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空行走破纪录,世界从中看到什么
原标题:中国太空行走破纪录,世界从中看到什么
中国航天“再次创造历史”。12月17日,神舟十九号飞行乘组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配合支持下,用时9小时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再次刷新中国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长纪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发现,这一出舱时间超过了美国宇航员于2001年创造的8小时56分钟的纪录,并称之为中国太空技术发展的“最新里程碑”。这是中国航天、同样也是人类社会,在太空探索中迈出的新一步,值得祝贺。
如果我们回顾人类太空行走的历史,不难发现这是一项渐进的壮举。59年前,苏联宇航员出舱约12分钟,成为太空行走第一人。23年前,美国宇航员创造出舱最长时间纪录。16年前,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出舱约19分钟实现中国人首次太空漫步。如今,中国再次提高了人类对于太空环境的适应极限。从19分钟到9个小时,这是中国航天的一大步,背后是以两代舱外航天服为代表的我国材料科学、工程设计等多方面的进步,以及通过科学训练所带来的航天员技术和心理能力的提升。舱外工作9小时还意味着,中国空间站的科研工作内容非常丰富。因此,当好消息传回地球,很多人为之自豪和振奋,是非常自然的。
在航天领域,中国是后来者,也是引领者、贡献者。我们注意到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媒体对中国的太空行走纪录进行了广泛报道,这反映出广大“全球南方”国家对中国航天技术进步的关注和期待。在“全球南方”携手迈向现代化的时代大潮中,中国和南方国家的太空合作可谓如火如荼。比如中国巴西30多年来共同研制的6颗地球资源卫星接力守护亚马孙雨林;中国风云气象卫星帮助广大非洲国家提升了早期预警能力;泰国研制的“全球空间天气监测”装置将随嫦娥七号首次从绕地轨道进入深空……中国还“授人以渔”,帮“全球南方”国家培养本土航天人才、推动技术转让。这些合作打破过去太空领域只是“精英俱乐部”的局面、圆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太空梦,更真正惠及了当地民生。
中国和各国的太空合作是系统的,除了用技术赋能民生,还共同探索宇宙前沿科技。《纽约时报》2023年曾发文探讨“为何全球许多科学家选择天宫空间站进行科研?”文章称,在国际空间站合作关系之外的他国科学家往往都被拒之门外,但中国“为所有国家的科学家提供了将其实验带到天宫空间站的机会”。当前,已经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入选了中国空间站首批科学合作实验项目,未来还会有国际航天员与中国航天员一起参加联合飞行。“天宫”这个“太空之家”正作为一个国际公共品彰显出中国坚持开放合作的巨大价值。
航天代表着人类最大胆的想象力和最尖端的制造力,需要巨大的技术支持与资源投入,航天工业发展数十年来,每个科技强国都有各自擅长的方面。就此而言,太空合作的“朋友圈”越广泛,国际社会共同化解气候变化、太空垃圾等全球性挑战,以及探索宇宙更深奥秘的能力就越强。在这方面,中国是“优等生”。中国已和50多个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签署了近200份国际合作协议,推动空间技术在和平利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嫦娥六号“满载而归”后,嫦娥七号、八号也迎来更多的国际载荷申请。外层空间是人类的共同疆域,空间探索是人类的共同事业。因此,设置的限制越少、达成的合作越多,人类就越能被激发出更大潜力。
2003年,当中国人第一次进入太空时,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写下:“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21年过去,中国和平利用外空、造福全人类的初心没有变,而且迈的每一步都更稳健。太空行走时长新纪录是9个小时,未来这一纪录一定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被再次拉长,我们更想让国际社会看到的是中国将在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作出更大贡献,而人类在外太空的活动完全可以超越竞争,实现共赢。(环球时报社评)
来源:环球时报
随便看看:
- [科学探索]世界上最美的彩虹:火焰彩虹,卷云变成彩虹色(十分罕见)
- [科学探索]科学家在海底2446米深处发现单细胞微生物 称是海底最深环境
- [科学探索]2023最骚流行语 盘他是什么意思
- [科学探索]中国十大上古僵尸 犼威力超强堪称僵尸创始者
- [科学探索]2023超级血月时间揭秘 错过这次需要等待十几年
- [科学探索]花果山七大圣排行 孙悟空为何排在最后一个
- [科学探索]火星有古代文明是真的?是因外星人侵犯才灭绝的?
- [科学探索]爱因斯坦手稿内容曝光 揭秘爱因斯坦临终手稿内容
- [科学探索]NASA用来探索火星的“外星”机器 又显示不寻常的雕刻
- [科学探索]注意!情商低的人有什么特征?情商低的人的10个特征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从无到有,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 [科学探索]宇宙中有多少星系?哈勃望远镜用30年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
- [科学探索]唯一被开除的行星,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究竟有多可怕?
- [科学探索]厚度可达数百米,横跨2000多公里,煤田真的是植物形成的吗?
- [科学探索]银河系有1000颗恒星,太阳系并不特殊,为啥没找到外星人?
- [科学探索]把“空间站”建在地球上——走进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
- [科学探索]香港成立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 助力国家航天任务
- [科学探索]乌鲁木齐:无穹-中国·航天科技馆正在建设中→
- [科学探索]如果地球只有1厘米,按比例缩小的宇宙有多大?答案让人绝望!
- [科学探索]三步走!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发布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