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市发布的最新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8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万人。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2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7.7%。
上面这两段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目前住在北京的人口一共有2185万人,其中没有北京户口的“北漂族”一共有824万。
而这个数据,在2020年的时候还有841万人。
简单的说,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北京的“外地人”一共走了17万,平均每年大概是6万人左右。
“北漂族”陆续离开北京,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难道是北京已经不能提供就业岗位了吗?还是北京的房价太贵了?
其实都不是,至少不是核心原因。
关键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北京落户太难了。
对于很多北漂族来说,拿不到北京户口,那么就很难在北京持续待下去,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没有办法得到解决。
众所周知,中国的中考和高考制度,归根结底还是和户口挂钩。
一般来说,户口在哪里,就需要在哪里参加中考和高考。
而且现在各个城市已经不允许“中考移民”和“高考移民”了,也就是说孩子要想参加本地中考,就必须要回户籍所在地就读初中。
正是因为户口和中考高考紧密挂钩,对于“北漂族”来说,如果拿不到北京户口,就意味着迟早有一天都要离开北京。
而且最晚的时间就是孩子上初一的时候。
而孩子上初一的岁数一般在12-13岁。
也就是说,12年之前来到北京的“北漂族”,现在都将面临拿不到北京户口,即将离开北京上学的“困境”。
这群人恰恰是北京人口流入规模最大的10年:2000年-2010年。
也就是说,如果北京的落户迟迟无法放松,那么未来将会有更大规模的“北漂族”将会因为户口问题而被迫离开北京。
而他们一旦想要离开北京,第一件事就是“卖掉北京的房子”。
到那个时候,北京二手房将会面临新一轮的“抛售潮”。
北京户口已经成为北京楼市的关键影响要素之一。
近几年为了推动“新型城镇化”,国家发改委多次强调要放开放宽核心大城市的“落户限制”。
这让我们对北京的落户放宽也有了“期待”。
北京自从2018年开始推行“积分落户”制度:开始允许非毕业生在北京根据积分来落户。
但是连续多年下来,每年的积分落户指标仅有6000个。
那么,未来北京的落户有没有可能放松呢?
我们的判断是“北京落户放松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北京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了。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近3年以来北京60岁老年人的数量和占比:
2021年60岁及以上人口429.9万人,占19.6%
2022年60岁及以上人口465.1万人,占21.3%
2023年60岁及以上人口494.8万人,占比22.6%
仅仅3年的时间,北京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就从429万人增加到了494万人,增加了65万人。
平均每年增加了接近22万人!
如果按照这个速度,10年后的北京60岁以上老年人就会增加到700万人以上。
北京就彻底“老去了”。
而另外一个方面,北京户籍的婴儿出生规模却在暴跌:
2017年,当年户籍人口出生数约为17万人;
2018年,当年户籍人口出生数约为14万人;
2019年,当年户籍人口出生数约为13万人;
2020年,当年户籍人口出生数约为10万人;
2021年,当年户籍人口出生数约为9万人;
2022年,当年户籍人口出生数约为7.5万人;
一方面是老年人数量增加过快,一方面是户籍婴儿出生率过低,再叠加北漂一族的离京。
北京要想解决这个“老龄化”问题确实有点难度。
最终也只能学上海,逐渐对落户政策实施放松。
就在最近传出消息,北京父母投靠子女落户已经收紧了。
但是北京就算针对父母投靠子女落户的政策收紧,也不意味着北京落户是收紧的,相反可能意味着针对年轻人的积分落户会逐渐放开。
因为我们都知道,父母投靠子女落户,会增加北京的老年人比例,加重北京的“老龄化”程度。
同时还会增加北京的社保压力,分流北京的积分落户指标。
如果北京能够收紧父母投靠落户和结婚投靠落户这两个渠道,同时把更多的落户指标给到积分落户。
那么北京针对年轻人的积分落户指标就会出现增加。
目前北京的积分落户每年仅有6000个指标,显然无法解决北京的老龄化问题。
北京急需扩大积分落户的规模,从而实现放松积分落户的门槛。
北京市发改委就曾经表示:将及时分析研究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化情况,统筹考虑城市发展需要,择机适度扩大年度落户规模。
在北京市政府印发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优化营商环境规划》中,明确提出在严格落实国家户籍制度改革要求基础上,适度扩大人才和积分落户规模。
如果按照以上官方的说法,最晚到2025年,北京也应该适度扩大积分落户的规模了。
如果北京的积分规模能从目前的6000个,增加到1万个以上,那么对应的积分落户的条件和分数也会降低。
这也就意味着北京落户限制,本质上也实现了放松。
这对于缓解北京楼市的下行压力,将会明显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