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上不如彭德怀,政治上不及周恩来,他为何成为了国家核心领导
如今的上海市青浦区伫立着一座陈云纪念馆,馆里共藏有700余件文物,但有一只陈旧的皮箱却格外引人注目。虽然它的表面已经破损,原来的颜色也早已失去了光泽。但就是这样一只普通的皮箱,却曾跟随我党著名政治家陈云从上海进入中央苏区,又陪伴他走过初期的长征路,伴随他完成了远赴莫斯科的秘密使命。可以说,这只皮包伴随着陈云一路上见证了我党初期艰难斗争的历史。
01.出身贫苦,靠舅舅接济长大
陈云于1905年出生在江苏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幼年生活坎坷,先后丧父丧母,最后还是靠舅舅接纳才得以勉强生活。1919年,陈云读完小学后便来到印书馆工作,先后当过学徒、工人、店员。与我党早期许多革命家农民出身不同,陈云是真正的工人阶级出身。他凭借在印书馆工作的优势,经常利用闲暇时间读书,久而久之读了许多关于国民党三民主义与马列进步书籍。在仔细比较各个主义之间的优劣后,善于思考的他对马列主义的信仰愈发坚定。
02.参加五卅运动,表现出色
1925年,35000多名纱厂工人为了抗议日本纱厂的不合理待遇,纷纷走上街头罢工,致使数万纱锭停止运转,这便是五卅运动。工人们的斗争激起了上海各界人士对日本人的不满,学生罢课,商人罢市。陈云所在的印书馆也宣布停业。此时斗争形势已相当紧张,但英国在上海的巡捕却无视中国人民的合理诉求,悍然对示威人群开枪。这更激起了广大中华儿女的不满,示威运动在全国各地爆发,沉重打击了日本纺织业在华势力。
陈云也在五卅运动中得到锻炼,他积极参加到罢工中,期间还作为党外积极分子参加了中共党员在商务印书馆召开的秘密会议。到8月底,他已经成为商务印书馆工人运动的组织人,多次代表工人向资方提出要求,使罢工运动屡获胜利。同年,经受住考验的陈云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03.参加长征,支持主席
1933年,陈云从上海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上,他有力地支持了主席同错误路线的斗争。1935年他奉命离开长征队伍,秘密辗转到上海再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了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情况,撰写了最早宣传红军长征的《随军西行见闻录》。此书1936年3月在巴黎连载,1937年7月在莫斯科出版单行本。生动的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红军的基本情况,纠正了国民党的污蔑以及对红军种种不实报道。
04.主持经济工作,成绩出色
抗战胜利后,陈云来到东北主持经济恢复,积累了城市经济工作的经验。建国后他又担任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主持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
1949年10月15日至11月中下旬,残留在上海的资本家趁着新中国根基不稳,大肆囤积米面粮油黄金。市场上的物资满足不了上海广大居民的需求,就蔓延起了物价暴涨风潮。由此新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动荡危机。就在这危急之时,陈云力挽狂澜上海滩,从全国各地调集物资到上海,一举稳定了物价。解决了让国民党头疼几十年的通货膨胀。毛泽东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虽然陈云主持财政,为新中国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但他从不居功自傲。1951年,苏联政府送给中国五辆轿车。五辆的含义就是要送给五位当时中央地位最高的五个人,其它四人分别是主席、少奇、总理、朱老总,这第五辆就是要分给陈云的。可陈云怎么也不肯要,硬是退了回去。
在评定工资时,陈云与主席等人都被定为一级。他知道后,又强烈要求把自己改为二级。他坚持认为自己的资历不如主席等人,始终保持着谦虚态度。
结语
十三大以后,陈云退出中央领导工作岗位,最终于1995年逝世。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革命家,一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我们铭记他的丰功伟绩,永远学习他坚韧不拔的精神。
随便看看:
- [奇闻轶事]元朝文学家姚燧70多岁时,侍妾侍奉他沐浴后,宠幸了她。谁知第
- [奇闻轶事]一个猥琐的老头盯着眼前的3个女孩,他在考虑带哪个女孩回去做丫
- [奇闻轶事]开国元帅中有四位老总,毛主席只承认三个,唯独他只叫同志
- [奇闻轶事]我如果没有看错的话,我们周总理穿的是一双布鞋。ps:[泪][
- [奇闻轶事]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在为迎接毛主席的宴会上,举起酒
- [奇闻轶事]这是发生在清末民初时期,鲁迅先生笔下真实的蘸人血馒头的场景。
- [奇闻轶事]以下是清朝1-9品官的待遇一览图。在清朝官制中,九品官是最低
- [奇闻轶事]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因病去世,文成公主也被迫与之陪葬。唐高
- [奇闻轶事]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因病去世,文成公主也被迫与之陪葬。唐高
- [奇闻轶事]70岁的彭德怀在囚窗里给毛主席写纸条求救,为何毛主席不答复他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