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之前就已经倍受瞩目的上海市居住证转户籍政策于今日正式公布。记者昨日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今天公布的只是政策文件本身,不包括具体的细则方案。
2月21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就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网民交流时,明确给出了& 居住证&转& 户籍&政策文件的公布时间。
政策将于2月23日,也就是今天,在上海市政府网站公布。
韩正市长在与网民交流时表示,现在上海常住人口是1900万,户籍人口1300万,600万是没有上海户籍长期居住在上海的人,这一部分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为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昨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周海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补充说,今天公布的是居住证转户籍的办法,就是政策文件,接下来将根据这一政策进一步制定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细则和规程一旦确定,届时将会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反应
早点起来看政策内容
马先生已经在上海工作近十年,但始终没有成为& 上海人&。& 报名学习驾车,有上海户口的,只需要带上身份证就行,而我们,除了身份证,还需要居住证等其他在上海生活工作的证明,这个时候,平时不太会注意到的那一丝心理落差,就会倏然而出,蹿上心头———自己始终是个外地人。&听闻居住证转户籍政策今日将要公布,马先生对记者说,他会一早就上网看具体内容。
除了心理上希望有一种归属感,一旦实现从居住证转换成户籍,也能实实在在给不少在上海生活工作多年,为这座城市作出贡献的人才解决实际困难。律师郑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已经买了房,所在的小区内就有幼儿园,且与自己的住所一墙之隔,但因为没有本市户口,女儿的入学一直是个让人烦心的问题。郑先生与马先生一样,心情迫切,& 明天起早点,看看网上是不是已经公布了文件。&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鲍淡如此前也曾经表示,上海需要引进人才
,并通过完善人才结构来助推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这就要帮助大量& 没有户口&的外来人才解决& 后顾之忧&,而新政策有望给他们吃下& 定心丸&。
能不能向创业者倾斜?
近日来,得知上海即将出台户籍新政,网上也是一片热闹,纷纷就自己关心的问题提出了意见。& 我的居住证是2005年领的,但是1999年开始就办了暂住证,1999年到2005年,这6年怎么算啊?&有网友提示,上海发放居住证起始于2002年,按照之前透露的信息,居住证转户籍,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持有居住证累计满7年,如此一来,除了2002年当年领取居住证的,多数人都将在时间上暂时达不到标准。为此,有网友提出,领取居住证之前办理过暂住证的,是否纳入关注?
也有网友关心居住证转户籍政策能否向创业者适当倾斜。有网友提出:& 我在上海创办企业4年了,依法纳税,也创造了一些就业岗位,但我的文化水平是初中,对我们这样的情况又有什么政策呢?&
此外,此次户籍转居住证政策,除了要符合政策要求的条件,能够& 入围&之外,还需要按照时间先后& 依次轮候&。有网友因此担心:有资格申请以后还要交材料等审批,审批通过后还需& 依次轮候&,不知道这个& 轮候&等待的时间会不会很漫长?
然,绝大多数的网友和领取了居住证的人,都在等待今日政策的发布。
政策回溯
从& 指标&转为& 条件&
2月17日,2009年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副市长胡延照表示,不久后出台的上海有关户籍政策将从以往的& 指标限定&转为& 条件管理&,今后居住证转户口将逐步增加。
胡延照说,上海调整户籍政策的制度安排总体方向,是使居住证转户口逐步增加,而直接落户相对减少。
此前,在今年1月13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上海市市长韩正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上海将出台人才居住证与户籍衔接办法。1月17日,市政府记者招待会上传出消息,上海将推出包括户籍在内的吸引人才政策,其中关于居住证转户籍的带有操作性的政策性文件将于今年2月底前出台。
据了解,上海居住证转户籍在去除& 指标限定&后的落户条件,包括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职称,或从事技术、管理等重要岗位;在上海就业连续满一定年份,累计缴纳上海城市社会保险满一定年份;依法纳税,无不良诚信记录或违法记录,在上海有固定居住地等。
胡延照说,上海将参考国外一些城市& 居住证累计满7年可转户口&等做法确定相关标准,给予有居住证的来沪人员& 依次轮候&转落户籍。
优秀人才优先& 入围&
上海即将出台的居住证转户籍有关政策,将采取& 先入围,再轮候&的做法,& 入围&阶段向优秀人才倾斜。2月20日,在参加2009年上海民生访谈活动与网友交流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鲍淡如作上述表示。
鲍淡如表示,各界高度关注的上海居住证转户籍有关政策将于近日出台,文件将就落户条件、轮候规则、如何办理等作出明确安排。
据介绍,新政策将对外来人才倾斜,符合所设条件的优秀人才将优先& 入围&,并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 轮候&,& 只要是排上队的人才,就一定能拿到上海户籍&。鲍淡如解释说,尽管政策上对贡献突出的外来人才有所倾斜,但这也不意味着贡献较少的外来人员就要一直& 等下去&,对此,即将出台的文件将确定相关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