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尽头不是神,而是程序员
从相对论开始这个宇宙就感觉不太真实了,到了量子纠缠现象被实锤。越来越多人开始相信:“宇宙是计算机虚拟出来的”。
量子纠缠现象,很多人是这样解释的:把一个王炸分开放进两个盒子,把一个盒子移动到几光年之外,打开这个盒子是小王,马上就知道那边是大王。
这个解释不完全对,其实量子纠缠是这样的:两个纠缠的粒子没有被观察之前分别放进盒子,他们在盒子里并不是确定的状态(不像盒子里大小王,它们的状态实际上是确定的),而是叠加态,然后你观察其中一个盒子,另外一个几光年外的盒子里面量子的叠加状竟然立刻坍缩为确定的状态,也就是说这边的一个观测动作竟然可以影响几光年之外的物质,这太不可思议了。
为此科学到了量子力学,也到了大部分普通人类无法理解的状态,科学家为了解释这些奇异的现象创造了太多太多奇怪的理论,但却还是不完备,并不能自圆其说,还有非常多的现象至今也无法解释。
但是如果把宇宙看作计算机上的程序,很多现象就可以解释通了。我们知道计算机上有CPU(主处理器),有GPU(图形处理器),如果没有任何观测的人和设备,宇宙的运转是不需要GPU参与工作的,所以宇宙的运转其实完全是可以超过光速的,比如宇宙膨胀速度远远超过光速。
还可以举一个简单例子,甲以0.6倍光速向前远离你,乙以0.6倍光速向后远离你,他们对于你来说实际相对速度肯定是超过光速的,但是相对论告诉我们,他们互相观测时,相对速度却达不到光速。这个只是观测上的问题,而实际上,站在中间的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的确确以超越光速的速度远离了。所以实际上宇宙处理实际信息的速度肯定是可以超过光速的,从计算机的角度来看,物体跑的再快也就是CPU把一个他的位置属性改一下而已,需要很长时间吗?至于为什么说光速不能超越,其实GPU搞的鬼,GPU是干什么?用来渲染成像的,大家想必应该知道,GPU渲染成像时是非常消耗算力的,GPU的工作虽然算法简单,但是计算量却大的惊人,所以就是它限制了光速,因为速度太快的话,它根本算不过来,你玩3d游
戏大作的时候想必也体验过移动速度太快时卡顿的感觉吧。
关键是CPU还得配合它,因为设计我们宇宙的程序员不想让我们感受那种卡顿的感觉,所以当我们以亚光速旅行时,我们的时间就变慢了,这不是观测上的变慢,而是真的变慢了,去亚光速旅游一圈回来人真的会比别人年轻,这是因为CPU会配合GPU把我们的时间调慢,确保不让我们看到世界从黑变白缓慢渲染成像的奇异现象。
所以在著名的双缝干涉的实验中,就出现了让科学家争议多年的奇怪现象,观测和不观测的结果怎么能不一样呢?从计算机的角度来看也很简单,不观测的时候,就是CPU单独在运算,GPU没有参与工作,而一旦有人或有设备观测,GPU就需要来对整个过程渲染成像,而CPU必须配合GPU的工作。所以结果就不一样了。
还有著名的双生子详谬问题:一对双胞胎,弟弟待在地球上,哥哥乘坐一艘飞船,以非常接近光速的速度离开地球,飞向太空。飞行一段时间之后返回地球,届时哥哥和弟弟谁更年轻呢?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速度越快时间就越慢,所以哥哥更年轻。但由于速度是相对的,哥哥以亚光速离开地球,但在哥哥眼里,弟弟也以同样的速度远离自己。所以结果应该是弟弟更年轻。
为了解释这个现象科学家又创造了一些普通人很难看懂的新理论(广义相对论、闵氏时空等),但是如果从计算机的角度来解释却非常简单,因为哥哥在高速旅行,他周围的物体不断变化,GPU为他渲染成像所需要的算力更多,为了不让哥哥觉得卡顿,CPU配合GPU把他的时间调慢了,所以哥哥回来后更年轻。
最后说回到量子纠缠就非常简单了,因为你的观测盒子的动作,CPU配合你改了另外一个盒子里量子的属性而已,这需要很长时间吗?这本来就是非常合理非常正常的操作。一点也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
现在,你还相信宇宙是真实存在的吗?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中国科技馆新展带观众开启宇宙冒险
- [科学探索]图片新闻|航天科幻扩展现实展览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开幕
- [科学探索]诋毁中国空间站实验!美媒:太空水杯不漂浮?天宫第一课被怀疑
- [科学探索]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合肥寻宝:一块能搭建月球科研站的“砖”
- [科学探索]NASA对华零共享vs中国对美两机构开放 差异尽显大国气度
- [科学探索]从太空看“十四五”丨这片“绿”,正在生长
- [科学探索]中国科技馆启动文化润疆系列科普行动
- [科学探索]从太空看“十四五”丨这些创新高地,正在拔地而起
- [科学探索]来自神舟二十号的“太空问候”!中国航天员为世博会中国馆送祝福
- [科学探索]从“地理极点”到“体验爆点”——“东极”文旅“出圈”观察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