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的民间故事,晾经台的传说
本篇作者——蔺学伦
高台县城西15里的台子寺村有座高高的方形土台,叫晾经台。据《高台县志》记载,高台县因此而得名。
相传,此台为西凉王李暠举兵迎击来犯的北凉沮渠蒙逊时,为誓师点将所筑,至今已有近1600年的历史。李暠是西汉前将军李广的十六代孙。他“性沉敏宽和通涉经史,尤善文义。及长,颇习武艺,诵孙武兵法”。公元400年,北凉晋昌(今安西县东南)太守唐瑶向敦煌、酒泉、晋昌、凉兴、建康、祁连六郡发出倡议,推举北凉敦煌太守李暠任冠军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同年,李昌在敦煌建立西凉国,疆域东自建康(今高台县骆驼城),西至鄯善。李暠是一个很有政治才能的人。他建立西凉政权后,招贤纳士,整兵经武,与盘踞在甘、凉二州的北凉沮渠蒙逊政
权对峙。曾经三次大破凶悍的沮渠蒙逊,使对方罢兵求和。他的儿子李歆继位后,孤军远征时,被北凉所灭。从此,给名震河西的点将台平添了许多悲壮传奇的色彩。多年来,台上荒草凄凄,四壁破旧不堪,让登临者无不生出沧桑变幻、世事纷纭之感叹。该台被当地人称为晾经台。相传,唐玄奘印度取经,返回途中,随从人等牵马步行,背箱挑担,行装重负,步履艰难,一路风尘,千里迢迢,疲倦劳累。因路过高台羊达子河时,如锦如缎的红泥稠水,蜿蜒流过,水荡西麓,湿了经箱。东行10余里,恰好前面有一片风景雅秀之地,青山绿水,云淡天高,林秀风清,飞鸟翱翔,田野含烟滴翠,湖水浮光跃金,村庄炊烟袅袅,近旁一座点将台雄浑壮观,不是仙境,胜似仙境。师徒顿觉心旷神怡,感觉走到了净土清规之地,很想在此静安几日,再行登程。于是,就此歇脚,当即打开束装,整理翻晾经卷,数日后启程东进。这就是“晾经台”的由来。这故事是历史长河中的轶闻趣事,历久弥新。当地群众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后人在这土台上修建了庙宇,名曰西极寺,又名台子寺,亦称“西寺崇台”,为高台古时十景之一。此寺层楼挺耸,傍临驿路,村外绿野青苗,山川掩映,具有集寺庙精华与佛教文化于一体,浓阴寸景,与屯兵要地相映衬的效果。每到傍晚,金光闪闪,佛光返照,煞是引人注目。《新纂高台县志》总纂陕西钱昌蓄有“崇台创筑溯西凉,想是行军守健康。十亩雄墩千载旧,九重楼台一炉香”的诗句。寺建有山门、陪殿、厢房、正殿、牌楼、天棚,寺外有戏台。殿宇宏丽,雕梁画栋,飞檐斗角。山门横额书“西极寺”三个大字,楹联是:“台虽不高,县名因斯而立;寺本甚大,圣经赖此以藏。”正殿两侧有钟鼓和风门。殿内匾额多幅,精彩醒目。附近筑有城堡,曰镇西堡。堡城周围一百丈,开东门,旧址颓废,今为台子寺村所在地。
来源:灵秀高台文旅资讯
编辑:陆泊涵
审核:屈正新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