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国家队”——航天科技五院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飞船,从嫦娥探月到天问奔火,五院以无数辉煌成就铸就了中国航天的脊梁。近年来,面对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五院积极布局、主动变革,在2025年4月18日发布了商业航天卓越供应平台,展现出其在商业航天领域的雄心与实力。
01
五院总体概述
航天科技五院,即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68年2月20日,首任院长为钱学森,是我国专门为了研制人造卫星和其他航天器而设立的机构。经过50余年的发展,五院已成为中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研制基地,是中国空间事业的主力军。
截至2025年4月19日,五院研制并成功发射的航天器已经突破了500颗,形成了载人航天、月球与深空探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地观测、通信广播、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六大系列航天器,实现了大、中、小、微型航天器的系列化、平台化发展。
据官网介绍,五院现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1人,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9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5人,全国技术能手40人,高级以上职称人员7200余人。
02
五院下属机构
五院下设20余家研究所、工厂及公司,形成了覆盖航天器各个分系统的完整研制体系。这其中,有多个机构已成为商业航天领域的“国家队”担当:
1、院属机构
- 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2011年12月7日成立于北京,是航天五院的研发中心、体系工程研究中心和仿真中心。实验室负责航天技术的规划与战略研究,主导空间飞行器体系的论证工作,并牵头跨领域系统的论证与前沿性、基础性、颠覆性技术的研究。作为《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的重要支撑单位之一,实验室长期关注并研究商业航天的政策动态,为集团公司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提供战略建议。
- 宇航物资保障事业部: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电子元器件可靠性中心,总部位于北京,是中国最早的宇航元器件质量保证专业机构。如今,已建立起涵盖宇航元器件和材料可靠性、空间环境效应基础研究、宇航元器件质量保证、宇航物资采购与仓储以及宇航工程咨询服务的综合科研体系。2024年10月11日,物资部承研的国内首台可重复使用元器件与材料飞行试验装置成功返回,未来将面向商业航天领域启动搭载项目征集。
- 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2023年8月14日成立于北京,是五院在通信与导航领域业务的主管单位和系统总体单位。作为五院应用卫星类总体单位之一,主要负责通信和导航领域的业务规划、市场拓展和客户维护,并承担相关航天器的研发、总体设计、系统集成、在轨技术支持及产品售后服务。该部先后完成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02组和03组卫星的抓总研制工作,为GW星座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 总体设计部(501部):1968年8月16日成立于北京,是我国负责各类航天器技术抓总的核心单位,承担并完成了月球探测卫星、载人飞船、遥感传输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广播卫星、返回式卫星等多种航天器型号的技术抓总及相关分系统与产品的研发工作。
- 502所:1956年10月11日成立于北京,原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卫星研制的单位之一,也是国内空间飞行器控制与推进技术的开创者和领军者。502所是一个综合性研究所,集空间飞行器控制与推进分系统、相关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部件的研制于一体,涵盖控制、推进、光电、机电、计算机等多个专业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集成和试验。早在2017年,502所就积极布局国内外商业航天领域,现已为多家民营航天企业提供自主研发的电推进等核心产品,并推动航天技术在商业化应用中的广泛落地与发展。
- 西安分院(504所):1965年6月29日成立于西安,是我国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及卫星应用电子系统与设备研制、生产的核心单位。504所代表了我国通信卫星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且在卫星导航、卫星遥感、陆海天基测控、星间链路等领域处于技术领先地位。此外,其还是星载天线、空间数传系统和空间微波产品研制的中坚力量。2024年3月,504所自主研发的SAR载荷分系统成功应用于某商业卫星,标志着其高性能雷达技术在商业航天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 508所:1958年8月21日成立于北京,是我国最早从事空间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该所集研究、设计、生产与试验于一体,专注于航天器回收着陆、空间光学遥感、空间激光探测、航空光学遥感、空间火工装置、复合材料结构成型等六大专业方向的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制。2017年,508所成立了商业遥感领域项目办公室,至今已为多家商业航天企业配套研制了20多台遥感载荷,并成功在轨应用。
- 510所:1962年成立于甘肃兰州,原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真空科学技术的专业研究所,我国第一批直接从事空间飞行器研制的单位,我国空间技术领域的骨干单位和重点保军单位。研究所主要从事空间电推进、空间环境效应与探测载荷、量子频标、表面工程、二次电源、通用机电、真空计量、压力容器、装备应用等多个专业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品研制。近年来,510所已累计交付近150套小功率霍尔电推进产品,成功实现了该技术在商业航天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
