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遇刺事件神秘人,肯尼迪遇刺事件过程
美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党派,众多利益集团的法治国家,成为一国总统固然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只要一时不慎,便会面临被刺杀的危险。在美国历史上,共有9位总统遭遇过刺杀,其中4人死亡,5人侥幸逃生。约翰·肯尼迪,是美国的第35任总统,也是被成功刺杀的最后一名总统,迄今为止,关于他遭遇刺杀一事,仍存在着诸多疑点。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和夫人杰奎琳在德克萨斯州州长约翰·康纳利的陪同下,乘坐敞篷轿车驶过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迪利广场。肯尼迪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调和该州自由派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从而得到这个南部大州对他在来年总统大选中的支持。中午十二点半左右,当车队经过教科书仓库时,意外发生了,三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肯尼迪,一颗射偏,一颗击中背部,致命的一颗射中头部。
事发后一个小时左右,凶手奥斯瓦尔德便被逮捕,他是美国前海军陆战队的枪手,刺杀肯尼迪的动机,只是因个人发展不顺,对现实不满罢了。然而,在11月25日,当收押的奥斯瓦尔德即将被押往监狱时,却被一个叫杰克·鲁比的酒店老板开枪打死,由于当时是现场直播,所以这一过程几乎被全国人目击到了。虽然杰克的“报复行为”大快人心,但奥斯瓦尔德得死,却让警方失去了更多线索。
然而,警方在观看肯尼迪的遇刺录像时,竟发现了一处“疑点”。当肯尼迪的车队经过迪利广场右侧的辅路——埃尔姆大街时,在道路两旁的欢迎人群中,有一名戴着头巾的老太。老太的头上裹着一个粉红色的婆婆头巾,身穿褐色大衣,她不但离车队很近,手里还拿着一台摄像机。
第一声枪声响起时,肯尼迪的保镖克林特·希尔从后车上跳了下来,他快速跑向位于前方的总统座车,第二枪响后,他已经爬上了总统坐车的后备箱,打算保护倒在后排座位上的肯尼迪。然而,肯尼迪显然已经不行了,当第三声枪响之后,在场众人都惊慌地趴在地上,继而四散逃离,几乎没有一个人注意总统怎么样。不过,那个“头巾女士”却依然站在原地,静静地拍摄这一切。
当她确认肯尼迪遇刺身亡、枪声也不再响起后,便在警察搜捕狙击犯的混乱状态下信步走过埃尔姆大街,她一连从容的样子,与周围群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她的身影消失在埃尔姆大街东侧,没人知道她去了哪里。遗憾的是,无论警察和FBI如何翻看录像,就是找不到这个行为诡异的“头巾女士”,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她绝对不是记者,因为她拍摄的照片或是录像,始终没出现在市面上。
1970年,一个叫佛利·奥利佛的歌手自称是头巾女士,然而她的自述中却存在很多疑点,首先,她宣称使用的摄影机在1963年是不存在的,其次,她宣称的站立地点也和事实不合,最后,当这名歌手被揭穿后,她也坦然承认自己只是为了博取大众关注罢了。
如今50多年过去了,肯尼迪遇刺现场的“头巾女士”仍没有下落,很多人认为,也许她才是了解刺杀事件内幕的人。
美国总统肯尼迪刺杀案为何至今没破,到底是破不了,还是不敢破?
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一案至今仍然未破,主要原因有三点——舆论的作用,政府的策略,不敢破案……以及一系列由此引发的民意上的抗拒,也让这起案件至今没有一个确凿的答案。
舆论的作用
1860年林肯遇刺之后,相隔100年之后,肯尼迪同样一次,而二者一次的案情颇为相似,一是林肯在福特剧院遇刺,有夫人陪伴,而肯尼迪是在乘坐林肯的汽车之中遇刺,而旁边依然有夫人陪伴,二者最后都死于非命,但是与林肯案不同的是肯尼迪案曝光之后,政府却没有发表任何的言论,只是认为这是一场蓄意的谋杀。
肯尼迪遇刺
肯尼迪在位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在那个年代正值美苏争霸初期,因此美国为了维护国内形象,和维护正面的舆论,并没有对肯尼迪议案进行过分详细的解释以及相关案情的公布,主要是怕影响民心以及美国的统一!因此这只是美国政府的一种对外宣称而已,其实案子可能早已经被破获了。
不敢破案
第3个关于肯尼迪之死,迟迟未破的原因,就是很有可能这场自杀行动跟美国政府的高层以及美国的军方有直接的关系,而美国政府的高层和美国的军方都是普通法院或者是普通的刑事机构所无法触碰的!因此这起案件与其说是没有破案,倒不如说是不敢破案,相比较美国民主的法律来讲,其他国家类似的案件更是只多不少。
肯尼迪被杀真相?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已经整整40年了,但关于他被刺的一些具体内幕仍然扑朔迷离:谁是凶手,谁是幕后策划者?这一秘密缘何历经40年未被揭开?美国著名作家布拉德·奥利里和西摩合著的新书《死亡的三角地带》将为你解开这个隐藏了40年的谜底。镜头回放
