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头条丨探秘宇宙 共襄星汉——写在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之际
(配本社同题文字稿)
这是2024年3月6日在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文昌国际航天城拍摄的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建设中的二号发射工位和远处的一号发射工位。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在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装配测试人员在安装液体姿轨控动力系统(2024年2月28日摄)。该公司积极转化科研成果,在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等领域投入自主研发力量,在商业航天运载火箭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北京目前拥有157家商业航天重点企业,形成蓬勃发展的“南箭北星”布局。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这是2023年10月2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和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全家福”。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扫描电镜与电子探针实验室工程师原江燕在分析嫦娥五号月壤成分(2023年10月14日摄)。 新华社发(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供图)
2023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这是“着巡合影”图。 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1967年6月17日,中国在西部地区上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这是嫦娥四号着陆器彩色全景图。 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2023年12月20日11时2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此次任务同时搭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赠埃塞俄比亚微小卫星以及“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等8颗卫星。 新华社发(郑逃逃 摄)
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这是2023年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降落过程(示意图)。2023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从无到有,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 [科学探索]宇宙中有多少星系?哈勃望远镜用30年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
- [科学探索]唯一被开除的行星,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究竟有多可怕?
- [科学探索]厚度可达数百米,横跨2000多公里,煤田真的是植物形成的吗?
- [科学探索]银河系有1000颗恒星,太阳系并不特殊,为啥没找到外星人?
- [科学探索]把“空间站”建在地球上——走进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
- [科学探索]香港成立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 助力国家航天任务
- [科学探索]乌鲁木齐:无穹-中国·航天科技馆正在建设中→
- [科学探索]如果地球只有1厘米,按比例缩小的宇宙有多大?答案让人绝望!
- [科学探索]三步走!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发布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