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奇闻 > 灵异恐怖 正文

2023年河北一老农看阅兵典礼时被震惊这不是村里的老吴吗

作者:eric 时间:2023-09-10
导读:2019年10月1日,正值国庆阅兵之际,所有人都在家里期待着阅兵仪式的开始。河北省广宗县槐窝村的村民们也是一样,早早就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盛大的阅兵仪式开幕。“你们看,这是不是老

2023年10月1日,正值国庆阅兵之际,所有人都在家里期待着阅兵仪式的开始。河北省广宗县槐窝村的村民们也是一样,早早就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盛大的阅兵仪式开幕。

“你们看,这是不是老吴啊?”正当阅兵仪式进行的时候,一位眼尖的村民突然惊讶地指着电视机如此问道。

其他人纷纷凑上去看,尽管镜头没能在那个人脸上停留太久,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不就是我们村里的老吴吗?

这个老吴究竟是谁?他为何能出出席阅兵仪式?

图丨阅兵仪式上的老吴(前排左一)

一件“小事”

老吴本名叫做吴洪甫,是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槐窝村的一个村民。

介绍到这里,就没有其他值得拿出来一说的事了,因为老吴这个人实在太平凡了,无论长相,身份,经历,他都是村子里最普通的村民的样子。

和所有农民一样,吴洪甫长着一副农民最典型的形象:黑黝黝的皮肤、由于上了年纪而变得苍白的头发以及纯朴善良的长相,在村里做着最本分老实的工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再没有其他什么值得拿出来一说的事。

正是因为老吴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人,其他村民才会对他出现在阅兵仪式上这件事,表示巨大的震惊。

老吴之前说的是什么事呢?也许有些人听听就过去了,不用多久就会忘记,但这件事对于吴洪甫来说,却是一个永远都不会被磨灭的记忆。

图丨吴洪甫

2002年普通的一天,吴洪甫散步到了,每天他都会来停下来看一会儿的书报亭。这一天,他也拿起了自己最喜欢的军事类杂志《世界军事》。

就当他正仔仔细细地阅读时,一篇报道突然吸引了他的眼光。文章读完后,吴洪甫自己都没有发现,原来眼泪已经控制不住地流了出来。

旁边的人看到吴洪甫竟然如此动容,赶忙过来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吴洪甫指着这篇报道对他说:“这里面写的就是我的故事啊!”

可身边的人却对他的话不以为然:“老吴,你可别逗我们了,你不是说你之前只是做过炊事兵吗?怎么现在这个击落两架敌人飞机的人也是你了,那照你这么说,明天开国元帅也是你咯?”

面对旁人的打趣,吴洪甫并没有太过在意,他又反反复复看了几遍这篇杂志,把文章深深地记在了心里,随后就放下杂志,整理好心情离开了。

图丨吴洪甫

所有人都当吴洪甫只是开了一个玩笑,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没过多久村子里的人都淡忘了这件事。

可这对于吴洪甫来说,却是一件令他兴奋得难以言喻的事,因为直到他看到杂志的那一刻,他才知道自己的保密期已经过了。

一个在大家眼中一直普普通通的农民,怎么会和保密期这个词有关系呢?

真相实际上已经呼之欲出了,是的,吴洪甫的真实身份其实并不仅仅是一个炊事兵,实际上他是一位伟大的标图员。

不仅如此,他曾经还击落过两架美国U-2侦察机,荣获大功一次,个人一等功一次。吴洪甫还曾因为自己显著的功绩,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接见。

图丨标图员

而吴洪甫之所以有保密期,是因为吴洪甫在退伍之前,曾答应过自己的营长岳振华,不能对外说出自己在部队里经历过的事。

岳振华营长提出了两个不要:一是不要对任何人说出部队里的机密,也不要随意和他人提起在部队里经历过的事,以及做出的事迹。

第二个就是千万不要麻烦别人,不要因为自己曾经在部队上工作,然后就去找地方上的同志给自己安排工作。

“我们的使命就是服务百姓,保护人民,哪怕退役之后,大家也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吴洪甫看着眼前带领自己多年的营长,深深地把营长的话记到了心里。

图丨岳振华

果然,他退役之后对他人,一点都不曾提起过自己曾经的事迹,村子里的人只知道他是个退役兵,对于他在哪个连队工作,从事什么兵种以及参加过哪些战役一概不知。

因为吴洪甫只说自己在部队里干的活,就是给大家做饭,不值一提。

而如今自己保密期到了,吴洪甫此刻最想分享的人,就是相互扶持,相互陪伴多年的妻子。吴洪甫赶忙回到家找到了老伴儿,开始给她讲述自己在部队中的真实经历。

老伴儿听完他所说的一切之后,一直都没反应过来。

等到回过神之后,老伴儿连连发出了一声又一声地惊叹,她不敢相信,这个和自己相濡以沫多年的老同志,竟然曾经在部队里立下过那么大的功绩。

图丨吴洪甫和妻子

深藏功名的老兵

让我们再重新认识一下吴洪甫。吴洪甫,1941年4月28日生,农村出生的他虽然过着清贫的日子,但也许是受到家族的影响,吴洪甫向来都有着强烈的家国意识与奉献精神。

吴洪甫的爷爷是一位革命烈士,父亲也是一名民兵队长。

长辈们从小就教育他,国家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男子汉就应当去当兵为国做贡献,因此吴洪甫从小就想要成为一名为国家奉献的军人。

