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预计2035年前后建成
作者:eric 时间:2024-09-26
导读:光明日报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张晓华25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继嫦娥六号任务后,中国探月工程将通过两次发射任务,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奠定基础——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开展月球极区环境和资源勘查;2...
光明日报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张晓华25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继嫦娥六号任务后,中国探月工程将通过两次发射任务,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奠定基础——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开展月球极区环境和资源勘查;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开展月球资源就地利用技术验证。预计2035年前后,我国将构建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以月球南极区域为中心,具备百公里范围的科研作业能力。我国将通过地月一体化信息网络,实现无人探月、载人登月、国际合作等多任务间互联互通互操作,形成功能和要素基本齐备的月基综合性科研平台。
此外,我国将围绕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小天体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外生命信息探寻等重大科学问题,按计划开展小行星探测、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深空探测任务。
“我们将论证实施重型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等航天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介绍,我国计划2025年发射天问二号,实现小行星探测和采样返回;2028年前后将开展天问三号任务,通过两次发射,实现火星采样返回;2030年前后将发射天问四号,开展木星系探测。
“嫦娥五号、嫦娥六号采回的月壤,包括今后小行星、火星采回的样本,都会组织我国科学家和全世界的科学家共同研究。”卞志刚表示,随着航天领域国际合作层次越来越高,方式越来越多样,还会有更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到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建设工作中,共同增进对宇宙的认知,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来源: 光明日报
随便看看:
- [科学探索]生活在古代的人类:罗德西亚人(善于制作工具)
- [科学探索]重水为什么可以杀人?重水杀人于无形是真的吗(科学解释)
- [科学探索]人类做梦是平行世界的记忆,做梦是平行宇宙存在的证据
- [科学探索]网络用语德国骨科啥意思?德国骨科是什么梗
- [科学探索]前苏联挖到地狱之谜 地下12262米恶鬼惨叫(谣言)
- [科学探索]奥古公主真实存在吗?奥古公主彼岸花关系揭秘
- [科学探索]赫斯达伦现象,挪威山谷惊现神秘光团,UFO现身是谣传
- [科学探索]幸神星可能成为第九大行星?幸神星具体情况揭秘
- [科学探索]银河系有多大它的中心在哪 银河系之谜揭秘
- [科学探索]死亡基因被发现,缺失这种基因大概率患癌(癌症克星)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