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奇闻 > 科学探索 正文

弥散矮星系为何爱“抱团”?暗物质研究更进一步 | 科技前线

作者:eric 时间:2025-06-19
导读:宇宙中的暗物质,通过引力悄然塑造着宇宙的结构,主导着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暗物质粒子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形成暗物质晕(暗晕),星系是在暗晕的引力势阱中形成并演化的。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次在观测中发现弥散...

宇宙中的暗物质,通过引力悄然塑造着宇宙的结构,主导着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暗物质粒子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形成暗物质晕(暗晕),星系是在暗晕的引力势阱中形成并演化的。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次在观测中发现弥散矮星系超强的成团性(更爱“抱团”),证实了宇宙中神秘的“暗晕集聚偏置”现象


这项研究为理解暗物质本质、宇宙大尺度结构与星系协同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01



弥散矮星系

更爱“抱团”




暗晕在宇宙大尺度上的分布并不均居住证满120分落户上海,undefined匀,而是呈现“抱团”分布。这种“抱团”性不仅与质量相关,也在固定质量下与形成时间、内部结构等多重变量呈现统计相关性。这种现象被称为“暗晕集聚偏置”,它为我们理解宇宙大尺度结构及星系的形成提供了关键线索。


以往的大质量星系样本显示,通常面密度越高的星系的成团性更高。然而,研究团队分析斯隆数字巡天项目(SDSS)光学数据时,发现弥散的矮星系(质量小、光度低、通常由暗物质主导)更喜欢“抱团”,而致密矮星系则更喜欢“单干”


▲融合水墨艺术与科学可视化手法,表现宇宙大尺度暗物质分布。水珠中呈现不同环境下的矮星系图像,展示了宇宙大尺度结构与小尺度星系形成之间的复杂关联。


尽管宇宙结构形成理论早已预言了“暗晕集聚偏置”现象的存在,但长期以来并未从观测中发现确凿的证据支持。此次研究首次为这一预言提供了高置信度的观测支持。


02



暗晕年龄

或改写星系“命运”




研究团队独立发展了一种宇宙学模拟方法——ELUCID数值模拟重构技术,能够精确再现真实宇宙中暗晕分布及其演化历史,并利用该技术进一步解释了上述现象。


研究发现,年老的暗晕在宇宙中的空间分布与弥散矮星系类似,也更喜欢“抱团”。这表明,矮星系的形成与暗晕的“年龄”之间有着紧密联系


虽然标准冷暗物质模型(CDM)是当前解释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的主流理论框架,但在该框架下,研究团队论证了多种星系形成的物理机制,发现均无法有效解释这一新的发现。


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一种考虑undefined暗物质自相互作用的替代模型(SIDM),可以很好地解释暗晕的“年龄”和星系密度的关联。


在年老暗晕中,暗物质自相互作用的时间相对长,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注入暗晕核心,使其核心结构膨胀,进而显著削弱暗晕中心引力势阱,促使星系密度降低。


▲观测(橙色)和SIDM宇宙中不同散射截面预言的矮星系偏置随着质量面密度的变化。


03



暗物质研究新范式




此次研究不仅挑战了现有的星系形成模型,还为理解暗物质本质提供了新线索。天文学家距离揭开暗物质的神秘面纱又近了一步。


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杂志,审稿人称该成果是“一个原创且非常让人惊讶(因此有重要意义)的观测结果”,“通过星系成团性测试暗物质自相互作用是一个崭新的尝试,可能具有持续的影响”。


未来,通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建设的墨子巡天望远镜,科研人员将有望扩大研究样本,进一步对弥散矮星系的“集聚偏置”及暗物质性质展开研究。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965-5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责任编辑:王颖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4 上海落户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0338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