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索破解宇宙线“膝”形成之谜 | 科技前线
11月16日,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拉索)发布两项科学成果。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团队通过观测发现,黑洞吸积驱动的微类星体是银河系中强大的粒子加速器,能够将质子加速至拍电子伏(PeV)能段;宇宙线质子能谱“膝区”显现超出预期的高能组分,黑洞正是其最可能的候选源天体。此次发现不仅揭示了宇宙线起源的关键机制,也为理解黑洞系统的极端物理过程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01
解决困扰多年难题
黑洞是宇宙中最具吸引力的神秘天体之一,处于双星系统中的黑洞在吸积伴星物质时可产生相对论性喷流,形成“微类星体”。
拉索首次系统性地探测到来自SS 433、V4641 Sgr、GRS 1915+105、MAXI J1820+070与Cygnus X-1等五个微类星体的超高能伽马射线。其中,SS 433的超高能辐射与周围巨型原子云重合,强烈暗示来自于被黑洞加速的高能质子与物质的碰撞。
拉索破解宇宙线“膝”形成之谜
分析表明,该系统加速的质子能量超过1PeV,总功率高达
约每秒1032焦耳。而来自V4641 Sgr的伽马射线能量达到0.8PeV,成为又一个“超级PeV粒子加速
器”,即产生这些伽马射线的父辈粒子能量超过10PeV。这使得微类星体成为银河系内非常重要的一类PeV粒子加速器,这解决了困扰科学家多年的一个难题:银河系内公认的宇宙线源是超新星遗迹,但观测和理论都发现它们无法将宇宙线加速到“膝”及以上的高能量。
02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宇宙线能量分布图上有一个关键转折点,由于其形状酷似人的膝盖,被称为“膝”,大约在3PeV处,能量更高的宇宙线数量急剧减少。长期以来,测量“膝区”的宇宙线质子能谱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拉索巧妙利用其强大的地面观测装置,采用多参数测量技术成功筛选出大统计量的高纯度质子样本,从而精确测量其能谱,精度媲美卫星实验。这一突破性的测量揭示了完全超出预期的能谱结构,清晰展现出一个新的“高能组分”。
拉索的复合型探测器阵列设计,使科学家既能够通过超高能伽马射线探测宇宙射线的源天体,也能够对太阳系附近的宇宙线粒子进行精确测量,既从天体源端看到了PeV能量的加速能力,又从宇宙线端看到了这类源所贡献的能谱特征。
这是第一次在观测上将“膝”结构与具体类型的天体——黑洞喷流系统关联起来。质子能谱的复杂结构表明,PeV能段的宇宙线质子主要来自微类星体这类“新源”,它们具有明显高于超新星遗迹的加速极限,能够产生超过“膝”的高能宇宙线。两项成果相互印证,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科学图景。这不仅为解决困扰学界近70年的“膝区成因”难题迈出关键一步,也为理解黑洞在宇宙线起源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证据。
来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责任编辑:宋同舟
随便看看:
- [科学探索]蛇泡酒里为啥不腐烂?蛇泡酒怎样保证健康
- [科学探索]r136a1恒星能住人吗?r136a1恒星是否有生命存在
- [科学探索]最诡异的加拿大上帝头盔实验,让人濒临死亡感受绝望
- [科学探索]这几类凶猛怪兽存在的话 人类还能在地球生活得平静吗?
- [科学探索]六种生命形态分别是什么?天道人道分别指的是什么
- [科学探索]网络用语德国骨科啥意思?德国骨科是什么梗
- [科学探索]2045年人类将永生不死,思维永存电脑打造机械之身
- [科学探索]上古神仙战斗力排名 盘古开天辟地实力超群
- [科学探索]亚马逊莫拉氏鳄 身长10米体重超6吨(恐怖掠食者)
- [科学探索]月球飞船残骸官方证实?称已有15亿年历史(长4000米)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