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两大空间站对阵近地轨道
太空站:人类成为跨星际物种的第一站
占尽先机的礼炮太空站,为何还能纵横太空15年?
天空实验室:
美国首个空间站,最重最大最复杂
就在美国赢得登月赛事之际,苏联切换赛道直取近地轨道,密集部署礼炮计划。NASA只有迎头赶上,利用阿波罗计划最大重器:土星五号火箭,第三级箭体改造为空间站主体。
天空实验室由轨道舱、过渡舱、多用途对接舱、太阳望远镜以及阿波罗飞船五部分构成,全长36米,最大直径6.7米,总重80吨。1973年5月14日发射,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向近地轨道发射的最重最大最复杂的航天器,也是美国首个空间站。
之后又发射3艘阿波罗飞船与天空实验室对接,共有9名宇航员,进驻时间并不长(171天),却是成果丰富,进行270多项科研实验,拍下18万张太阳活动图像、4万多张地球观测照片,还进行了微重力人体生理学试验、材料加工试验。
尽管是美国首个空间站,但NASA还没有准备好长期使用天空实验室,因为20世纪70年代中期航天飞机也没有准备好。
1979年7月11日,天空实验室在澳大利亚西部上空再入烧毁。直到4年后,第一架航天飞机才实现首航。
- 名称:天空实验室 Skylab
- 类型:单体空间站
- 质量:77吨
- 加压空间:360立方米
- 进驻人数:9人
- 发射时间:1973年5月14日
- 再入时间:1979年7月11日
- 在轨时间:2249天
- 载人时间:171天
- 轨道高度:442公里~430公里
和平号:
开创一个时代,超大样本
从礼炮1号到礼炮7号,整个礼炮系列都属于第一代单体空间站(单一模块空间站),纵横太空整整15年(1971年~1986年),直到第二代积木式空间站(模块化空间站)的典型代表横空出世,这就是苏联一直引以为傲的和平号空间站。
一口吃不成胖子,超大空间站也一样。最好方案就是向孩子学习,搭积木建造空间站。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就开始着手设计研发这种空间站,后来硬是被苏联版航天飞机——暴风雪计划彻底耽搁了。
直到1986年2月19日重回正轨,终于发射首个重达20吨的核心舱。1996年和平号空间站最终配置达到7个模块,包括核心舱、量子1号、量子2号、晶体号、光谱号、对接舱、自然号。
每个模块(舱段)都具备独立运行能力,好处就是一旦出现问题,不会殃及其余。坏处就是结构复杂、出错率高(2000处故障,近1000处无法排除)。
和平号总质量接近130吨,加压空间高达350立方米,在轨运行15年总共飞行35亿公里,绕地飞行8万多圈,共有31艘联盟号载人飞船、62艘进步号货运飞船、
三架美国航天飞机共计11次与和平号对接,宇航员在和平号舱外进行78次太空行走,舱外逗留时间长达359小时12分钟。先后有28批长期宇航员、16批短期宇航员,共有12个国家、135名宇航员进驻过和平号,总计进行了1.65万次科学实验……
无论规模,还是任务量,全都远远超过以往任何空间站。更重要的是,为如今安在的国际空间站打好样,带好头。
再辉煌的日子也会过去时。1991年苏联解体后,和平号进入「美国供养、俄美共用」模式,不过随着航天飞机时代逐渐落幕,美国供给减少,俄罗斯兜里没钱,和平号不可避免地濒临大限。
最终在2001年3月23日脱轨坠入大气层,碎片落入南太平洋冰冷的海水中。开创一个时代的和平号空间站,最终化作一个符号,闪烁在太空史册。
很多人都认为和平号还在,至少它的血统还在——这就是目前国际空间站一个组件:星辰号服务舱,目前唯一由俄罗斯出资建造的国际空间站组件(尽管码头号对接舱、曙光号功能货舱也是由俄罗斯制造的,但出资者和所有者都是美国),基础结构设计与和平号空间站核心组件相类似,以至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星辰号被俄罗斯人标注为和平2号空间站。
- 名称:和平号空间站 Mir(米尔号/世界号)
- 类型:模块化空间站
- 质量:129.7吨
- 加压空间:350立方米
- 进驻人数:135人次
- 舱外任务:78次
- 开建时间:1986年4月19日
- 再入时间:2001年3月23日
- 在轨时间:5519天
- 载人时间:4592天
- 轨道高度:350公里~400公里
- 飞行时速:27700公里
- 总费用:42亿美元(2001年估算)
和平号之后必然要出现超级空间站,大出于天下。这是人类超越二维化地表,进入三维化空间的必然需求。
(待续,谨请关注)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从无到有,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 [科学探索]宇宙中有多少星系?哈勃望远镜用30年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
- [科学探索]唯一被开除的行星,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究竟有多可怕?
- [科学探索]厚度可达数百米,横跨2000多公里,煤田真的是植物形成的吗?
- [科学探索]银河系有1000颗恒星,太阳系并不特殊,为啥没找到外星人?
- [科学探索]把“空间站”建在地球上——走进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
- [科学探索]香港成立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 助力国家航天任务
- [科学探索]乌鲁木齐:无穹-中国·航天科技馆正在建设中→
- [科学探索]如果地球只有1厘米,按比例缩小的宇宙有多大?答案让人绝望!
- [科学探索]三步走!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发布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