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航天员会师,中国太空探索历史性一刻|新京报快评
11月3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太空合影的画面。图/新华社
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完成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实现空间站三船三舱构型,以及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驻留,神舟十五号乘组也开启6个月的“太空出差”时间。
这无疑是中国载人航天历史性的新突破。天和核心舱,问天、梦天两个实验舱组成“三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组成“三船”,它们共同组建起中国人在太空的“三室三厅”最全配置。中国空间站此次扩容后,意味着中国人在太空有了一个全新的“家”。
在浩瀚太空“安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美好祈愿。为了这个目标,几代中国航天人砥砺前行,接力奋斗,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创造了一次又一次历史,个中的艰辛与喜悦,每每激荡着中国人的心灵。飞天逐梦,已经成了当下这个时代激动人心的力量源泉。
从2011年9月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中国人在太空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空间实验室,到2023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站在轨组建全面展开;从2023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天,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到2023年10月31日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再到现在神舟十五号成功停靠中国空间站,中国人在太空的脚印越来越坚实。
11月3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模拟图像。图/新华社
特别是自天和舱发射到现在,在19个月时间里,中国载人航天密集实施了11次发射、2次飞船返回、7次航天员出舱、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工作,如期完成了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建。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又一气呵成,令人心旌动摇。
这背后,是中国航天人矢志不渝的追索与探求,也是中国航空航天科技实力的极大提升。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历程,也离不开中国航天员一次次的接力飞天。
从中国人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到首位出舱女航天员王亚平,再到备战24年10个月的邓清明;从神五“1人1天”,到神九“3人13天”、神十“3人15天”,再到神十一“2人33天”,再到神十三、神十四、神十五“3人6个月”,接力飞天的刻痕,标记下的是中国高度。
此番神十五飞天,成功停靠中国空间站,既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回顾过往,心潮澎湃,展望未来,前路漫漫。值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刻,唯有秉持初心,持续努力,不断突破,才能让我们在太空的“家”更美好,也才能更好地展开各项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在今后的日子里,每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我们知道,在浩瀚的太空,在苍茫的宇宙,有着“另一个中国”在接受我们的注目礼。
撰稿/龙之朱(媒体人)
编辑/徐秋颖
校对/刘军
随便看看:
- [科学探索]亚马逊莫拉氏鳄 身长10米体重超6吨(恐怖掠食者)
- [科学探索]幽灵鲨吃人图片?幽灵鲨是什么样的生物(生殖器长头上)
- [科学探索]达尔文晚年推翻进化论,进化论存在最大的缺陷(被证实)
- [科学探索]艳后星不是圆形的?还有哪些特别小行星存在
- [科学探索]葡萄胎是什么?葡萄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六个因素)
- [科学探索]宇宙边界真的存在吗?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么
- [科学探索]x射线在人体积累多久?长期接触x射线的十大危害
- [科学探索]美国科学家认为 垃圾打包可扔火山里烧毁?
- [科学探索]值得期待!2023十大最新科技发明,科技时代将颠覆人类生活
- [科学探索]比毒品还容易上瘾?盘点会让人上瘾的十种食品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从无到有,138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 [科学探索]宇宙中有多少星系?哈勃望远镜用30年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
- [科学探索]唯一被开除的行星,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究竟有多可怕?
- [科学探索]厚度可达数百米,横跨2000多公里,煤田真的是植物形成的吗?
- [科学探索]银河系有1000颗恒星,太阳系并不特殊,为啥没找到外星人?
- [科学探索]把“空间站”建在地球上——走进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
- [科学探索]香港成立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 助力国家航天任务
- [科学探索]乌鲁木齐:无穹-中国·航天科技馆正在建设中→
- [科学探索]如果地球只有1厘米,按比例缩小的宇宙有多大?答案让人绝望!
- [科学探索]三步走!我国空间科学发展“路线图”发布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