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自强 逐梦太空——5位载人航天领域代表共话飞天征途
6月1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载人航天领域代表围绕“自立自强发展载人航天”与中外记者交流,分享他们从事载人航天事业的亲历故事和心路历程。
中国载人航天从起步之初就选择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30多年来,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千年飞天梦圆、到首次太空行走、再到实现空间建站,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总体技术局局长李英良说,这些成就的取得,他的体会有三点:一是坚持举国体制优势;二是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三是坚持精益求精、不断打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总体技术局局长、研究员李英良
全程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说,我们成功地建成了具有当代科技水平的中国空间站,核心关键技术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全部国产化,走出了一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道路。
对于自立自强,两次飞天的费俊龙也有自己的感受,他说,从神舟六号到神舟十五号,两次飞行,到最后见证中国空间站的全面建成,他充分理解了“把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这句话的分量,“要想弯道超车,必先自立自强”。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指令长费俊龙
现场有记者问,如今提到中国载人航天,大家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稳。这个“稳”是如何取得的?
杨宏说,“稳”字背后实际上是技术创新、系统的科学管理、团结协作以及无数航天人默默无闻奉献的共同支撑。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宏
与“稳”相对的还有一个词是“感觉良好”,近年来成为中国航天事业中的高频词汇。
费俊龙说,“感觉良好”的底气来自于地面的准备,来自于地面的训练。另外,我们有那么好的火箭、那么好的飞船、那么好的空间站,在某种程度上飞行也是一种“享受”。
今年初,中国政府宣布将选拔训练巴基斯坦航天员后,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发布会上,孙威说,中华文明天然就具有友善、和平、包容等特点。中国空间站邀请外国航天员彰显了中国航天始终坚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测控系统专家孙威
费俊龙说,在每次飞行的时候,都会通过舷窗回望地球家园,探索开发太空是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空间站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在现场,李英良还向中外记者分享了一个刚从一线传来的好消息:我国1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组织实施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工作取得新的重要突破。这一消息迅速登上了热搜,很多网民表达了对探月的期盼:距离那一天不远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指挥助理、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璐
来源 | 综合自中国发布、新华网、中国载人航天
编辑 | 芦恬莹
校对 | 李文辉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太空生活大揭秘!神二十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即将满两个月!
- [科学探索]四川新闻联播丨“经济大省挑大梁”调研行④一座科技城的突围之路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牛顿: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天才,揭开宇宙奥秘的科学巨人
- [科学探索]党建联合齐聚力 科技发展促新篇
- [科学探索]在良渚,舒适地创造|WAVES新浪潮2025
- [科学探索]宇树王兴兴给高考生的报考建议火了!网友:说得很实在!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银河系迷你巡天?中国科学家破译宇宙线加速器的“银河藏宝图”
- [科学探索]自立自强 逐梦太空——5位载人航天领域代表共话飞天征途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