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奇闻 > 灵异恐怖 正文

人对鬼的看法,关于鬼的各种知识

作者:eric 时间:2023-09-10
导读:很奇怪,人制造了鬼,但鬼并没有服从于人,而是多与人作对,甚至加害于人,以鬼为一方称阴界,以人为一方称阳界,人鬼争吵,阴阳互斗,数千年来未曾止息过。至今阴界之鬼对阳界之人仍有相

很奇怪,人制造了鬼,但鬼并没有服从于人,而是多与人作对,甚至加害于人,以鬼为一方称阴界,以人为一方称阳界,人鬼争吵,阴阳互斗,数千年来未曾止息过。至今阴界之鬼对阳界之人仍有相当的神秘性和威慑力;阳界之人则望鬼生畏,谈鬼色变。最早记载鬼神害人的是《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篇》: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埋怨)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鬼变成老人家属,而惑人上当。第二天,老人杀掉的竟是自己的儿子——准备恭敬地接他回家的儿子,真是一场悲剧。那时候,十分迷信鬼神,鬼神也多以不祥之物出现。于是出现了人们对鬼的恐惧心态,带来的就是祭鬼行为;可能后来人们对鬼的认识加深了,识破了鬼的真面貌:色厉内荏,有名无实。与之相随的,就有了驱鬼、斗鬼、用鬼的行为。

祭鬼、驱鬼、斗鬼和用鬼,大致反映 了人们对鬼的态度的不同层次。祭鬼,人们对鬼完全是一种被动行为,鬼神在主宰着人们;驱鬼,是人们对鬼的一种稍微主动的态度,虽然仅仅是驱赶,一种自卫本能的反映,并没有加害于鬼的意思,但这算是一种进步了;斗鬼,是人们对鬼的进攻姿态,把鬼斗败,把鬼杀死,洒洒脱脱地体现了人的力量和尊严;用鬼,那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姿态,用鬼者完全在玩弄、驾驭鬼,为其功利目的服务,或用鬼争名,或用鬼图利。这样来,用鬼者是站在阳界和阴界的制高点上,神机妙算,左右逢源,成了阴界和阳界的主宰,当然,祭鬼、驱鬼、斗鬼、用鬼这四个层次,不可能定得很清楚,有的也互为交叉,互为补充。而且这四个层次也不是严格地按历史的发展顺序而成递级发展,它们往往是在同一个历史时期,同一个特定环境里同时存在。

叙鬼述神的历史记载,反映了鬼形、鬼性、鬼类、鬼居、鬼制等各种情况,也反映了人们对鬼的各种态度。在鬼面前,有吓破了胆而致死的,有唯唯诺诺奴才相十足的。但阳界的好胜心是很强的,人们口传更多的是那些斗鬼英雄,最出名是晋代的宋定伯君,碰到鬼,既大胆与之周旋,又有心计击破之;还有那个姜三莽先生,他每在那里一站,鬼就不敢出现,靠胆气压住了鬼。状鬼描神固然很有趣,而斗鬼抓鬼的故事就是别有一番风味了。由此鬼事不断,鬼书频出,历朝历代,每有收获。

鬼事,鬼故事,也称为“齐谐”故事或"夷坚”故事。

“齐谐”出自《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清代学者俞樾认为,“齐谐”当是人名,“齐谐者,海归落户上海 undefined志怪者也”,详成现代汉语当是:“齐谐”是记述怪异故事的人。

“夷坚”,也是一位记述怪异故事的人。《列子·汤问》记载:“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

从《庄子》提到的“齐谐"和《列子》提到的“夷坚”来看,可以说中国很早就有了写鬼、志怪的人。鬼与怪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鬼的概念较小,怪的概念外延包括鬼。但有的鬼学专家认为,鬼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奇高,它凌驾于神、仙、佛、祖(祖宗神)之上,神、仙、佛、祖都是泛概念的鬼。连玉皇大帝、阎罗王也只能称鬼,至于怪,如花妖狐魅、山精水怪等,只能算是层次很低的“小鬼”。所以从广义或者泛概念土说,鬼和怪等同起来也是可以的。

作 为鬼怪故事中的专书,最早要算是《汲家琐语》和《山海经》。

《汲家琐语》发现于晋太康年间汲郡的古墓中(战国时魏襄王之墓),从内容上看,反映的是战国和战国以前的社会生活,有狐妖仙怪故事。

《山海经》为先秦之作,到晋时由郭璞作注,所写的多为山精海怪奇异之物。

战国时期的鬼怪书,主要的还有《禹本纪》、《归藏》、《伊尹说》和《黄帝说》。

两汉时期出现的鬼怪书,主要的有《括地志》《神异经》、《玄黄经》《洞冥记》、《十洲记》、《神仙记》、《列仙传》、《汉武故事》《蜀王本纪》《徐偃王志》、《汉武内传》、《异闻记》、《虞初周说》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鬼怪传说日益增多,其中重要的有《齐谐记》《述异记》《冥祥记》《灵异记》《研神记》《旌异记》、《搜神记》、《搜神后记》《博物志》、《神仙传》和《幽明录》等。

唐代,传奇小说得以发展,以鬼怪为主体的小说主要有《古镜记》、《玄怪录》、《续玄怪录》《宣室志》《独异志》、《集异记》、《博异志》、《酉阳杂俎》等。《补江总白猿传》、《游仙窟)、《枕中记》、《湘中怨》、《异梦录》和《秦梦记》等也夹杂了鬼怪故事。

宋代的鬼怪作品,主要有《稽神录》、《江淮异人录》、《乘异记》、《括异志》、《祖异志》、《洛中纪异》、《幕府燕闲录》、《睽车志》和《夷坚志》等。并编纂了鬼怪篇幅占很多的类书《太平广记》。

金元时代留下的鬼怪作品有《续夷坚志》、《潮海新闻夷坚续志》和《诚斋杂记》等。

明清留下的鬼怪作品较多,典型性强,艺术性较高,思想内容也丰富深刻,如《聊斋志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小说。较为出名的笔记有《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又名《新齐谐》。其他篇什的有《涉异志》、《庚巳编》、《汴京勼异记》、《松窗梦语》、《语林》、《剪灯新语》、《剪灯余话》、《夜雨秋灯录)、《觅灯因话)、undefined《谐铎》、《夜谭随录》、《萤窗异草》、《影谈》、《昔柳摭谈)、《说愁集《》、《耳会录》、《蕉轩摭录》、《挑灯新录》、《埋优集》、《遁窟谏言》、《平妖记》、《四游记》、《西游补》等。

综而观之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鬼话多,鬼书也多,它对促进我国文学创作、丰富民间文艺生活内容,着实起了很大作用。鬼事纷繁,鬼书便汗牛充栋。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Copyright © 2024 上海落户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0338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