压通道,全长1587千米,输送容量800万千瓦,年输送电量412亿千瓦时。
该项目是全球一次性建设投产的最大规模、最短时间的新能源发电项目,也是近年来青海省最大规模的“增量”项目。
随便看看:
- [奇闻轶事]1952年,西藏。解放初,日喀则农奴多扎佤,他拿着自己干枯发
- [奇闻轶事]《封神第一部》文戏居多,所以大家看到的大场面相对较少,第二部
- [奇闻轶事]57年马克在国宴违背禁令,偷拍毛主席照片,53年后来华后才敢
- [奇闻轶事]唐代诗人官职排行榜,李白末位,最高竟是白居易。
- [奇闻轶事]主席长征结束抵达陕北时,毛泽东等人衣衫褴褛、消瘦疲惫,在经历
- [奇闻轶事]《封神第一部》文戏居多,所以大家看到的大场面相对较少,第二部
- [奇闻轶事]70岁的彭德怀在囚窗里给毛主席写纸条求救,为何毛主席不答复他
- [奇闻轶事]1986年的报纸,对未来的预测 这些可能实现吗?
- [奇闻轶事]1961年,北京。溥仪的户口本,他当过皇帝故言行总能吸引众人
- [奇闻轶事]邓小平:如果台湾永不跟我们谈判怎么办,难道我们就要放弃统一?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