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设天文公选课,师生共同“追星”
极目新闻记者 邹浩
通讯员 牟梓苓霄 吕凡
组装三脚架、安装赤道仪、固定主镜……一系列动作熟练而严谨。11月3日,湖北大学学生公选课“天文学解密——观星文化”讲师毛竹,在求索广场教授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天文学”课。
毛竹调试设备
不同于肉眼看到的暖黄光润,被150mm口径牛顿反射式望远镜“放大后”的月球更洁白,薄云飘散后,甚至能看到它表面的陨石坑。设备调试好后,学生们依次观察月亮的模样。眼见设备后的学生队伍长达二三十米,为缩短等待的时间,毛竹又找出80mm口径的折射式望远镜。后来,毛竹还带领学生们找到了土星。
学生观察宇宙
“这真是太神奇了!”清晰的月球、土星和浮动的云,都让2023级翻译专业学生郑佳敏赞叹不已,“我第一次感到那些行星离我这么近!地理课本上的图竟然真的是实景照片!”
“天文学解密——观星文化”是湖北大学2014年开设的天文学公选课程。该课程既包含户外实践,又讲授书本知识。在第一周的试听课上,毛竹将希腊神话与星座结合,向学生们讲述大熊和小熊星座的传奇故事。“老师讲得很有趣。”郑佳敏表示,每个星星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老师以之为切入点,让课堂变得更生动,也让知识更好理解。
往后的课程,毛竹会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通过对月亮,和对木星、土星等行星的观测,对天文学及其研究对象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对寻找星月感兴趣的同学我会在旁指导。”毛竹表示,由于设备和时间有限,无法让每一名学生学会自行操作。
“它和占星区别很大。”为科普正确的宇宙观,毛竹担任了湖北大学天文社的指导老师。学习天文学不仅要“夜观天象”,还要关注黑洞、暗物质、行星生命起源等最前瞻科学问题。据悉,它是六大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其相关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通讯员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