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细胞在太空中成熟更快
作者:eric 时间:2024-12-25
导读:科技日报北京12月19日电 (记者刘霞)为探究脑细胞对微重力的反应,美国科学家将由干细胞制成的小块脑细胞——“类器官”送上国际空间站。结果显示,这些“类器官”在结束太空之旅返回地球时,不仅状态良好,而...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9日电 (记者刘霞)为探究脑细胞对微重力的反应,美国科学家将由干细胞制成的小块脑细胞——“类器官”送上国际空间站。结果显示,这些“类器官”在结束太空之旅返回地球时,不仅状态良好,而且生长速度快于留在地球上的“同类”。这一发现有助揭示太空旅行对神经系统的潜在影响,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干细胞转化医学》杂志。
微重力会改变人类的肌肉、骨骼、免疫系统和认知,但其对大脑有何具体影响,仍是未知数。斯克里普斯研究所与纽约干细胞基金会合作开展的实验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在地球上,研究团队使用干细胞,制造出了由皮质和多巴胺神经元组成的大脑“类器官”,这些是神经元受多发性硬化症和帕金森病影响的模型。另一些“类器官”还囊括了小胶质细胞,这种类脑中的免疫细胞有助揭示微重力对炎症的影响。随后,这些“类器官”前往国际空间站“出差”,并于一个月后返回地球,结果显示其非常健康。
为了研究太空环境对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团队比较了“出差”太空的“类器官”和地球上的“类器官”细胞的RNA表达模式(一种衡量基因活性的标准)。他们发现,与地球上的对照组相比,在微重力下生长的“类器官”具有更高水平与成熟相关的基因,以及更低水平与增殖相关的基因。这意味着,在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发育得更快,复制得更少。此外,在微重力下生长的“类器官”炎症较少,压力相关基因的表达较低。
团队下一步计划研究受阿尔茨海默病影响最大的大脑区域。他们还希望弄清楚在不同空间中,神经元相互连接的方式是否存在差异。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从无到有,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 [科学探索]宇宙中有多少星系?哈勃望远镜用30年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
- [科学探索]唯一被开除的行星,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究竟有多可怕?
- [科学探索]厚度可达数百米,横跨2000多公里,煤田真的是植物形成的吗?
- [科学探索]银河系有1000颗恒星,太阳系并不特殊,为啥没找到外星人?
- [科学探索]把“空间站”建在地球上——走进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
- [科学探索]香港成立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 助力国家航天任务
- [科学探索]乌鲁木齐:无穹-中国·航天科技馆正在建设中→
- [科学探索]如果地球只有1厘米,按比例缩小的宇宙有多大?答案让人绝望!
- [科学探索]三步走!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发布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