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奇闻 > 灵异恐怖 正文

湛江独有的风俗「不一样的地方一样的风情海口湛江这些习俗真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作者:eric 时间:2023-08-31
导读:了解一座城,爱上一座城,除了要知其美食,观其美景,深入了解其民俗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前两天我们分别整理了海口美食VS湛江美食海口景点VS湛江景点回忆传送门☟☟穿

了解一座城,爱上一座城,

除了要知其美食,

观其美景,

深入了解其民俗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

前两天我们分别整理了↓↓

海口美食VS湛江美食

海口景点VS湛江景点

回忆传送门☟☟

穿越琼州海峡的缘分!身在湛江,却恍若海口,这两地究竟有什么样的牵绊……

海口和湛江真的不是“失散多年的姐妹”吗?不然怎么会有辣么多同款美食……

发现海口和湛江的美食、景点都很多相似之处,

辣么,两地的民俗文化是否也有同款呢?

今天,让我们来一起聊聊

1、琼剧(斋戏)

说到戏剧,

海南人熟悉、喜爱的莫属琼剧了。

没想,小编查阅了一下资料,

发现琼剧也和湛江徐闻有一定的渊源。

琼剧旧称“海南戏”或“土戏”,徐闻人和海南人都俗称“斋”,属南戏一支,和粤剧、潮剧、汉剧同称为岭南四大剧种。斋戏(琼剧)是在明代海南流行的杂剧(源于弋阳腔)的基础上,吸收闽南戏、徽调、昆腔、潮州正音戏、白字戏(潮剧)、广东梆黄、和海南民歌、歌舞八音、傀儡戏、道坛乐曲等逐渐形成的一个弋阳腔支系的地方剧种。琼剧的艺术遗产丰富。从明代算起,它的历史已有350余年,比被称作国粹的京剧历史还长100多年。这种戏剧在徐闻全县各乡镇皆时常有演出,由于海南人及其后裔在徐闻众多,而且徐闻人一般都通晓海南话,所以斋戏(琼剧)又是徐闻人民最为喜爱的戏种之一。

2超训网 undefined、军坡节

由于地域相近,徐闻县民俗和海南民俗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其中徐闻的年俗也有海南味,比如说两地就都共有上军坡这个一样的春节节俗。这是为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也是在徐闻和海南地区相传1300多年的乡情民俗。冼夫人(513—603),是公元6世纪我国南方百越民族中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历史上第一位深得民心的英雄。她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引进种植技术,发展生产。相传南方当时境内不安,民不聊生,冼夫人出军治乱,使各地群众过上了太平日子。为纪念冼夫人,每逢她这次出征的纪念日(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海南及徐闻两地根据冼夫人当年的实际到达时间而定纪念日)都举行纪念活动。各村组织秧歌队、舞狮队,摹仿冼夫人当年出军仪式,两军对垒,起舞欢歌。这就是“军坡节”。

3、湛江穿令箭VS海南穿杖

湛江穿令箭。

湛江穿令箭:穿令箭又称穿腮,是年例期间,湛江各地乡村巡游表演的一项汉族民俗绝技。为什么说它让人心惊呢?看过穿令箭就知道了。一支4-5斤重的大铁针,从一边腮刺入,穿过口腔在另一边刺出。穿令箭时不痛,不流血,游神完了时,把令箭拨出来,用些香灰擦在穿令箭的伤口上,伤口立刻完好如初,和平常人一样了。穿令箭习俗世代相传,而且必须是男性。

海南穿杖:穿仗是“公期”必不可少的节目之一,看上去十分惊悚,但是据说“降公”的时候神会附体,穿仗的人既不会感觉到疼,也不会感觉到痛,更不会流血,这些人据说是神选中的人,叫做“神童”。据海南本地人介绍:表演穿杖之人,一定要在灵异附体的情况下,方可穿杖。

4、湛江拜月老VS海南拜会月娘

湛江中秋拜月老:在湛江一些沿海的村庄,也有中秋节当天拜神灵和祖先的活动,一般由家里的老人,中午时分带着烹制熟的猪肉、鸡、鸭和月饼、水果等贡品,到自家附近的庙宇或祠堂进行祭拜活动,之后把食物拿回去一家人分享,表达人们祈求健康、平安、丰衣足食、事事顺利。

