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奇闻 > 科学探索 正文

一口气带你看完,太阳系和地球46亿年演化史

作者:eric 时间:2025-07-23
导读:这就是46亿年前的太阳系在太阳、地球,甚至其他行星都还没诞生的远古时期,宇宙中漂浮着一团,庞大的气体云,由无数氢与氦原子所构成。如果不是在宇宙的某个角落发生了几次超新星爆炸,这团气体云可能还会继续在太...

这就是46亿年前的太阳系在太阳、地球,甚至其他行星都还没诞生的远古时期,宇宙中漂浮着一团,庞大的气体云,由无数氢与氦原子所构成。

如果不是在宇宙的某个角落发生了几次超新星爆炸,这团气体云可能还会继续在太空中漂荡下去,毫无变化,然而,那些超新星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压缩了气体云,使云中心的温度急剧升高,终于点燃了核融合反应。

就这样,大约在45亿年前,太阳终于开始闪耀着光芒,正式诞生了,不过那时候的太阳,跟我们今天仰望的温暖太阳相比,其实不稳定得多,发出的热量也少了非常多。

同时期的地球也开始由同样的宇宙尘埃与气体,逐渐凝聚成一个圆盘状的天体雏形,这个圆盘吸引了周围漂浮的尘埃、碎片,甚至是小行星,使得它越变越重,最后内部诞生了由金属组成的坚硬核心。

地核因为强大的重力被加热,温度竟然飙升到六千度,并在周围逐渐形成了一层液态的外核,就是这个固态金属核和液态外核之间所产生的对流运动,为地球打造了一个天然的“发电机”,也因此,地球上的磁场就这样诞生了。

所谓磁场,其实就是至今仍在守护我们脆弱生命的自然屏障,能挡下宇宙中猛烈的辐射线,不过话说回来,那时候的地球上,还没有任何生命值得被保护,整个地球就是一颗沸腾的熔岩球,红通通地冒着热气,而就在这段时期,年轻的地球迎来了第一次巨大的灾难。

地球靠近了一颗原始行星,这颗天体后来被科学家命名为“忒伊亚”,两者激烈碰撞后,喷飞出去的大量碎片聚合起来,形成了今天我们称为“月亮”的神秘卫星,有趣的是,在这场碰撞过后,地球的自转变得极快,一天只有短短五个小时,不过经过几亿年,月球的引力逐渐产生作用,地球的自转又慢慢放缓下来,变成现在这样。

尽管如此,那时候的地球,绝对称不上什么“适合居住的星球”,整个地球被熔岩洪水覆盖,天上还不停下着陨石雨,根本没有任何生命能够生存的空间,那个年代的地球,简直就像是被火山吞噬的金星,到处都在下着强酸性的暴雨。

不过神奇的是,就在距今大约37亿年前,地球上竟然诞生了第一批生命,它们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完全不需要氧气,因为那时的地球上根本没有氧存在,长达20亿年,这些微生物一直在温暖的浅滩上,一点一滴地建造出名叫“叠层石”的石灰质结构,那就是从最早的地质时代“太古代”留存至今的生痕。

那些最原始的生物体,连细胞核都没有,非常简单,正因为这样极度简单的构造,它们才能一直存活到今天,甚至能在超过一百度的喷泉里,或是寒冷又强酸性的水域中活得好好的。

接着过了一段时间,这些细菌中有些开始学会进行光合作用,一开始,产生的氧气都被用来氧化岩石中含铁的成分,但到了大约24亿5千万年前,氧气产量超过了消耗量,开始逸散到大气中,引发了所谓的“大氧化事件”。

对那些不需要氧气的生物来说,氧气反而是剧毒般的存在。这场生物灾难让大量生命消失,而它们的遗体,后来就成了最早的碳氢资源,当原生代刚开始、也就是大约24亿6千万年前,大气中的氧气浓度来到2%,只相当于我们现在空气的十分之一。

所以,如果回到那个时代不戴面罩,我们会因为缺氧而直接窒息,更早以前,地球的大气其实是以甲烷和二氧化碳为主,而这些气体造成的,正是现在我们最担心的“温室效应”,不过在当时,这样的温室效应人才引进落户上海时间多久,undefined反倒成了救命稻草,让地球维持了一个不至于太冷的气温。

可是一旦氧气开始“吃掉”甲烷,温室效应就减弱了,导致气温急速下降,尽管氧气浓度上升,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会觉得舒适宜人,相反地,我们大概会被活活冷死,因为地球马上就进入了史上最长的冰期,“休伦纪冰期”

这场冰河期长达三亿年,曾经像金星般火热的地球,变成一整颗被冰覆盖的星球,有些地方的气温甚至降到零下20度到零下70度之间,在这样的环境下,根本不可能孕育出任何新生命,但奇迹的是,部分细菌还是撑下来了,比如蓝绿菌和古菌这类原本就存在的微生物。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生命应该就只能停留在这么原始的阶段了吧?

