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奇闻 > 科学探索 正文

市委书记调研这一制造大区,释放强信号:冲刺四季度,坚决打赢“收官战”

作者:eric 时间:2025-11-03
导读:【QMG青岛广电·回澜听涛·10月30日讯】全力以赴冲刺四季度,青岛要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10月30日,市委书记曾赞荣到即墨区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调研经济运行工作并列席指导区委常委会会议。图...

【QMG青岛广电·回澜听涛·10月30日讯】

全力以赴冲刺四季度,青岛要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

10月30日,市委书记曾赞荣到即墨区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调研经济运行工作并列席指导区委常委会会议。

图源:即墨融媒

曾赞荣先后来到正大食品企业(青岛)有限公司、青岛锚链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方冠摩擦材料有限公司、青岛恒信塑胶有限公司,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了解企业技术创新、生产销售等情况,希望企业融入大局、坚定信心,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在“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关键部署中,全会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为工业和信息化战线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无论是打好“十四五”收官战,还是高水平、高起点谋划“十五五”开局,实体经济都是筑牢发展根基、应对风险挑战的“本钱”。

图源:即墨融媒

实体经济基础优厚的即墨区,在产业配置上特色突出——以海洋经济为核心,同时发展传统优势教师落户上海,undefined产业和新兴领域,形成多元化产业结构:

构建“4+3+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布局九大赛道全面开花;

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为代表的轻工产业,是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的优势长板;

以及当家产业“汽车”,正加速领跑、积极向新能源转型。

此次走访的企业,与区域重点产业领域高度重合无疑释放着鲜明的强信号,冲刺四季度、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键在于聚焦产业、聚力产业中的中坚企业。它们是稳增长的“主力军”,更是强链条的“顶梁柱”。

01

当家产业中的“小而美”

坐拥一汽-大众华东基地、一汽解放商用车基地、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卡和奇瑞青岛基地四大整车生产基地以及400多家零部件配套企业,即墨区是青岛汽车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undefined

2024年,即墨汽车产业实现整车产量45万辆,新能源车占比首次超过20%;今年上半年,青岛汽车产业新城整车产值达368.77亿元,同比增长8.5%;新能源汽车产量2.79万辆,同比增长6.46%。这一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冲刺四季度当之无愧的强引擎。

在这一当家产业中,尽是深耕多年的行业翘楚与锋芒初露的新锐力量。

青岛方冠摩擦材料有限公司

图源:即墨发布

青岛方冠摩擦材料有限公司专注于汽车摩擦材料的研发与生产,自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以主机厂配套为核心,产品供应一汽解放、北汽福田、东风柳汽、江淮汽车及中国重汽等众多主机厂。

事实上,汽车零配件企业是汽车产业的“基石性”存在,他们的重要性贯穿于产业链全周期,从技术创新到市场竞争、从成本控制到产业安全,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去年,这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瞪羚企业凭借“青岛市耐磨降噪刹车片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实验室”获评青岛市场景应用实验室,其自主研发的第三代不含铜陶瓷纤维刹车片,可实现60万公里免维护,填补了行业空白。眼下,企业正全速推进和盘式刹车片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锚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不难发现,“零配件”正在从传统意义上的“供应商”,升级为汽车产业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参与者。这些企业的技术能力决定着产业高度,他们的协同效率也决定着产业韧性。

本次走访的另一家相关企业,则可窥见汽车产业链在环节覆盖、层级纵深和上下协同上的“广”与“长”。

恒信塑胶中科院中标项目生产车间

图源:即墨发布

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高新企业青岛恒信塑胶有限公司,主营多用途液体包装袋等塑料制品的研发生产,同样是精于创新。2024年企业与埃克森美孚共建全球首个运输包装行业联合实验室,并为国家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项目研发超纯水内衬层,使用寿命长达20年。目前,青岛恒信正积极拓展多元化业务,其中即涉及汽车内饰注塑件等。

产业的长久发展不能依赖单纯的“规模扩张”,实体经济扎实发展也不能止步于“简单制造”。两家“小而美”的企业用实践证明,唯有持续创新才能实现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跃迁。

02

海洋工程装备,筑牢蓝色经济“压舱石”

青岛锚链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拥有52项专利和8项软件著作权,专注于船用锚链、海洋工程系泊链及附件的制造销售,同时涉及健身器材、钢材销售及进出口业务。

青岛锚链股份有限公司

图源:海洋能源网

今年7月,公司投资新上的海洋工程系泊链和大规格船用锚链已正式投产,将船用锚链最大规格由现在的Ø122mm扩大至Ø152mm——这不仅是产品尺寸的简单升级,更意味着企业在材料、工艺和市场定位上的多重突破,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而透过这一微观切口,也能清晰窥见青岛海洋装备产业当下的发展脉络。

在青岛“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中,海洋装备是四大海洋新兴产业之一。就产业基础看,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示范基地内,北海造船、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等船舶海工龙头企业,与中船发动机、杰瑞工控等一批配套企业紧密协作,形成了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船舶设计到零部件制造,再到整船装配,青岛具备了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

图源:青岛西海岸报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高端创新平台,为海洋装备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驻青高校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其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拥有多套国内唯一、国际领先的高端科研设备,是海洋装备研发坚实的技术支撑。

眼下,青岛一面加强培育传统装备制造新优势,鼓励船舶制造企业攻坚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研发建造,另一面也在激发新兴海洋装备制造新活力,大力开展智能水下机器人等产品研发制造,并在深远海探测、海洋观测装备等领域进行关键技术攻关。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巩固提升海洋装备制造业优势,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作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性产业,海洋装备制造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巩固产业根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多维度支撑作用。而于青岛而言,这一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城市做大做强蓝色经济的优势和潜力所在。

03

从制造到智造,轻工向新而兴

轻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其中,食品饮料是青岛的品牌支柱产业,近年来一直在转型升级的路径上加速狂飙。

此次走访的青岛正大有限公司,是泰国正大集团于1989年在青投资兴建的外商独资企业,也是山东省首家外资独资企业。公司构建了覆盖饲料生产、种禽繁育、畜禽养殖、屠宰加工、食品生产的全产业链体系,形成了一套“从农场到餐桌”的连贯作业模式。而调研的重点,恰恰就在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的情况。

图源:青岛正大有限公司

作为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和利用外资一直是青岛经济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从时间线上来看,外资早期相对集中于青岛的优势制造业,如家电、汽车和食品饮料赛道。他们对青岛的贡献不仅体现在GDP、就业和税收这些显性领域,还有很多隐藏在背后的意义:

如深耕三十余年的正大集团,刚刚追加两条新产线的雀巢青岛,他们借由技术转移和管理经验外溢,不断提升着相关产业链上下游本土企业的竞争力,而这正是青岛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推手。如今,同样在以先进制造的深厚家底托举着这些外资企业,共同谋求高质量发展。

换言之,三十余年前,青岛拥抱世界是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三十余年后,投身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本身就是“全球化”。

今年4月,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行业移动性业务领域负责人携高层技术团队到访正大食品,开展智能制造专项调研。双方围绕食品行业数智化转型路径展开深度交流,并敲定短、中、长期“三步走”战略规划。这是青岛推动现代轻工产业由“制”到“智”转型升级的微观缩影,也是外资外企不断加码布局、扎根青岛的鲜活例证。

工业经济拉满弓,全力冲刺四季度,青岛要聚力打赢“收官战”。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4 上海落户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0338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