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奇闻 > 科学探索 正文

宇宙"幽灵捕手"启航:中国江门中微子实验背后的科学博弈

作者:eric 时间:2025-09-14
导读:当人类仰望星空时,是否想过那些穿透身体的万亿"宇宙幽灵"正携带着创世密码?2025年8月26日,随着最后1立方米液体闪烁体注入直径35.4米的有机玻璃球,中国科学家在广东江门地下700米处,完成了人类...

当人类仰望星空时,是否想过那些穿透身体的万亿"宇宙幽灵"正携带着创世密码?2025年8月26日,随着最后1立方米液体闪烁体注入直径35.4米的有机玻璃球,中国科学家在广东江门地下700米处,完成了人类捕捉中微子的终极武器部署。

这场跨越十七年的科学长征始于2008年北京香山的一场学术争论。时任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在研讨会上抛出惊人之论:"我们要建造比日本超级神冈探测器灵敏十倍的中微子望远镜!"当时刚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的王贻芳,其博士论文曾破解困扰学界多年的T轻子寿命测量难题上海人社自助经办,undefined。这位出身南京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却带领团队走出一条"仪器驱动发现"的实践之路。

争议随之而来。有学者质疑:"投入数十亿就为测中微子质量顺序?"更棘手的是技术瓶颈——日本专家断言中国无法制备20英寸光电倍增管。关键时刻,北方夜视集团临危受命,历时五年突破微通道板镀膜技术,最终造出量子效率超30%的"黄金瞳",性能反超日本产品20%。这段往事如今被刻在探测器不锈钢网壳的内壁上,成为"中国智造"的隐秘注脚。

建设过程堪比科幻大片。2023年隧道贯通时,工程师们发现地下水位远超预期。项目组独创"三层防水帷幕"技术,在岩层中注入特种水泥浆,形成总长5.6公里的防水长城。最惊心动魄的当属2024年液闪灌注阶段,2万吨易燃液体要在半年内保持流速误差小于0.5%,任何静电火花都可能引发灾难。项目组开发出全球首个"纳米级气泡监测系统",用超声波实时清除百万分之一米级的危险气泡。

国际学界对此反应两极。诺贝尔奖得主梶田隆章盛赞这是"中微子天文学的哈勃望远镜",但《自然》杂志刊文质疑:"如此庞大装置是否挤占了其他基础研究资源?"国内科普博主"宇宙观察者"发起投票,72%网友支持大科学工程

回望历史,日本超级神冈探测器因1998年发现中微子振荡获诺奖,美国DUNE实验至今仍在建设中。江门装置仅用四年就完成从基建到取数的跨越,其建设速度令德国同行惊叹。更关键的是,它独创的"双探测器"设计能同步测量反应堆中微子和地球中微子,这种"一鱼两吃"的方案已被欧盟下一代实验借鉴。

当第一批数据在8月26日凌晨3点18分传回时,值班的博士后张薇发现了一个奇特信号——这可能来自某颗未知超新星遗迹。王贻芳在undefined晨会上宣布:"从今天起,人类有了聆听恒星心跳的听诊器。"未来三十年,这个相当于20个标准泳池大小的探测器,或将揭开暗物质与反物质失踪之谜

站在装满液闪的有机玻璃球前,我们不禁要问:当中国科学家捕获到宇宙最初的中微子时,是否会改写爱因斯坦留下的质能方程?这场跨越微观与宇观的对话,或许正在地下700米的寂静中悄然展开。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4 上海落户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0338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