海南中秋拜会月娘:在海南过中秋,除了赏月、吃月饼以外,尤以拜月娘,会嫦娥的风俗最为盛行。每当中秋这天,一家人早早吃过团圆饭后,小孩子们纷纷拿起各式各样的盆子,争先恐后的来到房前屋后的香蕉树下,透过光影斑驳的月痕,等待水面折射出的“嫦娥”出现。

5、水上浮针

水上浮针是中秋之夜湛江一些村庄独特、神秘、重要的民间习俗。女孩子们在这天一般都要在母亲的指导下通过浮针的方式算命,并祈求嫦娥姐姐赐予智慧和灵巧的双手。这也是海南琼北地区在中秋之夜特有的习俗。

中秋之夜,一家人赏完月、吃完月饼、聊完月话,差不多到12点月亮最圆之时,妈妈们就会带着即将成年的女孩子,首先要打出一桶清清澈的井水,再用一只干净的大碗,从还未落地的水桶里舀出一碗井水,碗要放在桌子或凳子上,不能放在地上,然后在水面上放一片薄纸undefined,拿出一枚未用过的新缝衣针,放在纸上,纸慢慢浸湿后往下沉,针便可浮在水面上。据说能顺利完成浮针任务的女孩子在往后的一年内都会有好运气。

6、湛江飘色VS海南装马匹

飘色:飘色是一种融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古老的汉族传统民俗艺术。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广东。目前,依然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艺术形式。在不同地区有飘色、抬阁、彩擎、高抬、彩架、扎故事等各种名称。表演者站在被称为“色柜”的小舞台上,以巡游的形式表现汉族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的片段,其神奇之处就在于,演员们通过经过精心伪装的钢枝凌空而立,看不见的色梗支撑,利用巧妙的力学原理,营造出“飘”的效果。

装马匹:“装马匹”是海口琼山区府城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已有上百年历史。“装马匹”巡游队伍主要由彩旗、舞狮、马匹与腰鼓四支队伍组成。“张果老”、 “吕洞宾”、“七仙女”等神话人物,“丘浚”、“海瑞”等历史人物出现在府城街头,颇具民间特色,以这种传统方式欢度元宵佳节,既为节日添欢增喜,又营造了良好的民俗活动氛围。

7、雷州鸭乸粽VS海南笠饭

湛江鸭乸粽

雷州鸭乸粽:湛江雷州有一种端午习俗——“五月五,提鸭乸”,指的是端午时节当地人有制作鸭乸粽的习惯。而在雷州,粽子又称为“笠”,以前每到端午节前两三天,农村里的男女老少就去野外摘回苦刺棘的叶子,撕掉叶子上的刺后洗净,缟织成“鸭母”形状,再往里面装上糯米和猪肉、腊肠、虾米等作为馅,蒸煮熟后即可食用。

有人说,在那个物资缺乏的年代,过节的时候没能买上鸭,就用把常见的粽子编成鸡、鸭的形状,寓意丰收吉祥。

也有人说,把粽子投入江里就是怕鱼虾伤害屈原的身体,为了更好地吸引鱼虾的注意力,故而把粽子编织成鸭子、小鸟等形状。

海南笠饭

海南笠饭:苙(lì)(海南方言读音lap)是一种海南的汉族小吃,属于米类食品,更是海南人一种情义的象征。它是用野菠萝叶或者椰子叶编织成长方形、元宝形、小鸡形(也叫鸡咕咕),造型上颇有编织艺术感。

对于海南人来说,“笠”饭是吉祥、吉利的象征,所以,海南人吃“笠”饭,不仅仅只是闰年闰月吃,女儿回家要“笠”,望父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病愈出院或者出监狱要“笠”,以求当事者不再“犯事”;做炤要“笠”,寓意家门兴旺,香火常在;入宅要“笠”,表示入宅大吉;出远门要“笠”,填饱肚子,还祈求平安;平常日子送“笠”则表一方为对方真心付出和祝福……