那么问题来了,恐龙和人类,究竟是怎么冒出来的,能够改变这一切的,正是我们的太阳,在冰河时期长达三亿年的岁月中,太阳渐渐变得更加炙热,终于将地球上的厚厚冰层大部分融化,也开启了多细胞生物与复杂植物的诞生之路。

就是从那一刻开始,一切开始动起来了,接下来的十亿年间,地球上的生命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种类愈来愈丰富,最重要的是,生命终于迈出了关键一步,从海洋走上了陆地,顺带一提,当地球再次暖化,进入“石炭纪”时,那是一段可以说是“类固醇动物园”般的时代。

大约在三亿年前,远在恐龙出现之前,地球上就已经充满巨大昆虫与蜘蛛,那些画面几乎就像恐怖电影里的怪物,当时的气候又热又潮湿,加上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高达35%,让节肢动物长得惊人地大只。

想像一下一只undefined翅膀展开将近一公尺的巨型蜻蜓,或是体长2.5米、在地面蠕动的巨大马陆,跟现在的完全是两个世界,那时候的蜘蛛,体型甚至可以跟一只猫差不多大,连再勇敢的科学家看了都会头皮发麻。

当时地球上的生命,根本就像是一部没有特效也不能按暂停的真实科幻片,不过不只生命在进化,陆地本身也一直在变动着,大约7亿5千万年前,超级大陆“罗迪尼亚”开始出现裂缝并逐渐分裂,分裂出来的陆块漂浮在海洋上,最后又重新集合,形成了另一块超级大陆“潘诺希亚”。

但没多久,潘诺希亚也走上崩解的命运,分裂出来的陆块彼此碰撞,才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山脉,最后大约在3亿3千5百万年前,这些漂流的陆块再次合体,形成了“盘古大陆”这个巨大的陆地集合体,而这块庞大大陆,后来又慢慢分裂,变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非洲、欧亚、美洲南北各洲。

为什么恐龙会灭绝?

一般说法是,有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上了地球,才导致这场灾难,科学家甚至已经确定了撞击所留下的陨石坑位置,就在今天墨西哥湾附近的地区,不过,发生在古生代和中生代交界处的“二叠纪大灭绝”,知道的人就没那么多了。

但事实上,这场灭绝才是地球史上记录中的五次大灭绝当中,最惨烈的一次,我们常说如果恐龙没有灭绝,人类可能根本就不会诞生,可是如果没有发生那场二叠纪的大灭绝,恐龙搞不好也根本不会出现。

尽管如此,那时候的地球上,完全看不出即将发生灾难的任何征兆,当时的二叠纪,有两大主要生物类群活跃了将近四千万年,就是现代爬行类的祖先“双弓类”,还有哺乳类的祖先“合弓类”,就合弓类而言,它们甚至有可能开启进化为智慧生命的路径。

但这条进化之路,最后并没有走下去,换句话说,我们人类能够存在于世上,不光是因为恐龙消失了,也多亏了这场早在恐龙出现前的大灭绝。

在那遥远的二叠纪时代,虽然地球上的动植物进化得不错,但整体环境却完全不适合人类生存,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状况,整体来说,当时的气候偏干燥,虽然因地区不同而有些变化,跟现在的气候还有点相像。

不过那时的大气组成,对我们现在的人类来说,根本难以忍受,虽然氧气浓度比现在还高出1%,但二氧化碳的浓度却是现在的三倍左右,在这样的空气里,我们恐怕不只会头痛,可能会因为中毒而失去意识。

特别是在二叠纪末期,二氧化碳浓度竟然飙升到现代的12倍之多,不过,比起空气,更难适应的,其实是当时那些可怕的动物们。

海洋里到处是巨大鲨鱼和硬骨鱼类,在水中自由穿梭,陆地上则有小型哺乳动物、巨大的草食性“楯甲龙”,还有跟我们人类有远亲关系的“哥尔贡兽”到处奔跑,哥尔贡兽的外型有点像狗和恐龙的综合体,它的危险程度就像把狗和暴龙混在一起那样恐怖。

看起来像是一只大狗,但体型却高达三米,还是没毛的猛兽,它的嘴里长着像军刀一样长又锐利的牙齿,让人光看就寒毛直竖,一旦遇到这种掠食者,想全身而退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科学家认为它们是哺乳类的祖先之一,也就是说,我们跟它们其实算是远亲。

可惜的是,这些生物也在二叠纪的末期全部灭绝了,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这场大灭绝让海洋中高达96%的物种就此消失,而陆地上的情况,更是严重到难以想像的地步,这是地球历史上唯一一次,连昆虫都难逃厄运,当时将近80%的昆虫物种灭绝。

包括哥尔贡兽在内的陆地脊椎动物,也有大约七成从此消失,从地质时间来看,这场灾难发生的速度极快,只花了大约六万到二十万年,科学家推测,这场大灭绝的主因,是规模庞大的玄武岩火山爆发,释放出大量熔岩,正是这些熔岩,形成了知名的“西伯利亚暗色岩”。

一连串火山爆发将数兆吨的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还让海洋充满了有毒的硫化物,结果就是地球气温暴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原本的400ppm直接飙到2500ppm,这一切,都发生在古生代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的交界点,也就是恐龙即将出现之前的那一刻。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4 上海落户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0338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