- 513所:1958年成立于山东烟台,是航天电子产品的重要研制单位。该所主要从事综合电子、测控通信、能源管理、伺服控制、人机交互、先进载荷等专业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品研制,拥有完整的宇航电子产品科研、生产和试验体系,涵盖前沿技术跟踪、设计方案论证、产品研制、产业化实现和技术成果转化等完整产业链条。早在2023年,513所便承办了首届商业卫星制造产业发展论坛,积极推动商业卫星制造产业的发展,并成功完成了多颗商业卫星产品的研制任务。
- 杭州中心:2023年12月18日成立于浙江杭州,是五院在长三角地区的桥头堡以及改革发展的战略支点。杭州中心将以新园区建设和使用规划为契机,进一步推动航天新型载荷、空间智能控制、空间先进动力、空天信息融合与应用等领域的研发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持续推动柔性太阳翼、先进功率电子产品等一批商业航天核心单机及部件项目的落地。同时,杭州中心将大力培育新型生产力,打造五院及辐射整个商业航天产业的供应平台,建设成为五院商业航天发展基地,勇担先行先试的时代使命,推动商业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2、院属公司
-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529厂):1958年成立于北京,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北京科学仪器厂,是我国宇航高端制造技术和产品创新发展的引领者和核心力量。529厂承担着多种宇航型号的结构、机构、电子、宇航材料等类别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任务,致力于机电一体化、电力电子、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智能制造、在轨制造、原位资源利用等相关专业技术的研发和产品创新。2024年9月22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商业卫星有限公司注册成立,529厂作为第二大股东,持有39.5%的股份,积极布局商业航天,助力我国商业航天事业的发展。
-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卫星,1997年成立于北京,是五院控股的上市公司。该公司是专业从事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卫星地面应用系统集成、终端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的航天高新技术企业。
-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2001年8月18日成立于北京,由中国卫星全资控股。该公司主要从事小卫星系统的研发、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及在轨支持服务。截至2024年初,航天东方红已成功立项35颗商业航天卫星项目,涵盖了“北京三号”“高景一号”、以及“珠海一号”“四维遥感”“海丝二号”等多个卫星星座。
-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503所):1986年8月16日成立于北京,是中国卫星的控股子公司。依托“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航天恒星构建了以卫星综合应用系统总体为核心的完整业务架构,涵盖空间应用、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卫星通信、数据链、云计算与信息安全、无人机系统集成、数据运营服务等八大领域。此前,航天恒星与航天驭星等民营航天企业合作,共同打造面向国际市场的在轨综合服务一站式平台。
- 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2008年10月成立于深圳,是中国卫星的控股子公司,也是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先行者和引领者之一。在商业微小卫星研发和制造领域,深圳东方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已成功研制并发射了59颗不同类型的微小卫星,业务涵盖科学探测、技术试验、遥感、通信、大气探测等多个领域。
03
进军商业航天
2025年4月18日,五院在杭州云栖小镇发布了“商业航天卓越供应平台”,近200家商业航天相关企业参会,标志着五院正式迈出了深度融入商业航天生态的重要一步。
值得关注的是,五院通过这一平台,实际上为整个中国商业航天行业搭建了一个新的基础设施。传统的航天项目通常是定制化、高度封闭的,“新进入者”几乎无法参与。但在商业航天领域,尤其是随着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快速涌现,大家需要的是低门槛、高效率、标准清晰的供给体系。五院的商业航天卓越供应平台恰好在这个关键节点上,提供了可直接调用的标准化部组件、成熟系统甚至技术咨询支持,帮助这些公司顺利融入市场。
此外,从会上发布的多个产品来看,比如柔性太阳翼、环路热管、飞轮、霍尔电推进系统、星间激光终端、相控阵天线、星载原子钟等,可以明显感受到五院在产品设计上逐渐向“商业化、批量化、标准化”方向靠拢。不再只是为了单一工程任务而设计,而是为满足更广泛、更多样的市场需求而布局。
五院发布的商业航天卓越供应平台,是传统航天力量面向未来的一次积极试水。它不仅服务于五院自身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战略布局升级,还为中国航天产业构建了一个更加开放、灵活且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这标志着中国航天正在从以往单纯以国家任务为中心,逐步转向国家任务与市场需求并重的新阶段。
总结
作为中国航天的“顶梁柱”,五院在完成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的同时,敏锐捕捉到商业航天的浪潮,以体系化创新推动航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太空生活大揭秘!神二十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即将满两个月!
- [科学探索]四川新闻联播丨“经济大省挑大梁”调研行④一座科技城的突围之路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牛顿: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天才,揭开宇宙奥秘的科学巨人
- [科学探索]党建联合齐聚力 科技发展促新篇
- [科学探索]在良渚,舒适地创造|WAVES新浪潮2025
- [科学探索]宇树王兴兴给高考生的报考建议火了!网友:说得很实在!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银河系迷你巡天?中国科学家破译宇宙线加速器的“银河藏宝图”
- [科学探索]自立自强 逐梦太空——5位载人航天领域代表共话飞天征途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