8、湛江泡药澡VS海南洗龙水

湛江泡药澡:五月端午,不论男女老幼,都用艾叶煮水洗澡,俗称“泡药澡”。洗后也不用清水冲洗,可以达到清热解毒、降火除燥的效果,也可有效预防和改善皮肤瘙痒症状;用来泡脚可以温补祛寒;用来洗头可以止痒去屑防脱发等等功效。

假日海滩20万人“洗龙水”

海南洗龙水:洗龙水,是海南最具地方特色的端午节习俗。端午节这天,所有人家都会像过年时一样在祖屋摆上香案祭祖,而洗龙水,相比于吃粽子、赛龙舟,更显重要,是海南本土民众所必须进行的神圣“仪式”,人们可以不吃粽子,不赛龙舟,洗龙水却是一定要进行的。现在生活节奏快,洗龙水的地点和方式可以不同,海边的人到海里洗,河边的人到河里洗,不靠河湖大海就在家中洗。在海南可以看到端午那天全家出动,海边人山人海的景象。

原来海口湛江也有这么多相似的习俗文化,

是不是对海口、湛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了~

湛江有什么风俗?

湛江的风俗有很多,有两个是比较特别的:

游神。在元宵节这天把平时供在庙里面的“老爷”抬出来,沿着村庄游走一遍,非常的热闹。

点灯。点灯是家里生了男孩的,在初八这天到庙里点灯,添丁发财的意思。

湛江过春节有什么风俗

1、送灶神。“年廿三,送灶神”。在湛江,人们会送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人间善恶。每逢此时,

人们会把灶君神位打扫干净,置酒、糖、果、糕,焚香祭灶。借此寓意希望灶神帮忙说好话,保佑平安。

2、洗邋遢。民间有言:“年廿八,洗邈遢。”腊月下旬起至年二十八,家家户户都大搞清洁卫生。在这期间,人们会清洗洗家具、窗户窗帘、碗碟、床铺等,也有不少爱美人士趁看这段时间,洗头、理发、做发型,把一切打扫的千千净浄,以全新的面貌去迎接新年。

3、做豆腐。民谚称:“腊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个别地区有这样的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4、添新衣。过大年,湛江人讲究穿新衣。新衣服、新面貌,有看辞旧迎新的意思。临近春节,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逛街买衣服。由于民间喜欢以红色象征吉祥,因此人们在选购时都会偏爱红色系,把自己打扮的优雅些、精神些,意味着一年到头精气神满满!

5、备年货。从年廿五开始,人们就忙于办年货。在城区,人们会到超市、市场购置年货,瓜子、糖果、水果、蔬菜等。在农村,人们则浸米舂粉,准备过年的食物。每逢春节,湛江人会多做艾粒、木

叶搭、炸角仔、炸煎堆、蒸年粽。

6、趁圩。在北方又称作“赶市集”。在湛江农村,每个镇都有属于自己镇的“圩日”,每逢“圩日”,附近的农民、村民就会聚集到“圩市”里,进行商贸交易。年近晚,家家户户都会到“圩市”去“趁趁热闹″,购买自家需要的商品、年货,吃的、喝的、玩的、用的。

7、杀鸡。在北方,每逢重大节日人们会做饺子庆贺在湛江,湛江人则认为无鸡不成宴,因此年夜饭

上,鸡便成为一道不可缺少的菜肴。天刚破晓,人们就开始忙绿起来,烧水、杀鸡、拜神。

扩展资料

农历正月十四至十七日,湛江吴川元宵节热闹非凡,梅菉街道(镇)区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游人如潮,好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元宵活动有栩栩如生的泥塑和电动彩塑,有竹木搭造高高耸立的五级牌楼和花塔,有五光十色的花桥,有浩浩荡荡的大游行。

游行时锣鼓喧天,舞火龙、舞狮子、舞貔貅、舞二真、舞六将、踩十番、吹长笛,玩陶鼓,有各式各样的彩车、“地色”和精彩巧妙的“飘色”,还有花簇队、彩旗队、仪仗队和武术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湛江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Copyright © 2024 上海落户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0338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