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空科学的10个常见神话,黑洞根本不“吸”东西
“黑洞会吸走一切?
”——刷短视频刷到这句,评论区全是“好可怕”。
其实,真·黑洞没那么勤快,它更像一个挑食的胖子,离得远根本懒得搭理你。
NASA去年拍到的M87喷流,足足甩出五千光年,能量大得能把星系里的“新生儿恒星”直接摁回娘胎,这才叫吓人。
再说太空漂浮,好多人以为上去就失重。
错!
国际空间站里重力还有地面的九成,只是整栋楼在往下掉,你也跟着掉,于是产生“我在飞”的错觉。
掉久了骨头会松,肌肉会萎,宇航员每天得绑在跑步机上“原地跳楼”两小时,不然回地球连路都不会走。
小行星带?
电影里最拥挤的宇宙停车场。
现实里,那儿空旷得像凌晨三点的五环,所有石头加起来才四个月球重。
NASA的“灵神星”号正往那儿赶,目标不是拍大片,而是看看那颗几乎纯金属的小行星能不能给地球补铁。
真空也不是“什么都没有”。
每立方米还飘着几个氢原子,外加宇宙射线这堆高能子弹。
马斯克的新飞船得裹两层铝箔再刷防辐射漆,不然飞到火星,人还没着陆,芯片先被射成筛子。
万一宇航服破个洞?
别幻想瞬间结冰,先憋死才是真的。
体液会冒泡,像可乐摇一摇,但离冻成冰棍还得等十几分钟。
现在的舱外服里头塞了八层材料,防撕裂、防辐射、还自带空调,比北京冬天的羽绒服靠谱多了。
星星眨眼?
地球大气在搞鬼。
想看不眨眼的,得把望远镜搬上天。
欧南台的“自适应光学”更卷,一秒钟抖动镜面一千次,等于给大气戴上隐形眼镜,地面也能拍出哈勃级大片。
流星更不是“星星掉下来了”。
那是芝麻大的宇宙尘埃冲进大气,烧得比前任的心还旺。
去年加拿大上空那颗火球,科学家在碎屑里找到氨基酸雏形——原来地球生命可能是快递来的。
月亮背面黑?
嫦娥四号第一个不答应。
它在那边拍到满地坑洼,信号还得靠“鹊桥”中继卫星传回来。
下次谁再说“月亮背面永远没光”,直接把照片甩过去。
北极星最亮?
天狼星听了想打人。
北极星只是位置稳,亮度排不进前十。
再过一万年,地轴慢慢晃,新的“北极星”会变成织女星,古人导航得重新学认路。
流星发热也不是摩擦,是空气被压缩成激波,温度瞬间飙到几千度。
工程师把这招用在返回舱上,让隔热盾“烧自己”来保护人,相当于拿一层烤焦的面包片挡子弹,简单粗暴却管用。
宇宙没有想象中浪漫,却处处是反常识的惊喜。
下次再刷到“黑洞吞噬地球”的标题,淡定滑过——真正的宇宙,比谣言有趣多了。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