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这么大,为什么生命如此稀有?
地外生命存在吗,这或许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答案。
自上世纪开始,科学家们就一直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地外生命的存在痕迹,虽然时至今日还一无所获,但科学家们都确信人类不可能是宇宙中的唯一生命。
如今随着我们对宇宙的不断认知,知道了宇宙是何等的浩瀚与广阔,地球不过是太阳系中一个渺小的行星,而太阳也只是银河系内的一颗恒星,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就多达2000亿颗以上,这些恒星又至少拥有一颗行星。
在我们看来银河系就如此庞大了,直径达到了10几万光年左右,但是对宇宙的大尺度来说,银河系其实也不过是宇宙的冰山一角。
根据天文学家的研究表明,目前我们所能观测的宇宙范围就长达930亿光年,其中像银河系一样的星系更是高达1万亿个以上,那么既然宇宙这么大,为什么生命却如此稀有呢?
在1960年,一位来自美国的天文学家法兰克德雷克曾提出一个关于地外生命的公式,名为德雷克公式。
这个公式是将银河系内的恒星数量,恒星中有类地行星的比例,以及有生命进化可居住行星的比例等等数据进行相乘,然后计算银河系内出现地外生命的概率,假如我们按最小值,银河系内也必定存在地外生命,可是为何我们至今还没有发现他们?
其实从地球角度来说,生命诞生的条件是极为苛刻的,要知道一颗行星想要诞生出生命,必须要在一颗中等大小质量的恒星附近,由于恒星的质量越大其核心的热核反应越剧烈,这会导致寿命越短,往往一颗大质量恒星的寿命只有几百万-1000万年左右,这意味着如此短暂并不能拥有足够的时间演化出生命。
除了拥有适合的恒星之外,该行星还需要处于恒星的宜居带中,因为在这个范围内温度不会太低也不会太高,水能够以液态形式存在,科学家们认为液态水是生命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元素。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该行星还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比如拥有大气层和磁场等屏障,这样才能有利于生命的发展和延续。而这些条件组合在一起却很难实现。
除了以上这些,即便一颗行星诞生出了生命,但是在演化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很多阻碍,如伽马射线暴的袭击,小行星的撞击以及行星自身带来的灾难等待,这些都会使得生命无法延续下去。
纵观地球的演化史,地球的生物曾发生过五次大灭绝事件,无论是奥陶纪的伽马射线袭击还是白垩纪的小行星撞击,都差点使生命遭受灭顶之灾,若不是地球上的生命足够顽强,才一次次死里逃生延续到至今。
从以上可以看出,生命诞生的条件是多么的苛刻。
随便看看:
- [科学探索]回光返照的科学解释 回光返照一般持续多久(源自佛教概念)
- [科学探索]大量水能浇灭太阳吗?多少水能成功浇灭太阳
- [科学探索]欧洲直立人:海德堡人(脑容量高于现代人)
- [科学探索]人生有没有轮回转世?轮回转世真实存在的十大证据(谣言)
- [科学探索]以色列为什么不怕任何国家 虽为小国资本确实强大
- [科学探索]智人灭绝了多少物种?90%的物种被智人所灭绝(包括其他人种)
- [科学探索]十大世界上最稀有的瞳孔色:你见过银色、粉色瞳孔吗?
- [科学探索]世界上有外星人吗 其实外星人早已潜伏在地球上
- [科学探索]火星上再次被拍到鱼化石 难道火星上真的有生物吗
- [科学探索]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银河系是其中渺小的一份子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中国科技馆新展带观众开启宇宙冒险
- [科学探索]图片新闻|航天科幻扩展现实展览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开幕
- [科学探索]诋毁中国空间站实验!美媒:太空水杯不漂浮?天宫第一课被怀疑
- [科学探索]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合肥寻宝:一块能搭建月球科研站的“砖”
- [科学探索]NASA对华零共享vs中国对美两机构开放 差异尽显大国气度
- [科学探索]从太空看“十四五”丨这片“绿”,正在生长
- [科学探索]中国科技馆启动文化润疆系列科普行动
- [科学探索]从太空看“十四五”丨这些创新高地,正在拔地而起
- [科学探索]来自神舟二十号的“太空问候”!中国航天员为世博会中国馆送祝福
- [科学探索]从“地理极点”到“体验爆点”——“东极”文旅“出圈”观察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