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航天员返回地球后,为什么要躺在椅子上,难道是特殊待遇?
2023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缓缓升空,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宇航员成功入驻天宫空间站,并执行为期3个月的飞行任务。
9月17日,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在进行90天的驻扎任务完成后,终于安全回家了,并最终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此次的任务可以说非常圆满。
说到这里时,相信大部分人都看过3名航天员在返回地球的现场直播画面,他们在返回之后,就躺在了椅子上
那么很多人就有所好奇,为什么宇航员在返回地球后,都要躺着或者坐着呢?这是他们的特殊待遇吗,还是如何?
为什么宇航员要趟着?
其实这并不是他们的特殊待遇,而是航天员为国家付出了巨大代价的后果,导致身体只能坐着,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知道地球和太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由于天宫空间站是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轨道上飞行,其环境是一个微重力、弱场、的地方
人如果置身于其中,会一直处于一个失重的状态,所以我们平时看到的航天员们都是漂浮在空中的,如此一来宇航员在这样的环境中,对身体的影响其实是非常大的,如果在太空呆的时间越久,身体会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出现骨丢失,肌肉萎缩和人体血液倒流等一系列的问题。
因为他们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不同,我们在地球上其身体的肌肉和骨骼其实一直都在抵抗地球的引力,处于一个紧绷的状态,身体也早已适应了这样的重力环境
而宇航员来到了太空微重力的环境后,身体便不再抵抗地球的引力,会一直处于放松的状态,身体被彻底释放,那么这样就会导致宇航员的身体出现骨丢失,肌肉萎缩等症状
从之前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记录我们不难发现,宇航员们经常会在舱内进行锻炼身体,而且还专门配备了锻炼器材,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宇航员失去重力后,带来的肌肉萎缩和骨丢失影响
因此当宇航员在太空长期生活之后,身体相对适应了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如果突然返回到地球时,会很难适应地球的重力环境,从而很难站立起来。
所以宇航员在返回地球之前,工作人员便会提前给他们提供躺椅,让他们躺着,之后他们还要进行长时间的调整训练,以达到身体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最后致敬我们的航天员英雄!!!!
随便看看:
- [科学探索]2023小行星撞击地球,直接摧毁一个洲(真相揭秘)
- [科学探索]奥古公主神秘的一笑惊退盗贼 古墓当中珍宝无数
- [科学探索]火影忍者九大尾兽实力排行 和网友想象的不一样
- [科学探索]黄鼠狼附身科学解释,不存在附身(只是一种癔症性精神病)
- [科学探索]量子自杀是什么意思?量子自杀实验主要证明什么
- [科学探索]阿伟死了是什么梗?阿伟是谁出自何处
- [科学探索]谷歌地图上5个难以置信的恐怖发现 至今未有合理的解释!
- [科学探索]最奇葩多边形:正65537边形,用尺规画图奔溃(65537条
- [科学探索]碳基生命是什么?碳基生命有哪些特点和弱点
- [科学探索]贝茨视力训练恢复法是真的?近视可以恢复正常吗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中国科技馆新展带观众开启宇宙冒险
- [科学探索]图片新闻|航天科幻扩展现实展览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开幕
- [科学探索]诋毁中国空间站实验!美媒:太空水杯不漂浮?天宫第一课被怀疑
- [科学探索]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合肥寻宝:一块能搭建月球科研站的“砖”
- [科学探索]NASA对华零共享vs中国对美两机构开放 差异尽显大国气度
- [科学探索]从太空看“十四五”丨这片“绿”,正在生长
- [科学探索]中国科技馆启动文化润疆系列科普行动
- [科学探索]从太空看“十四五”丨这些创新高地,正在拔地而起
- [科学探索]来自神舟二十号的“太空问候”!中国航天员为世博会中国馆送祝福
- [科学探索]从“地理极点”到“体验爆点”——“东极”文旅“出圈”观察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