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到了!华科大星达十年间最亮
你是否还记得
遥远的太空中有一颗小行星
名为华中科技大星(Huazhongkejida)
它穿梭在火星和木星之间
永久编号为52487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
携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相关团队
通过阿勒泰天文台1米大视场望远镜
找到了它的身影
首次发布影像
关于华中科技大星
小行星的命名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国际荣誉,由国
际天文学联合会(IAU)负责审核和批准。一旦命名,便具有永久性和唯一性。这颗小行星被命名为华中科技大星(Huazhongkejida),是为了庆祝华中科技大学(HUST)建校70周年,表彰学校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特别是在推动天文学科发展上的卓越贡献。
华中科技大学在天文领域的突出贡献包括:罗俊院士团队测得国际最高精度引力常数G值(2023年发表于《自然》杂志),吴庆文教授团队参与首张黑洞照片理论分析,作为主要单位参与"天琴计划"空间引力波探测项目,2023年成立中国中部地区首个天文学系。
华中科技大星的尺寸并不大,预估直径在几千米左右,位于主小行星带。和太阳系中成千上万的“邻居”一样,它默默地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了几十亿年。
国际永久编号:52487
发现时间:1995年12月6日
发现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
轨道位置: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主小行星带
轨道周期:约3.37年
如何找到华中科技大星?
你一定很好奇,我能在夜空中看到华中科技大星吗?这非常具有挑战性!
挑战一:极其暗淡
华中科技大星是一颗非常暗淡的小行星,其视星等(亮度)通常在17-19等之间,甚至更暗。星等是天文学中衡量天体亮度的标准,数值越小,代表天体越亮。即便近期华中科技大星正迎来“大冲”现象——当行星在近日点附近发生冲日时,它与地球的距离更近,亮度也因此增强,这一
特殊天象被称为“大冲”。此时它的亮度也仅仅在17等左右,远远超出了肉眼和普通业余设备的观测极限。
挑战二:一直在移动
与恒星不同,小行星每天都在天空中移动,没有固定的位置。 这意味着你无法像寻找北极星那样在固定位置找到华中科技大星,必须依靠精确的实时坐标。由于小行星在不断移动,观测者必须通过专业的小行星数据库(如国际小行星中心MPC)查询观测当晚它所在的精确坐标(赤经 R.A. 和赤纬 Dec.)。
挑战三:需要专业的设备
一台大口径的天文望远镜并配备高灵敏度的天文相机是观星的必备工具。同时,观测者还得选择绝佳的观测环境,必须远离城市光污染,选择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的暗夜环境(例如专业天文台或极其偏远的郊区)。
本次观测所在的阿勒泰天文台及1米望远镜。
华科大物理学院天文学系专家提示
近期小行星“大冲”
观测机会绝佳
不要错过
如果你想亲自在宇宙中
找到华中科技大星
并留下它的身影
现在、立刻、码住
小科手把手教你
查询坐标
在国际小行星中心(MPC)数据库网站,输入华中科技大星的永久编号52487,查询你所在位置和当晚每个时刻的赤经(R.A.)和赤纬(Dec.)坐标。(注:返回的时间是世界时UT,北京时间需要加上8小时。)
确认可见性
天体和太阳一样会东升西落。 你需要查询目标的高度角演化(可使用 Object Visibility – STARALT 等工具),同时必须等待它升起到合适的高度(远离地平线,避开浓厚大气干扰)才适合观测。
指向与拍摄
在夜晚,待目标升起后,将精确坐标输入望远镜的控制软件,使其自动指向目标天区,然后执行曝光拍摄。
找到华中科技大星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在单张照片中,华中科技大星看起来和周围的恒星毫无区别——都只是一个光点。你需要使用“闪烁对比法”:间隔拍摄,每间隔一段时间(例如30分钟)对同一天区拍摄一张照片,然后将这些照片连续播放或闪烁切换进行对比。背景中的恒星位置是固定的,而小行星因为自身在轨道上运动,会显示出明显的位移。
近日华中科技大星3D位置示意图
以上步骤全部完成
那个在恒星背景中唯一移动的光点
就是华中科技大星
恭喜!你找到它了!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