1963 年11月22日,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约翰·肯尼迪携同夫人杰奎琳刚刚参加完一次竞选活动来到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当肯尼迪的车队徐徐拐入榆树街时,突然听到“砰!砰!”两声枪响,随后又是数声,与前两声夹杂在一起,随着这天籁般的枪声先后响起,只见肯尼迪的身体随之猛地向后倒去,倒在了杰奎琳的膝上,从此告别了人世。
疑点重重
当时,美国公众有点不敢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他们迫切想知道究竟是谁刺杀了他们心目中年轻有为的总统。
●根据美国官方当时公布的材料,在事发后不到48小时,中央情报局就在达拉斯市抓获了一名“嫌疑犯”———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但可疑的是,美国并没有对他提起诉讼,也没有对他进行认真的审讯。
●不久,这名刺杀肯尼迪的重要嫌疑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人枪杀。
●美国官方宣布,奥斯瓦尔德是刺杀肯尼迪的惟一凶手,是他致命的两枪击中了肯尼迪的要害部位,导致了肯尼迪的身亡。至此,肯尼迪遇刺一事便被美国官方束之高阁。
●美国公众相信,奥斯瓦尔德的被抓和被枪杀只不过是官方的一个掩人耳目的骗局而已,根本不能令人信服。但由于当时的一些目击证人都先后神秘地死去,关于肯尼迪遇剌内幕便成了人们心中永远的谜。
遇刺内幕已有36个版本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在过去40年里,关于肯尼迪遇刺的内幕至少有36种不同的版本。
有人认为,时任副总统的约翰逊对肯尼迪遇刺一事难逃干系,说这件事本质上就是一场政治阴谋;也有人认为,肯尼迪遇刺与古巴卡斯特罗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此种种……但至今没有一种版本真正令人信服。
新书作者查考解密文件
美国著名作家布拉德·奥利里和西摩参考了最近解密的肯尼迪时期的政府文件,并仔细研读了由前苏联克格勃提供的调查报告。此外,这两名作者还从一家法国法院得到了当时一名法国目击者接受美国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的调查所作的证词。因此,新书《死亡的三角地带》从新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新书的作者还获得了被解密的当时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些文件。文件披露,当时有着黑社会教父之

跟南越吴庭艳有关?
1955 年10月,由美国中情局支持的吴庭艳当上了“越南共和国”(南越)总统,实际上就是南越反共集团的头领。在美国的支持下,吴庭艳集团对南越进行了令人发指的残暴统治,激起了当地民众的强烈愤慨。
对吴庭艳的做法,肯尼迪也有耳闻,他暗中指示有关人员调查吴庭艳集团的执政情况。其间,南越还爆出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件:1963 年5月,吴庭艳派兵干涉古都顺化佛教徒的佛事活动,多名和尚被开枪打死。6月11日,佛教界一位德高望重的和尚在西贡闹市街头自焚身亡。后来又有一些和尚相继效仿。此事一出,极大地震惊了美国政府。肯尼迪亲自致信训斥吴庭艳,警告他不要乱来,但得意忘形的吴庭艳根本听不进去。
肯尼迪政府开始反思美国在越南走的这一步棋:为什么他们扶持的南越政权这样惨无人道,还要搞宗教灭绝这种残暴的恐怖活动。沉思之后的肯尼迪猛然醒悟,必须尽快在南越“换马”,否则后患无穷。他下令中情局,着手“解决”吴庭艳。
1963 年11月1日,美国政府为挽救败局,策动了南越的军事政变。次日中午,吴庭艳被政变军队乱枪打死在某个街角。此后,肯尼迪政府决定从越南撤军,但他的这一决定还没有来得及被执行,肯尼迪便于11月22日在达拉斯街头遇刺身亡。
是吴庭艳的余党对肯尼迪采取了报复行动?
阻止调查另有隐情
美国黑社会头目博纳诺斯曾向当时负责调查肯尼迪遇刺事件的沃伦调查委员会承认,他与肯尼迪遇刺一案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沃伦调查委员会却始终没有对他进行询问。
此外,约翰·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传记的作者都承认,罗伯特·肯尼迪曾经秘密阻止沃伦调查委员会调查肯尼迪之死的真相。而且,肯尼迪的大脑曾有一段时间“不翼而飞”。后来证实,是一名美国海军上将把它偷了出来,由人做了手脚后又重新放回,而这名幕后指使者就是罗伯特·肯尼迪。原因很简单,肯尼迪家族不敢揭露杀害肯尼迪总统的秘密,他们担心这个家族三兄弟的许多子女的安全。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