和所有农村的孩子一样,吴洪甫度过了一个不富裕但幸福的童年,他勤劳懂事,踏实能干,经常帮着家里干活。18岁那年,吴洪甫终于勇敢地踏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他决定参军。

在那个年代几乎每个小伙子都想要当兵,为国做贡献,能坚持下来的人只有少数。

图丨吴洪甫

刚刚入伍的那段时间,每天的训练都很艰苦,但吴洪甫还是出色地完成了训练项目,这让部队上,发现了他这个吃苦耐劳且勤奋好学的好兵。

凭借着上级们的赏识和自身的努力,吴洪甫被分配到了当时的机密部队——空军二营地空导弹部队。不久后,吴洪甫就发现了自己在某一方面具有不一般的天赋。

那就是他对坐标位置非常敏感,也就是说,吴洪甫非常擅长看地图这个工作。

经过训练,吴洪甫甚至达到了看一眼,就能在地图上标注出准确位置的程度,而这一天赋也被善于用人的部队领导发现了,领导立即任命吴洪甫担任了标图员。

其实标图员这个工作并不如其名称所说,只是在地图上标注位置即可,标图员又被称为“导弹上的眼睛”,也就是说标图员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导弹的发射是否成功。

图丨标图员

作为一名在部队上的专业标图员,需要掌握很多项复杂的技能,例如对目标飞行物跟踪定位,及时计算飞机的飞行轨迹,并且用标准的语言报告给指挥部门。

也许单个技能学起来并不困难,但标图员却要在短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完成上述所有工作,因此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标图员,所要经历的可不仅仅是一点点付出。

事实上,当时地空导弹部队才刚组建不久,建国初期,蒋介石虽然已逃跑到台湾,但依然没有放弃对大陆的监视,三番两次的派出飞机来到大陆窥探。

出于打击美国和国民党敌军侦查的目的,才成立的这个部队,因此我国在此方面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实战经验。

吴洪甫所就任的职务,还是标图员这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这足以看出部队上对吴洪甫的重视和信任。

图丨战友们

由于缺乏经验,部队上就聘请了来自苏联的专家,来专门对这几名新入伍的标图员进行教学,毕竟语言不同,苏联专家所能传达的知识也是大打折扣的。

当和他一同前来学习的战友们,正在对着晦涩难懂的知识,和大篇苏联文章一筹莫展时,吴洪甫却早早做好了准备。

白天他仔细在脑海中,记下专家所教授的大致内容,晚上他就泡到图书馆里,把自己遗留下不懂的那部分反复查阅。

经过吴洪甫自身反复的磨练,终于在考核时从几位战友中脱颖而出。随着对标图员业务的逐渐熟练,吴洪甫也了解了一些当时的军事时讯。

通过各种会议,他了解到当时的我国,正饱受一种“幽灵”的折磨,当然这里所说的“幽灵”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灵异事件,而是被称作“永远无法锁定的幽灵”的——U-2侦察机。

图丨U-2侦察机

普通的高空侦察机经过雷达的扫描,是可以进行锁定并将其击落的,但U-2侦察机却无法被锁定,这让我方的空军在执行任务以及作战时,会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

据统计,1962年上半年身处台湾的蒋介石,就曾利用U-2侦察机频繁窥探中国大陆,进行了多达十一次的纵深试探。

直到目前,U-2侦察机已经服役65年了,但仍未退役,依然活跃在前线。此外,据说它在1万米高空之上也能够看清地面上的文字,是一个十分难缠的武器。

吴洪甫作为一名标图员,一直以来也饱受“幽灵”的困扰,为了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他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各种实地考察和外国先进技术的学习,来充盈自己的经验。

不过,他从来都没有直面U-2侦察机的作战经验,直到1962年9月9日7:30,吴洪甫才真正面对了这个令人心生畏惧的敌人。

图丨U-2侦察机

此刻,我国的雷达侦测到了U-2侦察机,正在由平漂岛上空穿入江西省鄱阳湖上空。正巧吴洪甫的部队正在当地驻扎,飞机一经发现,吴洪甫的部队立马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

一接到消息,吴洪甫就立刻坐上了指挥车,努力在地面上寻找这架飞机的坐标。作为一个经过多年磨炼的标图员,吴洪甫立马静下心,来投入到了精密的计算当中。

经过一系列推测,吴洪甫估算出了侦察机的飞行高度和速度,并且预估到了后续U-2侦察机的飞行路线,等完整的结果被他计算出后,吴洪甫立马就把这些参数绘制在了标图板上,交给了指挥部。

很快飞机的位置就得到了锁定,但此时U-2侦察机的飞行高度实在太高了,脱离了地面导弹的射程,因此吴洪甫一直没有着急,而是静静的等待着最佳射击机会。

正是这一段等待的时间,让U-2侦察机里的空军驾驶员,误认为中国的地空导弹,对他的侦察机束手无策,因此他就放松警惕,慢慢的把飞行高度降了下来。

图丨飞机

此时的吴洪甫一直敏锐地观察着对方的动向,发现飞机的高度降低之后,吴洪甫就立马向指挥部报告:“28.2 1.8,目标已进入我军导弹射程,请求射击!”

