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差将近300吨,天宫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对比,谁更胜一筹?
导语
“天宫”这个名字,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而中国在建设各个“天宫”空间站方面可谓是满怀期待。
“天宫一号”是在2011年发射的,是我国第一座自主研发建造的空间站,之后在2016年发射的“天宫二号”则再一次刷新了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的高度。
而在2023年的4月份,我国“天宫三号”在轨道完成了对接,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已进入了第三阶段。
随着今年6月份梦天实验舱获取成功发射后,中国空间站的T字型结构也渐渐成型,而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也再一次踏上了新的征程。
中国空间站vs国际空间站。
或许有人会觉得中国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相比,似乎就显得小家子气一些,和国际空间站比起来根本不够雄伟。
确实,两者并不是同一类型,中国的天宫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相比,是规模更小还是说功能更强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国际空间站是由16个国家共同建造的大型航天工程,由于各国的研发水平不同,因此国际空间站是一个积木式的结构,各个舱段都是由其他国家建造再运送到这里拼装而成的。
所以其中有一些舱段是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设计建造,而水手模块和合宿模块是欧洲国家合作生产的。
大家就像建筑公司一样,各司其职,在这块空地上你的地砖放在哪里,我就放在哪里。
这种拼装式的方式,不仅增加了国际空间站的体积,更影响了空间站内部核心技术的完全可控性。
国际空间站总共有16个模块,其中最早发射的模块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现在不仅技术逐渐老化,甚至因为时间久远造成了一些结构上的损伤。
因此,国际空间站中,甚至有一部分模块除了用来储存没事儿干什么都不能用了,这样大的模块由于冗余部分占用面积,又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排队借用,所以这部分设备现在已经不能正常使用了。
由于国际空间站结构复杂,技术逐渐老化,加之16个国家各自为政,各自维护的情况相当复杂、混乱,所以国际空间站实际上已经到了无法再用的边缘。
然而,我国的天宫空间站的设计却没有这个困扰。
中国的天宫空间站自主设计,同时核心技术100%可控,所以中国工程师能够在确保技术成熟度后继续使用这些技术,使得中国的空间站绝不会出现断层。
另外,与拼装构成的国际空间站不同,中国的天宫空间站是独立自主设计整体形态后再进行生产制造的,在数量上尽量减少了舱段数量与模块数量,因此布置更加合理高效。
同时为了避免冗余带来的浪费,中国还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布局。
例如,目前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已经拥有了2个实验舱以及3个舱段,但只需要2名宇航员驾驶就能够完成全部实验,并且还能够保障170种实验设备正常运行。
而国际空间站则有3名宇航员专门负责驾驶舱,而这3个人腾不出手能够为170种实验设备保驾护航,因此国际空间站无法完成全线监控任务,妄图通过大量投入人手来完成避免冗余问题。
此外,中国空间站还有一个显著优势:柔性太阳能电池。
中国的新一代太阳能电池不仅高效且节省空间,而国际先进太阳能电池则是桁架式构造,这是为了容纳更多的电池板片而牺牲空间的一种办法。
一块太阳能电池板片放出去之后,要占据相当大的面积,所以绝大多数组合只能通过桁架式结构尽可能地将独立面板办片缩小来补救。
但是这样不仅占用了重要位置,更重要的是桁架式结构导致太阳能电池板片位置不够合理,光照不均匀,所以效率低下。
中国空间站强大之处。
中国未来还将继续发射更多舱段到太空,使得中国空间站具有更强大的科研能力,以及更强大的居住能力。
德国航天局表示,中国将会建成一个完全可以进行自主运作的、高程度自给自足、高水平设计和跨越一世纪都不会退化损耗的重要国际科研平台。
我国未来还将继续建设中国空间站,更加美好,是值得期待的。
有人问了,如果中国未来将建造一个完整版的国际空间站,会不会超过现在已存在的国际空间站呢?
从设计思路来看,中国空间站虽然总体规模上不及国际空间站,但是却极具长远思考,最关键一点在于它有可能迎来数次扩展机遇。
何为扩展机遇?
就是说中国还可以根据未来需要,将一些舱段发送到太空进行进一步发展这个太空科研平台。
但是这种操作对于国际空间站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国际空间站已经没有多余可动性的舱段了,只能是将自己现在所有舱段集结起来继续使用下去。
中国对整体构造进行了优化布局,因此,中国在这里打出来的科学研究成果与设备容积比会很高,可以说是小规模大收成。
更有意思的是,由于中国采用了完全自主设计建造,因此国内所有核心技术都完全在掌控之中,不存在任何隐忧。
同时,中国也专门用自己的材料与技术制造出了高性能推进系统,未来可发动,保证中国太空伴侣能够始终处于被保护状态,尽量降低长远使用成本。
为什么中国能够相对较快赶超?
中国建立起自己的天宫空间站以后,其实也会逐渐影响其他国家加强合作与自主研发,这样才能够跟上中国步伐,更加符合全球发展的趋势,也是推动全球太空探索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机会。
当然了,在国际合作方面,各国之间会更加平等一些,在太空探索方面进行公平公正地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人类更快发现宇宙秘密。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太空围棋,但是未来随着太空技术发展进步,会不会出现一种取代现在先进技术的新技术呢?
一旦有这样的新技术诞生,这些新技术是否可以帮助解决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都不知道,但是这样说也并不是没有可能性的。
不过在现阶段,我们甚至都还没有发现能否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即使我们现在有什么想实现目标,其实也还是远远不够先进的。
所以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我们依旧希望可以引导并激励更多的人们去探索宇宙,并去发现更多秘密。
结语
虽然从总体规模上来看,中国空间站不如国际空间站庞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技术水平上就落后。
延伸观点
此外,中国在建设自己的太空平台时,完全按照自己的需求来规划和设计,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國家的需求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升级,从而提高我们的研究能力。
并且所有核心技术都是国产化,不仅安全可靠,而且全部可控,有助于后续更好的扩展和维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也将继续跟进,把需要的新型科研模块搭建到我们的“天宫”中,从而不断扩展和升级我们的“天宫”。
无论是广袤无垠太空中的“新家园”,还是我们美好的生活,都蕴藏着无限可能,让我们一起期待和向往吧!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太空生活大揭秘!神二十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即将满两个月!
- [科学探索]四川新闻联播丨“经济大省挑大梁”调研行④一座科技城的突围之路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牛顿: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天才,揭开宇宙奥秘的科学巨人
- [科学探索]党建联合齐聚力 科技发展促新篇
- [科学探索]在良渚,舒适地创造|WAVES新浪潮2025
- [科学探索]宇树王兴兴给高考生的报考建议火了!网友:说得很实在!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银河系迷你巡天?中国科学家破译宇宙线加速器的“银河藏宝图”
- [科学探索]自立自强 逐梦太空——5位载人航天领域代表共话飞天征途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