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秒爆炸910亿颗氢弹!50亿年后,太阳将迎来何种结局?
1952年,美国试爆了人类第一颗氢弹,用氢元素核聚变释放出了1000万吨TNT的威力,相当于500颗广岛原子弹。
此时此刻,远在1.5公里之外的太阳,也在用氢元素核聚变释放能量,每秒都会把430万吨的氢元素转化成光和热,地球仅接收了其中的20亿分之一就演化出了万千生命,而如此庞大的能量释放过程,太阳已经持续了46亿年。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太阳还需要至少50亿年,才会将自身的氢元素消耗殆尽。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太阳的质量很大,但很少有人知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八大行星和所有其他天体加起来和太阳比,就是九牛身上的一根毛。
得益于巨大的质量,太阳核心区域温度高达1500万℃,压强为地球的3000亿倍,氢元素在这个高温高压高密度的环境中,会持续不断发生聚变反应并释放能量,截至到这一步,太阳和氢弹的核聚变流程都完全一致,而爆炸与不爆炸的直接原因,在于接下来的流程。
氢元素核聚变的能量爆发在太阳内部后,理论上太阳是会因为辐射压而由内而外发生膨胀的,但由于其巨大质量带来的巨大引力,太阳的外壳其实是在不断向心收缩的,因此内部核反应的“外向力”和恒星外壳在引力作用下坍塌的“内向力”刚好形成了平衡。
正是这种平衡,让太阳既不会像氢弹一样瞬间爆炸,也不会因为自身巨大的质量在引力作用下坍塌,辐射压与引力的平衡,以及太阳自身氢元素的丰富,最终造就了这颗1.5亿千米之外,能带给地球光和热的黄矮星。
但平衡不会永久存在
虽然太阳的氢元素占比很高,但当50亿年后绝大部分氢元素都化作能量消散在宇宙中时,已经持续了100亿年的“由内而外辐射压”,就会因为氢元素的不足而减少,所以到时候引力将超过辐射压,让太阳外壳发生坍塌引起体积变小。
当外壳的氢元素因为坍塌,又进入内侧的高温高压环境后,辐射压就又会超过引力,引起太阳本身的膨胀,根据恒星物理学家的研究,太阳内部辐射压和外部万有引力的“拉锯战”,会在太阳生命的最后10亿到20亿年里反复发生。
最后的最后,引力不再是辐射压的对手,太阳将开始极速膨胀,由一颗黄矮星变成一颗红巨星,到时候太阳的最外侧会逼近火星轨道,水星,金星,地球到时候将在太阳内部运行,并最终迎来自己的结局。
短暂的红巨星时代
由于红巨星时代的太阳内部已经没有多少氢元素,所以很快引力就又会超过辐射压,让红巨星的体积收缩,当所有的可供聚变的元素都消耗完后,红巨星就会消散成行星状星云,并在核心区域留下一颗由原子核与原子核”排列“成的白矮星。
无法继续核聚变的白矮星,会成为太阳存在过的唯一证据,恒久存在于宇宙中,虽然天文学家认为白矮星最后也会因为辐射冷却而变成黑矮星,但以白矮星的辐射释放速度,数百亿上千亿年后它才能完全冷却,而宇宙目前只有138.2亿年,因此现在的宇宙里,是不可能存在黑矮星的。
其实放眼宇宙,以氢弹为代表的核聚变并不是最强大的能源,宇宙中还有黑洞,还有反物质,它们的威力足以毁灭太阳系,或者在一击之间粉碎地球,和它们相比, 人类的核武器就像一支温柔的蜡烛。
随便看看:
- [科学探索]无限恐怖盒子理论:人类世界被操控,我们只是盒子里的人
- [科学探索]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三体星系”是怎样子的?
- [科学探索]脑部记忆删除药物 人类记忆是否可以删除(尚未达到)
- [科学探索]多大速度可以逃离地球?第六宇宙速度是什么样的
- [科学探索]达尔文晚年推翻进化论,进化论存在最大的缺陷(被证实)
- [科学探索]除了榴莲还有什么水果臭?世界五大最臭水果
- [科学探索]BMC Biology上 揭晓男性和女性经历的不同而又互相联
- [科学探索]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了吗?为什么被称为1+1呢
- [科学探索]如何让生活过得精致?10个小细节助你提高生活品质
- [科学探索]全国只有15例的罕见病:奥尔布赖特综合征(性早熟)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太空生活大揭秘!神二十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即将满两个月!
- [科学探索]四川新闻联播丨“经济大省挑大梁”调研行④一座科技城的突围之路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牛顿: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天才,揭开宇宙奥秘的科学巨人
- [科学探索]党建联合齐聚力 科技发展促新篇
- [科学探索]在良渚,舒适地创造|WAVES新浪潮2025
- [科学探索]宇树王兴兴给高考生的报考建议火了!网友:说得很实在!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银河系迷你巡天?中国科学家破译宇宙线加速器的“银河藏宝图”
- [科学探索]自立自强 逐梦太空——5位载人航天领域代表共话飞天征途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