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奇闻 > 科学探索 正文

有手机就能“对话”!完全由上海青少年研发的卫星,明年将发射,“在国际上都不多见”|海上生明月

作者:eric 时间:2025-05-17
导读:夜空中会不会有一颗星星,是真真切切属于上海孩子的?听上去像个童话,但在静安,这个梦想正在发光发亮,即将照进现实。2026年上半年,一颗名为“静安梦想星”的科学实验卫星,就要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带着...

夜空中会不会有一颗星星,是真真切切属于上海孩子的?听上去像个童话,但在静安,这个梦想正在发光发亮,即将照进现实。

2026年上半年,一颗名为“静安梦想星”的科学实验卫星,就要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带着静安学子们的好奇和探索,冲向浩瀚宇宙。孩子们拿起望远镜,就能在空中捕捉到他们那颗星的独特光芒,在手机上就能直接与自己的“星星”进行跨越天地的对话。这颗星,将点亮孩子们心中的科学火种,让仰望星空不再只是遐想。

目前,2025“中国航天日”科普展上,这颗科学实验卫星的1:1模型正在上海报业集团新闻晨报·随申Hi展台展出,模型可以清晰看到卫星的太阳敏感器、电池阵列、载荷相机等模块。

功能齐全、领先全球的青少年科学实验卫星

怎么让高高在上的航天科技,变得能让孩子们亲近?在静安区教育局的鼎力支持与航天八院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由静安青少年活动中心牵头的“静安梦想星”给出的答案是“看得见、联得到、用得上”。

首先是“看得见”。卫星上安装了太空闪光灯信标,能闪烁特定的光芒信号,孩子们在地面上使用望远镜,通过莫斯代码翻译后,就能读懂卫星上发射的信号。

除了看得见,“静安梦想星”还要做到“联得到”。以往,想和卫星“说句话”,进行卫星通信实验,往往需要依赖科研院所的专业设备,比较复杂。而“静安梦想星”的设计,就是要拆掉这道“高墙”。学生和家长用手机里的APP就可以直接连通卫星,只要接受到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就能解调成图像,从而降低科学探索门槛,有利于普及科学。

“梦想星”还具有通信中继功能,2024年1月,静安梦想星的小研究员们就已成功开展“探究卫星中继通信”活动,利用国际空间站的转发器,实现了远距离业余无线电点对点通联。

一颗为青少年设计的卫星,仅仅能看、能联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用得着”,能让孩子们动手参与真正的科学实验。“静安梦想星”科学实验载荷搭载了从全区学生中征集筛选的科上海特殊人才引进落户undefined学实验方案。

在卫星的“太空万花筒”模块里,将放置由全区学生征集、筛选并设计制作的5个微型“小飞船”,每个一到两厘米大小的五彩小飞船都有自己的名字,放在万花筒中,让它自由飞行,通过载荷相机拍摄下画面,不仅会呈现出像万花筒一样绚烂变化的图像,还可以研究微重力环境下物体的运动规律等,而这些来自太空的、独一无二的万花筒图像,未来甚至可以开发成徽章等文创产品。

卫星飞过世界各地的上空,未来还可以进行慢扫描电视图像通讯等科学实验,让世界各地的孩子们接受中国的卫星图像,传送中国十大地标、静安四大地标等图像;还可以组织世界各地的青少年参加“梦想星”的卫星比赛。

“能看得到又能联得到,能传图像还能做比赛,到目前为止,功能这么齐全的青少年科学实验卫星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静安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冯景华介绍。

undefined参与、高内涵,让航天科普触手可及

看得见、联得到、用得上,背后折射的是“低结构、高内涵”科普教育设计思路。

“所谓低结构、高内涵指的是,学生和家长不需要很多设备,就能参与真实的太空实验,而且成本不高,只要能够联网就可以,大大降低了体会太空科学奥秘的门槛。不需要高深的设备仪器去观测,只要用眼睛就可以看了,还能读取科学数据,学生们能直接通过自身的体验了解航天科技。”

“静安梦想星是一件扎扎实实为青少年服务的事情,是静安区在青少年科创教育,特别是宇航科普以及学生创新课题研究方面的一些思考。”

冯景华认为,宇航是非常综合的科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航天精神,培养学生跨学科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可感可知的,“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家长可以一起来动脑筋,怎么把高难度的科学课程化解成学生易于理解的科学科普原理,把难度降下来。”

而科普人才的培养则是关键,“科学家跟学生讲不清,他们的领域太高深;基础学科的老师接触不到这个高度,讲不来。两头缺,少一个中间地带。”他指出,宇航科普需要从事过航天工作、也在基础教育领域工作过的人才,“这种最容易讲得清了,所以未来科普老师的培养也是挑战。”

真正从青少年角度研发的卫星,一路走来,“很难”

“静安梦想星”是真正为青少年研发、由青少年研发的卫星,轨道测算、实验负载计算,都是青少年自己去做的,所以周期很长,冯景华坦言,一路走来,“很难”。

“为什么说这颗卫星不容易?它是标准的青少年科学实验卫星。很多人讲科学实验卫星已经很多了,没什么稀奇的,但我们的卫星是有户口簿和准生证的,是我们的卫星小研究员在梦想站里一点一点从零开始研究起来的。”

冯景华向记者展示一份全英文的证件,“这是我们向国际组织申请的太空轨道使用批准,今年1月刚刚收到。‘静安梦想星’的申请周期特别长,各种各样的申请,带什么样的科学实验器、怎么样发射遥测信标、占多少频率资源,乃至代号都是要通过批准的。”

静安梦想星完成业余无线电频率协调的批准

正如冯景华所言,“静安梦想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规划的系统工程。2023年立项,“静安梦想星”一共五期工程,目前已经进入第三期,即将进入第四期“发射”,预计2026年5月份在太原基地发射,其后是第五期“运维”。“卫星发射上去,要对轨道纠偏,稳定下来还要提供养护。我们卫星采用的是经典设计,可靠性比较好,计划保养到两年以后,可以直接让学生们来保养维护。”

整个项目分三步走,建立梦想站、培养梦想人、发射梦想星。建立梦想站是建立地面站,目前已经在上海胶州路建好了,可以对卫星测控,卫星发射就能进行通信了,还可以测控一部分商用卫星乃至天宫。培养梦想人,是组建师生研发团队,学习轨道测算、卫星遥测、天地通信、天文观测等专业知识和技能。

“静安梦想星”,正承载着无数青少年的期待,一步步走向太空。它不仅是一颗卫星,更是一个播种科学梦想、点燃创新火花的平台,是静安乃至上海在青少年科创教育领域一次大胆而扎实的探索。当2026年的那一刻来临,它划破长空,闪耀苍穹时,将不仅仅是一颗卫星的升空,更是无数孩子科学梦想的启航。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4 上海落户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0338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