营长岳振华听到报告之后,还是小心地问道:“有把握吗?”

吴洪甫坚定地回答道:“报告长官!有!”

紧接着岳振华一声令下:“放!”刹那间,三道鲜艳的橙色火光直冲着蓝天发射上去,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又听到砰的一声巨响。

响声只能代表一件事,那就中级职称 undefined是U-2侦察机被击落下来了!一时间营地里全部爆发出激烈的欢呼声。

对于这一结果,大家都感到十分意外,毕竟在当时没有几个国家,能一下子就把U-2侦察机击落下来,而这确实是我国首次击落U-2侦察机。

图丨击落侦察机

可以说,正是吴洪甫的功劳才让我国创造了历史,在史册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这是吴洪甫立下的第一个大功,同时他还获得了提前晋衔奖励,这也就代表着吴洪甫在部队的退役时间延迟了三年。

可战争向来是没有永恒的胜利的,为了应对我国的防御,美方在此次战败后,对U-2侦察机的性能进行了改造。

美国的克洛希德公司,为这架侦察机增加了最新的预警装置,也就是说一旦U-2侦察机被雷达扫描到,就会自动报警,驾驶员就可以驾驶飞机逃离敌军的火力范围。

我国自然也不甘示弱,制定了相应的战略,我军称之为“近快战法”。也就是说要把测算时间极大的缩短,从之前的18秒缩减到8秒,从而为击落敌军战机争取时间,使对方在还没有撤离之前将其击落。

图丨克洛希德公司

这无疑又对吴洪甫的工作增加了挑战,不过此时的吴洪甫,也算得上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标图员了,他坚信没有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因此接下来的时间,他就在他本就精湛的技术基础上,再次进行了质的提升。经过训练之后,他能做到“看,算,报”同时进行。

也就是他可以将对敌军战机的观察,以及精密的计算,再加上向指挥部报告,三种工作在同一时间进行完毕。原来18秒做完的事,在经过训练之后,吴洪甫只需要短短3秒。

1963年11月1日,吴洪甫大显身手的日子又来到了。

这一次U-2侦察机的出现,并没有引起指挥部太大的注意,因为地面部队,在对射程进行了简单的计算之后,认为U-2侦察机并不在射程范围之内,于是并没有打算发射导弹。

但吴洪甫却抓住了其中不对劲的地方,在经过自己的思考之后,吴洪甫坚定地向上级报告,声称飞机肯定还在射程范围之内。

图丨发射导弹

“朝着这三个方向打,三发当中必定有一发射中。”吴洪甫坚定地对上级领导报告,再不决定,良好时机马上就要溜走了,因此领导也不假思索,立马下令发射。

随着发射导弹的巨大轰鸣声,地面上众多战士的心也揪了起来,大家都全神贯注地关注着导弹的动向。

十几秒后,大家的心就都放了下来,U-2侦察机果然被击落了,战士们敬佩的目光都投向了吴洪甫,营长岳振华更是高兴地拍着吴洪甫的肩膀,连连赞叹:“你就是导弹的眼睛呀!”

这次导弹的成功发射,更是让吴洪甫被授予了个人一等功,他也为所在的营队带来了荣誉,得到了英雄营的称号。

在部队上接连立下这么重要功绩的士兵可不多,次年七月,吴洪甫和其所在营队就受邀到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65年二月,吴洪甫服役期满,完美地结束了他的军营生活。

图丨被击落的飞机

辉煌之后,平凡依旧

回到农村的吴洪甫,没有忘记之前对营长的承诺,开始了在村子里默默无闻的村民生活。他不仅遵守了承诺,还牢牢记住了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很多次,吴洪甫都把领取优惠政策的机会,让给了其他村民,而自己的家里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从文章的开头部分可以知道,吴洪甫隐藏的真的很好,以至于村民发现,他作为方阵中的导弹部队代表,在阅兵典礼上出现时,个个都惊掉了下巴。

不过这一次阅兵仪式的参加,并没有改变吴洪甫一直以来所坚持的事情。undefined

他依然力所能及地为这个社会做着贡献,经常到各个学校进行演讲,孜孜不倦地给下一代,传播着中国军人的精神和先进事迹。

图丨吴洪甫和学生

希望中国的未来们,可以不负吴洪甫这一辈人的付出,接过他们的接力棒,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增添更加鲜活的力量!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Copyright © 2024 上海落户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0338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