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号延期返回:六个人同住空间站,食物和氧气怎么供应?
神舟二十号原计划在11月5号就要回家了,结果却因为疑似被太空里的微小碎片撞了一下,为了安全起见,所以返回计划不得不宣布延期。
这事儿一出,大家伙儿的心都揪起来了,很多人都在关心:太空飞船到底撞到了哪里?六位航天员在天上“多待”一段时间,他们的氧气和吃的够不够用?等一系列问题。
不过大家不用担心,因为延期消息一出来,载人航天工程的办公室,马上就启动了最高级别的应急预案。他们正在给飞船做一次全面的“全身体检”——包括复杂的数字仿真分析和安全性评估,就是为了确保航天员的返回计划能万无一失。
官方也说了,咱们的空间站上面一切正常,神舟二十号的航天员们正和随后抵达的神舟二十一号乘组一起,忙着在轨做实验呢!那么,让飞船延期的这个小碎片,到底有多微小?
国际上对这些太空垃圾有个分类标准:大于10厘米的是大碎片,1到10厘米之间的是小碎片,而咱们神舟二十号遇到的,就是那种小于1厘米的微小碎片。光听数字觉得没啥,但可千万不能小瞧它。
你需要知道的是,在太空里,哪怕是一颗沙粒都有一定的威胁。这些碎片和飞船的相对速度可能高达每秒数公里,这个速度甚至比子弹快多了!这意味着,即使是一颗直径不足1厘米的微小碎片,它携带的巨大动能也足以对飞船的关键结构造成穿透性损伤。所以,工程人员的谨慎和“全身体检”是绝对有必要的。
为了准确判断损伤情况,我们得了解一下神舟二十号的结构。它从上到下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轨道舱就像是一个多功能生活舱,航天员在轨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这里,负责和空间站对接。返回舱是飞船的“大脑”,也是航天员能安全回家的关键舱段,所有的指挥和通讯设备都在这里。
最后就是底下的推进舱,它就像飞船的“心脏”和“肺”,主要负责提供动力、电源,控制飞船的飞行姿态,同时还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根据目前信息,我们知道飞船是被微小碎片撞到了,但具体撞到了哪个舱段,特别是是否影响到最关键的返回舱或推进舱的结构,目前官方还未详细公布,大家可以等后续官方通告。
除了飞船的安危,另一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这次任务中出现的6人同时在轨的情况。这通常是因为老乘组和新乘组进行短期轮换交接造成的,人数一下子翻倍了!生活保障问题自然就浮出了水面:如果返回延迟了,这六位航天员的氧气和物资供应到底能不能顶得住?
说到氧气,空间站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靠从地球带去的氧气瓶。它有一个黑科技,叫做环控生保系统,核心原理是:电解水制氧与二氧化碳还原的闭环循环。简单来说,这个系统就像一个高效的永动机,它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的电,把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氧气直接释放到舱内供航天员呼吸,而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又会被舱内的设备收集起来。更厉害的是,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和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不会浪费,它们会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甲烷(作为废气排掉)和水。这生
成的水经过净化后,就能用于下一次的电解制氧了。
靠着这个高效的水-氧气-水循环再生系统,空间站极大地实现了氧气和水的自给自足,大大减轻了对地球补给的依赖。所以,即使是六位航天员同时在轨,空间站也能够从容应对,保障他们的
日常氧气需求。
至于食物和生活用品这些“硬通货”,就更不用担心了。咱们的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已经运送了将近6.5吨的物资,光是各种美味的食品就超过1吨,新增了麻婆豆腐、番茄鸡蛋等近30种新菜肴,还有新鲜水果和烤鸡腿!
更保险的是,中国航天在执行任务时会预留充足的冗余,而且天舟十号货运飞船目前也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可以进行紧急补给。
综合来看,得益于空间站这套强大的环控生保系统,再加上地面充足到位的货运补给保障,神舟二十号乘组在轨期间的生命支持物资是完全充足的。
虽然飞船遭受了微小损伤,但工程系统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正在进行最严格的全面检查。相信在严密的安全体系下,航天员们很快就会平安归来。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