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奇闻 > 灵异恐怖 正文

柳宗元祖籍在虞乡刘致敏绘制柳子厚堡平面图

作者:eric 时间:2023-08-31
导读: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河东郡虞乡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氏家族是河东名门望族,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河东郡虞乡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氏家族是河东名门望族,柳宗元出生在长安,但他的祖籍在虞乡。

一、永济市虞乡镇刘家营村,位于虞乡镇北边2.5公里处与虞乡农场一路之隔,村西有虞黄公路,东邻申家营,西接东阳朝,南邻百户,北与枣圪塔、牌首村相望。全村五个居民小组,242户,787人,有耕地2800余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柿子树,村民生产生活方便,经济条件优越。

在《建村六百年纪事》一书上,撰写了柳氏家族的柳子厚堡遗迹之事,绘制了柳子厚堡平面图。

清光绪《虞乡县志》记载:“柳子厚堡在县北刘家营南,颓垣尚存,今呼为城厢。”依此足以证实柳宗元的祖居积分续办 undefined即位于此。城厢,是指靠近城的地方。

据刘家营村93岁高龄张锡安老人讲,幼年常听老人传说及儒生李文秀讲,城厢是柳子厚堡,原来面积很大,东沿月蚀沟,西至城厢,东西两侧尚有东寺院和西寺院。

经考证,城厢长251米,北宽28.4米,南宽5.1米,共4207平米。北边最高处约15米,一般高七八米。虽经千年风雨剥蚀,农耕垦植,两边削堑,面积比原来小得多,但一直保留到1960年。后因虞乡农场垫马厩猪圈,在此大量取土,加之平田整地,致使这块宝地夷为平地。但遗迹遗物(瓦片、陶片)至今尚存,历历在目,足以考证。

刘儒青,撰文,刘致敏,制图,1997年9月

柳子厚堡平面图,刘致敏绘图

柳子厚堡平面图,复原,南北长267米,东西宽242米,占地100亩。

柳子厚堡,座北朝南,大门东侧有舞台,西侧有花园,大门前有照壁,照壁北有水井、水池,东侧有文庙和房屋,西侧有房屋和菜地,北边有柳相祠,碾麦场和学堂。

刘家营村平面图

刘家营村平面图,柳子厚堡位于村南。

二、柳氏祖茔在虞乡镇阳朝村

柳氏祖茔,园中立有石碑

在阳朝村东南,有柳氏祖茔,这里有一块石碑,碑文是:

河东柳氏先茔简介---虞乡为舜帝远祖虞幕之后国,东依盐湖,西临大河,南屏中条,北枕涑水,境内玉柱之峰峻险神秀,王官双瀑闻名遐迩,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河东柳氏始祖柳安,秦末迁于解,据方志载:“柳氏祖居遗址在虞乡城北二里的刘家营村南,称柳家堡,俗呼城厢。”柳氏家族至唐则隆隆昌炽,益加盛焉,英才辈出,代有伟人。据史载:河东望族柳门在朝为官,正史上有传的(包括附传)一百五十九人,其中宰相六人,仅唐高宗时,居尚书省者达二十二人,中唐时期的柳宗元,更是被誉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革新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清乾隆乙酉年《虞乡县志》记载:“唐柳子厚先茔在县北五里,阳朝村东南,有数大冢,今其地犹称柳家坳。”河东柳氏前二十三世多归葬于此,历千年之沧桑,经百世之风雨,今遗址犹存。原有的五大冢、一九九二年东北两大冢被夷为平地,仅留三大冢,经整修后而现今貌,柳氏先莹条山迤脉,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土厚水深,郁草茂林,天乎地设,实为风水宝地。

河东柳宗元故里文化研究中心 2007年4月立

这块碑记,引经据典,详述了柳氏家族的来历、兴盛过程,介绍了柳氏先茔的古今概况。据柳氏研究学者考证,河东柳氏自秦迁入河东解梁,到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已成为河东的名门望族。柳安是秦时定居河东的柳氏第一世祖。以后,子孙繁衍,族大人旺,河东各县多有柳姓者,至柳宗元已是第28世。柳宗元在为叔父写的《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中说:“公讳某,字某,邑居于虞乡。”

柳氏先茔在虞乡,说明了虞乡柳氏是柳氏家族之根,其他柳氏是其支脉。

柳宗元一生仕途坎坷,究竟有没有回到过河东也成了一个谜。但他写的《晋问》一文,采用问答方式,对山西家乡的山川形势、历史文化、物产盐宝等的全面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的殷殷深情,淋漓尽致地表明他炽烈如火的河东情结。

三、柳隐山附近柳氏遗址、遗迹

虞乡镇西南三里,柳隐山景区,是著名风景区五老峰东路的主要旅游干线,峡谷总长8公里,内有奇峰危崖,碧湖流瀑,人文和自然景点多达二十余处,位于峡谷顶端的南寨、东寨、西寨,传为河东柳氏先祖隐居之地,又称柳寨,柳隐洞遗迹犹存。

山西网2012年6月3日报道:日前,永济市虞乡镇石佛寺村民范起云,在柏梯寺柏树坡遗址上挖掘树根时,在泥土中发现造像残石,被初步认定为:北魏时期河东柳氏名仕捐银造像佛石。

