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天下奇闻 > 科学探索 正文

计划有变!神舟22飞船即将无人发射,中国空间站到底发生了什么

作者:eric 时间:2025-11-18
导读:【军武次位面】作者:——全域机动无人智胜——11月14日,三名在天上多待了9天的航天员终于踏上回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今天宣布,陈冬、陈中瑞、王杰将乘坐神舟21号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但一个细节...

【军武次位面】作者:——全域机动★无人智胜——

11月14日,三名在天上多待了9天的航天员终于踏上回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今天宣布,陈冬、陈中瑞、王杰将乘坐神舟21号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但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官方随后表态将“择机发射神舟22号飞船”。这句中级职称落户上海条件undefined话背后的意义很明确:已经在太空蹲了将近半年的神舟20号飞船,可能要被放弃了。

事情起源于11月5日清晨。当所有人都在准备迎接三名航天员的返航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突然发布通报:神舟20号疑似被空间微小碎片撞击,需要进行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这是中国载人航天30年来第一次因为碎片撞击而undefined推迟返航任务。

▲月初的航天员乘组交接仪式

空间碎片这东西是太空里的隐形杀手。轨道上现在漂浮着数亿块各种垃圾,报废卫星的碎片、火箭分离时掉的金属件、甚至航天员不慎飘散的工具。这些东西体积从毫米级到米级不一,但速度都快得吓人,基本都在每秒7到10公里之间,这大概是子弹速度的10倍。和空间站运动轨道不同的碎片的都是威胁,毫米级的碎片能在舷窗上留疤,厘米级的能直接戳穿船壳,引发泄漏甚至爆炸。

工程团队这些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给飞船做彻底的扫描检查。机械臂伸出去仔细拍照找凹陷,舱外摄像头从各个角度巡查有没有明显伤痕,舱内的传感器则不断监测气压、温度有没有异常波动。

检查的核心是看有没有击穿危险区域,比如返回舱和推进舱的连接处、或者热防护层。这个热防护层很关键,返回时返回舱外表温度会飙到一千多摄氏度,要是防护层破了个缝,高温气流灌进去的后果根本想不了。

评估结果虽然没有公布,但最终导致了一个非常规决定:让三名航天员改乘神舟21号返回,随后再发射神舟22号飞船。这看起来有点反直觉——为什么不先让有安全风险的神舟20号直接无人返回,然后再发射神舟22号呢?

▲中国空间站可以同时接驳两艘载人飞船

理由是安全逻辑。空间站运行有个基本原则:必须随时确保所有在轨人员能够立即撤离。当站上有6名航天员时,每艘飞船只能搭3个人,所以必须同时停靠两艘。神舟20号即使被判定有风险,在应急时刻仍然是最后保障手段,不能就此弃用。而21号是刚到的新飞船,状态最佳,让20号乘组搭这艘返回是目前最稳妥的方案。

那么后续要做的事情就非常清晰了。神舟22号近期择机发射,用无人模式飞向空间站,顶替21号现在的位置。这样一来,空间站上迎来一艘相对更安全的飞船,半年后再用22号接21号乘组回家。

▲2011年神舟8号飞船返回,同样是不载人任务

至于神舟20号飞船,虽然官方没有公布,但是大概率会在随后携带部分物资无人返回,如果真的出事了也不影响人员安全,而在顺利返回后,科研人员可以进一步深入检查评估碎片碰撞产生的具体影响,采集关键数据。

这套应急机制叫“一船发射、一船待命”,从神舟12号任务就开始用了。火箭发射把有人飞船送上天,地面就立刻准备下一艘作为备份。这艘备用飞船已经完成总装测试,火箭也都准备好了,需要的时候8到12天内就能点火升空。

相比之下,去年美国两名航天员因为波音星际线飞船出故障被困,最后足足等了9个多月才搭龙飞船回来。现在中国的做法是要发两艘飞船的间隔也就十天左右,效率上不知道高到哪儿去,安全性也是天壤之别。

从航天工程角度看,这次碎片撞击事件本质上是场应急演练。问题出现了,预案就启动。没有慌张,没有被动应对,每一步都在计划框架内。这说明中国载人航天的应急体系确实经得起考验。对于轨道上的每个航天员来说,最大的安心源头就是:知道地面随时有一艘备用飞船准备来接自己回家。这次神舟20号的波折,说到底是中国航天应急能力的一次真实验证。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4 上海落户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0338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