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空间站亮相,从看西方脸色到西方求助,航天主动权易手
国庆假期,中国又一记 “超级工程” 重拳砸向全球,正式通告世界:“地面空间站” 已启用。这消息刚一落地,美西方的反应堪称 “集体震动”:美国媒体称其是 “颠覆性航天项目”;欧洲航天局内部评估更直白,承认 “中国已经掌握了航天实验的主动权”。
它不是飘在太空的航天器,而是在地球上硬生生造出来的 “宇宙复刻版”,一个豪华到极致的 “太空模拟器”。所有的太空威胁,全被“搬”了过来:能抽干空气的真空环境、零下百多度的刺骨严寒、能击穿设备的太阳风暴、无孔不入的宇宙辐射、高速乱窜的带电粒子,还有比针尖还小、却能戳穿航天器外壳的太空粉尘…… 这些在太空中互相纠缠的危险,在这儿同步上演,一丝不差。
这座 “地面空间站” 由多个巨型实验舱拼起来,大小差不多是几个篮球场。就说那条 20 米长的高速粉尘加速器,活脱脱一枚 “超级电磁炮”,它能把比发丝还细的太空粉尘,加速到每秒 70
公里的恐怖速度。这速度 15 秒就能从北京穿到上海。这些粉尘是航天器的 “隐形杀手”,我国科学家就在这反复模拟亿万次撞击,只为给卫星、空间站量身打造最结实的 “太空铠甲”。这实验要是搁太空做,难度堪比 “在刀尖上绣花”。
更实在的是,它早已成了中国航天的 “试金石”:我国舱外机械臂的关键关节,就是在这挨过了上百次真空辐射循环测试,才敢上天 “精准操作”。探月工程的 “月尘舱”,也在这提前模拟了月球表面的恶劣环境,确保未来载人登月时,设备和航天员能扛住月球环境的挑战。
放在以前,我国航天想做这种测试,得看西方的脸色。全球能搞高等级空间环境验证的,就两家:美国 NASA 的普拉姆溪实验室、欧洲航天局的环境实验中心。这俩垄断了整个领域,中国想测个东西?得排队,还得提前一年递申请,能不能测、啥时候测,全看人家心情。更憋屈的是,连航天器的耐热系数、辐射防护指标,甚至材料老化曲线怎么算,都是欧美说了算,我们只能跟着他们的规则走。
但现在,中国凭这座地面空间站,把这口气彻底争回来了。不仅
建起了自己的测试体系,更在规模、精度、测试能力上,把西方的 “垄断枷锁” 砸得粉碎。2023 年底,剧情彻底反转:一家欧洲卫星制造公司,主动把新型热控材料送到哈尔滨的 “地面空间站” 来测试。以前是我们求着人家,现在是西方上门求助,这就是硬实力带来的话语权。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科技强国建设
- [科学探索]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科技强国建设
- [科学探索]当科技体验消费走向日常,只有新奇是不够的
- [科学探索]国内首家运载火箭复用工厂竣工 如何打造商业航天新名片?|科技
- [科学探索]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科技强国建设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科普中国直播预告|新视野 新宇宙:对话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以“奇、真、暖”的作品气质感染人——太空电影《窗外是蓝星》观
- [科学探索]“前沿科技+重大工程”喜讯不断 “硬核”实力彰显中国力量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