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种子的太空“镀金之旅”
来源:科技日报
在太空遨游过的鲜花种子会开出怎样的花?
“从太空回来的鲜花种子,经实验室培育,孕育出的花朵会更鲜艳,花期更长,花香更浓郁。”国家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中心执行主任、航天育种高级工程师张传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前不久,太空育种山丹丹新品种“延丹1号”种包,以及其他太空育种鲜花入驻淘宝,这是国内太空育种鲜花的首次大规模面市。上市两天后,首批产品售罄。
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已进行航天育种搭载实验3000余项,育成主粮审定品种260余个,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逾千亿元。
太空是一个“超级实验室”
“太空育种就是把精选出的种子放在返回式航天器上,种子经太空诱变后,再回到地面进行培育。”张传军说。
太空是一个“超级实验室”。它拥有不同于地面的环境条件,比如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超高洁净等。
具体来说,地球的南北极有磁力线,航天器搭载种子在太空中围着地球转,受磁力线切割。同时,航天器搭载种子在太空中一天绕地球飞16圈,其间它们的温度会经历数次变换。另外,航天器搭载种子在太阳风暴区时会被宇宙射线照射,比如X射线、伽马射线等。这些经历会让在太空“出差”的种子基因结构发生突变。
从太空返回后的种子通常具有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一般来说,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倍至4倍,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约1倍,由约8年缩至约4年。
新成果走入寻常百姓家
由于航天器载荷资源有限,经严格筛选的种子,才有机会进入太空。这些精挑细选的种子,在太空实现基因突变的比例可能仅占一成。
扛住重重考验的种子,在返回地球,经几代选育后,结出的果实往往更优质。比如,太空黄瓜的个头比普通黄瓜大,果肉更鲜嫩多汁;太空小番茄比普通小番茄更甜;太空土豆外皮是黑色,内里是紫色,富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花青素。
如今,我国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航天育种事业走入“空间站时代”。据报道,育种专家可以通过研发空间辐射生物学舱外暴露装备与技术,开展太空诱变育种,构建基于空间站的航天育种新体系。
“研发和推广太空育种技术,符合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求。新科研成果要走出实验室,需借助市场化平台和手段。”张传军说,他们计划在电商平台每季度推出一款太空育种鲜花,让高科技产品走入寻常百姓家。
本报记者 崔爽
随便看看:
- [科学探索]谷歌地图上5个难以置信的恐怖发现 至今未有合理的解释!
- [科学探索]这些发明将来会成为破坏者吗?5个寻求改变世界的发明
- [科学探索]科学解析人体异象之谜,6大常见身体异象(原因详解)
- [科学探索]世界十大难吃方便面 一半来自中国第一难吃到呕吐
- [科学探索]史前恐怖生物:虾蟆螈(身长5米以恐龙为食)
- [科学探索]古代美人鱼传说,盘点美人鱼存在的证据
- [科学探索]潘洛斯阶梯是真的吗?三维空间中根本构造不出来(错觉)
- [科学探索]MBTI人格理论靠谱吗?MBTI人格理论具体有哪些
- [科学探索]1987电视信号入侵事件 麦斯电视信号侵扰事件
- [科学探索]三体中最厉害的文明:质子文明,可控制宇宙形状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中国科技馆新展带观众开启宇宙冒险
- [科学探索]图片新闻|航天科幻扩展现实展览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开幕
- [科学探索]诋毁中国空间站实验!美媒:太空水杯不漂浮?天宫第一课被怀疑
- [科学探索]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合肥寻宝:一块能搭建月球科研站的“砖”
- [科学探索]NASA对华零共享vs中国对美两机构开放 差异尽显大国气度
- [科学探索]从太空看“十四五”丨这片“绿”,正在生长
- [科学探索]中国科技馆启动文化润疆系列科普行动
- [科学探索]从太空看“十四五”丨这些创新高地,正在拔地而起
- [科学探索]来自神舟二十号的“太空问候”!中国航天员为世博会中国馆送祝福
- [科学探索]从“地理极点”到“体验爆点”——“东极”文旅“出圈”观察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