此石高32公分,宽20公分,厚11公分,为塔梁顶的千佛塔“镇塔佛”,正图案是仙云缭绕的莲花佛宫,雕刻一尊西天佛圣。北面图案为莲台佛宫雕塑,两尊佛圣,统称为“西天佛坛三圣”。在其石的左右两侧篆刻正书的文字记载,经范起云口述,通过当地文物考察人士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造型,石雕刀法,文字书体以及残缺不全的文字记载,初步认定为:在北魏时期,河东柳氏族人在柳隐山修建柏梯寺善绿宝塔,河东柳氏后裔在朝为官的忠贤名仕,柳遵庆等十余人募捐银两,修建佛塔以树功德而留得千古芳名。

从文中记载到现存的虞乡城中柳宗元广场上的柳门空石,虞乡城北的柳子厚堡遗址,阳朝村南的柳氏古茔,虞乡城南的柳井,通往柏梯寺的柳道壕,寺院南的柳谷,南寨子的柳家寨、柳沟,西寨子的柳隐洞以及2013年出土的柳氏先茔碑,近日重见天日的河东柳氏诸名仁捐银造像残石等珍贵的遗址文物又充分证明了柳宗元祖籍在虞乡,更能佐证了河东柳氏始祖柳安于秦末侵鲁战乱中,拒为秦囚率领全家由山东曲阜畏罪潜逃,迁隐河东隐居虞乡城南的四寨山,袭世沿及黄贤层出不穷,汉初才从山上迁往城北的城厢地起建庄田,亦耕亦读安居乐业,特别在隋唐时期,柳氏贤圣伟人名宦良才蔚为鼎盛,声振朝庭,著为河东三大望族。 (作者刘一、申五才)

山下的东源头村,有唐代壮武将军柳行满的古墓。柳行满属于柳氏东眷,官职曾为给事中,类似于现在的纪检干部,史书载其“以正直中伤,左授广州番禺府折卫都尉”。

四、柳门空石

2007年8月7日《山西日报》报道“柳门空石”,作者申五才。

石因柳氏而得名,柳门又因石而流传。  今年上半年永济市虞乡镇虞乡村村民祁水泉在原虞乡中学校办农场发现了柳门空石的上半部分。石高75厘米、宽70厘米、厚46厘米、石重260公斤左右。该石形状奇特、石纹层层不一,从整个上半部分来看就像一个人的面部和牙齿,并且有两个小洞穿石心而过。

后经柳宗元故里文化研究中心专家申三才、张绪录、牛普琦鉴别,确认为原石的上半部分,并与下半部分完全吻合。该石现已运往柳氏祖茔进行保护并供游人参观。据有关资料记载:乾隆年间举人李瑛曾在《柳门空石记》写道:“石高四尺许,无雕琢之痕,洞通四面、纹成自然、玲珑苍古、灵异奇特。”空石原屹立于柳宗元祖居——柳家堡正门外,石高四尺许,无雕琢之痕,洞通四面,纹成自然,玲珑苍古,灵异奇特。民间相传,每逢月亏夜深万籁俱寂之际,宝气四溢,华光闪烁,隐约可闻“咯咯咯”的雄鸡鸣叫之声。  唐永贞元年柳宗元革新失败,为避灭族之祸,即命河东柳姓举家分散外迁,柳氏祖居日渐荒芜。唐末空石移虞乡县城后土祠庙学宫,庙前柳石巷因石而得名。此前人们茫然敲击该石自然分开,多年后人们发现它又破镜重圆。人们称其为柳门空石之灵也。后来在1958年破“四旧”时,柳门空石曾被打裂淤入泥土,所幸未毁。柳门空石被发现后,成为河东柳氏祖居惟一的稀世文物。

五、柳宗元文化广场

2004年虞乡政府投资建设了柳宗元文化广场,西侧矗立着一尊柳宗元的石雕塑像,翘首仰视,威武不屈,以他不朽的著作,光耀千秋。柳门空石移到广场上,以瞻柳公,以承后人。

虞乡镇柳宗元文化广场

出生于虞乡的著名作家张旭林,曾写《柳侯祖园吟》:“柳侯玉像故园矗,柳门空石耀宇寰。昔日福民誉千秋,今朝万家颂前贤。”

永济曹中义老师为柳宗元文化广场撰写碑文:

虞乡,上古为舜帝远祖虞幕封国。东接解梁,西连蒲坂,南屏中条,北枕涑水。古县城有“四门八桥水围城,倒扎衙门小开封”undefined之美称。境内王官悬瀑布,五老峰插云,虽弹丸小邑,而泉清峰秀,物华天宝,花果蕃滋,林茂粮丰。加之民俗俭朴,商业发达,为河东名胜之地。

虞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史有传记,然柳宗元独树一帜,开创唐宋文学新风,成为最为璀璨的一颗恒星。虞乡人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虞乡经济发达,商贾云集,尤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较快。1995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1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24个中心镇之一。

时逢盛世,惠风和畅。虞乡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之初,更加缅怀古虞历史名人的丰功伟绩。为配合五老峰国家名胜风景区全面开发大业,发展当地旅游经济,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2002年,中共虞乡镇党委、虞乡镇人民政府知民心顺民意,决定建设柳宗元广场,2003年8月28日动工,投200余万元,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于2004年5月1日峻工。

新建广场位于虞乡镇中心地带,集休闲、娱乐、集会为一体,设计新颖,巧夺天工,喷泉亭台,驰目骋怀,卵石小道,曲径通幽,八大景柱,画龙点睛。在蓝天白云、绿水游人的映衬下,情景交融,如在画中,观古瞻今,令人心旷神怡,发思古之幽情,慨历史之沧桑,感柳宗元文化之精深,叹新世纪变化之神速。

愿柳宗元文化广场,永葆青春,造福子孙。

(编辑:李波)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Copyright © 2024 上海落户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0338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