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不宁的典故,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作者:eric 时间:2023-12-03
导读: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这么一句:“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现在人们喜欢这样子说“你若负我,我定让你鸡犬不宁”究竟鸡犬不宁是什么意思呢?本期民间故事为你讲诉鸡犬不宁的典故。
成语故事
有一个姓蒋的人,祖父和父亲在捕蛇的时候被蛇咬死了,但是他却继续捕蛇。当柳宗元劝他不要在捕蛇的时候,这个人竟大哭起来,宁愿被设咬死,也不愿意放弃捕蛇。
因为他必须靠捕蛇才能上缴官府的赋税。姓蒋的捕蛇人还告诉柳宗元说,如果他要是捕到毒蛇,命运就会比他的乡邻好多了。有的乡亲早已倾家荡产,食不裹腹了。差役们到进村子里收税赋的时候,横冲直撞,粗声叫骂,大打出手,乡亲们胆战心惊,苦苦哀求。这种场面连鸡狗都的不到安宁(鸡犬不宁),何况人呢!
【出处】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释义】宁:安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军队挠民
【相近词】鸡飞狗走、鸡狗不宁
【相反词】鸡犬不惊
你可能也喜欢:
盘点:东乡族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落雁王昭君的由来
满族有多少人口,满族的分布情况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