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恒星能量的戴森球,有可能存在吗?
戴森球是一个理论上吸取恒星能量的巨型结构,它是由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于1960年首次提出。
戴森设想:一个行星文明在发展过程中能量必定是有限的,而该文明达到一定程度后,母星资源将远远不足以支撑该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那么为了能够最大化获取能量,它们可能会建造一个围绕恒星的巨型人工结构。也就是用于捕捉恒星辐射的能量,将其转换为可用的能源,这就是戴森球。
一般戴森球有多种可能的设想:一种是戴森壳:这种是完全包围恒星的物质壳体,用于捕捉其恒星的所有辐射能量。不过这种设计在理论上难以实现,因为需要的材料和工程技术极其浩大,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还有一种是戴森云的结构,戴森云则是由巨大数目密集环绕太阳的独立结构,也就是一群绕恒星运行的独立卫星或太阳能收集器组成,彼此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而这种设计更为现实,因为它不需要一个连续的结构,类似天空中的云朵围绕地球一样,相比于完整的戴森壳,戴森云更为现实且易于构建。这种结构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戴森环,除此之外还有戴森泡,戴森网等等。
那么关于戴森球在宇宙中是否存在呢,从理论上讲,一个足够先进的文明,就可能有能力建造戴森球,不过这个最少在二级文明以上。
所谓二级文明,是卡尔达舍夫文明等级中的一种,它分为三个级别,一级是可以利用该母行星的所有能源为己所用,二级文明是可以利用其母恒星中的所有能源,而三级文明则是可以利用整个星系中的所有能源。
按照文明等级来看,至少需要二级文明才能在母恒星建造戴森球获取恒星能量,因为建造戴森球需要的材料和工程技术极其先进,是一级文明无法实现的,然而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在宇宙中发现外星文明的存在证据。
其实自戴森球理论提出之后,科学家们在寻找外星文明时、就通过观察宇宙中恒星的辐射特征来试图寻找戴森球的迹象。因为当一颗恒星被戴森球包围,其辐射特征会显示出异常的红外辐射。就有可能存在戴森球。
在2011年,科学家曾在1430光年外发现了一颗名为塔比星的奇特恒星,它光变曲线非常不稳定,且没有周期性,有时亮度能下降22%,而这种亮度差异,不可能是行星遮挡现象,假如是一个物体结构,那么其大小至少是该恒星直径的一半。
由此有很多科学家猜测这可能是外星文明建造的戴森球结构,不过以上也只是一种猜测,毕竟它距离我们太过遥远,目前的我们还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明确的证据存在戴森球,但寻找这种结构的探索仍在继续。尽管戴森球只是一个理论构想,但并不排除它在宇宙中存在的可能性。
随便看看:
- [科学探索]乌鸦悖论颠覆逻辑,天下的乌鸦并不是一般黑
- [科学探索]特异功能真的存在吗,盘点十大拥有特异功能的人
- [科学探索]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蝴蝶 星褐闪蝶(褐色的闪蝶)
- [科学探索]秘鲁人长得像中国人 秘鲁人是中国人的后代吗
- [科学探索]俄罗斯西伯利亚天坑,能装下飞机的巨型末日天坑(图片)
- [科学探索]洛希极限是什么意思?洛希极限的具体作用
- [科学探索]NASA用来探索火星的“外星”机器 又显示不寻常的雕刻
- [科学探索]人类为什么不探索深海,人类到达的最深海底是多深(10916)
- [科学探索]伊势神宫为什么是禁地 国人极其讨厌不想进入
- [科学探索]宇宙真实的黑洞内部图片令人震惊,黑乎乎什么都没有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太空生活大揭秘!神二十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即将满两个月!
- [科学探索]四川新闻联播丨“经济大省挑大梁”调研行④一座科技城的突围之路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牛顿: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天才,揭开宇宙奥秘的科学巨人
- [科学探索]党建联合齐聚力 科技发展促新篇
- [科学探索]在良渚,舒适地创造|WAVES新浪潮2025
- [科学探索]宇树王兴兴给高考生的报考建议火了!网友:说得很实在!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银河系迷你巡天?中国科学家破译宇宙线加速器的“银河藏宝图”
- [科学探索]自立自强 逐梦太空——5位载人航天领域代表共话飞天征途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