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来历和寓意(中秋月饼的寓意和象征)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团圆的节日。要说起“中秋”一词,其早源于《周礼》,而要说“中秋节”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则始于唐朝初年时期,《唐书·太宗记》资料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往后,中秋节逐渐成为一个盛行的节日,直到明清时期,中秋节已成为我国定型的节日之一。
那么,为什么中
关于这个问题,总结起来,有几种由来说法:
一、源于唐朝据说,唐明皇在八月中秋当天做了个梦,梦到了自己夜游月宫,看到了月宫匾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于是在梦醒了之后,便心生顿悟,要求手下设坛祭月,以此来祈求月神的庇护保佑。而既然是祭月,那当然肯定要有供品,因为祭拜的是月亮,所以贡品也以月为形,之后,慢慢的便有了月饼这种食物的出现。
二、源于宋朝相传在北宋时期,当时的人们,每到中秋花好月圆之夜,就会登楼登山赏月,以更好地观赏月亮。当月亮升起来的时候,人们就会摆上各种供品进行祭月,供品的样式比较多,其中以月饼最为常见。
三、源于元朝据说,当时的起义农民为了避免起义信息被泄露,特意将秘密地将信息塞在特制的大饼里,通过互赠大饼的方式来交换、传递信息。他们约定,待中秋月亮最圆亮的时候,共同揭竿起义。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壮举,便渐渐形成了制作月饼,相互赠送月饼,吃月饼的习俗。
四、源于唐朝传说,清朝时期,乾隆有一年下江南游玩的时候,刚好正值中秋,当天有人给他递了个甜饼,他一边吃饼,一边赏月,不禁大呼:“好月、好饼,中秋良宵也!”之后,这事渐渐传开了,江南一带的人,都纷纷将月饼视为好东西,拿来招待贵客。从那之后,一到中秋节,便有了吃月饼的民俗风情。
文 | 一木君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一枚热爱写作的有志青年,写过上千份稿子,码过几百万文字,梦想做一个有温度的创作者。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一木MU。】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据说月饼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
中秋节吃月饼的原因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爷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传开。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