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在月球发现神秘“石屋”,距离80米,预计明年3月抵达
月球作为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至今已陪伴了地球长达45亿年之
久。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人类对它的探索可以说从未停止过。
甚至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还载人登陆月球,阿姆斯特朗更是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类,不过如今我们虽然已经踏足了那片土地,但对于它的了解其实并不算多
因为月球上存在一个神秘的区域——这个区域便是月球的背面。如果你在夜晚稍有注意,便会发现月球的一面永远对着我们。这是由于在潮汐锁定的影响下,月球自转一圈的速度与围绕地球公转一圈的速度相同,导致月球无论何时总是以固定的一面朝向地球。
而且月球的背面又阻挡了地球电磁波通讯,使得登陆难度加大,所以月球背面才一直充满神秘的色彩,在上世纪美国六次载人登月计划中,着陆点也始终是朝向地球的那一面。最多通过探测器绕月飞行拍摄照片,和宇航员的肉眼所见。从来没有探测器登陆表面。
直到2023年1月3日,人类的首个月背探测器成功的在月球南部的冯卡门陨石坑着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才逐渐被揭开。
它就是我国探月二期工程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搭载了玉兔二号探测车。同时与我国在2023年发射的“鹊桥”通信中继器相配合,解决了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通信问题,从而源源不断的向地球传回月球背面的数据与高清图片。
时至今日,嫦娥四号已经工作了1070个地球日。就在我们本以为月球的背面也是一片荒凉时,近日玉兔二号月球车传回来的一张照片又重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10月29日,玉兔二号如期的开始了第36个月昼探险之旅。在一路翻山越岭到达下一个休眠点后,玉兔二号对周围环境进行了拍摄。发现80米的远处突兀的矗立了一个立方体状的“神秘小屋”。这一时间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并联想到月球背面关于外星人的传说
于是科学家们决定操控玉兔二号前去一探究竟。然而就是这短短的80米,将需要三个月才能到达。
那么玉兔二号为何行驶的如此之慢呢?
其实玉兔二号在设计时的移动速度就十分缓慢,低到每小时200米。并且在月球上的行驶过程中,实际速度往往只有每小时7-10米。玉兔号在月球工作以来的三年,总行进距离也不过只有八百多米。

这样如蚂蚁一般的速度,首先是为了玉兔车的安全考虑:由于月球背面十分粗糙,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陨石坑,一不留神可能就会卡在坑中无法移动。所以在玉兔号的自我防护系统中,它每行进十秒,就要停下来20秒检查周围地形,观察是否存在风险,规划路线,即便出现险情,也有足够的时间作出响应。
其次则是功率问题,玉兔二号有同位素核电池供电和太阳能两种供电方式,且很大一部分能耗提供在了钻探、物质取样等各种用于科学研究的动作上。用来移动行进的输出功率十分有限。再而由于月球昼夜温差大,夜晚近-190度的严寒会对玉兔二号上精密的科学仪器带来不可逆的损伤。
因此每到月球的晚上,玉兔二号就会收拢帆板,将仪器包裹在舱中,进行为期约15个地球日的月夜休眠,并利用同位素温差发电机提供热量,以来保护仪器。等到月球上白天太阳升起时,玉兔号则会被自动唤醒,继续工作。
不过即使有些缓慢,我们也在逐渐靠近真相。根据科学家预测,在当前正常的行进速度下,预计明年2-3月将会到达80米处的神秘立方体建筑。到那时神秘小屋到底是什么,答案将会被揭开。
随便看看:
- [科学探索]小冰河时期导致明朝灭亡?2030年冰河时期将重新出现
- [科学探索]人类为什么不能挖到地球中心?人类挖出最深坑(12263米)
- [科学探索]锦鲤养什么颜色最吉利?揭秘锦鲤的风水讲究
- [科学探索]晚睡会让人变得异常愚蠢 你还敢晚睡吗?
- [科学探索]地球上有外星人吗?“外星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 [科学探索]商朝恐怖文化 活人祭祀、吃人肉杀婴儿以镇宅
- [科学探索]金鱼怎么养才不会死?养金鱼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小技巧
- [科学探索]旗帜飘动 是美国登月直播中的一个“穿帮镜头”吗?
- [科学探索]人的极限寿命是3000岁,寿命超千岁不再是梦(10年后实现)
- [科学探索]史前十大恐怖巨兽 个个强大威武霸王龙都不能上榜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