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自律,懒散怎么办?复旦教授:优秀的孩子都是“逼”出来的
前两天的时候一个孩子的家长向我抱怨她家的孩子,她说她家的孩子一点自律都没有,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完不成,不光如此,给他约定好玩一个小时的手机,他总是会超时。她也曾试过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然而最后还是失望了。
本以为放手孩子能够自律,不懒散,结果那一天通过监控看到孩子玩游戏从早上一直玩到了晚上。自从这件事之后,就不敢放手,一直催促着孩子去学习,然而效果似乎并不是很明显。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其实这位家长并不孤独,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家长为孩子的不自律而忧愁。他们也不想整天催促着孩子做事,但是不催促孩子有的时候真的不行,孩子一点自控力都没有,更不用说孩子的自律能力了。
纵观很多优秀的人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个很强的自律能力。复旦大学有一个教授针对数百名的儿童做过一个调查,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优秀的孩子都是“逼”出来的。
就拿郎朗来说,我们都知道郎朗是一个优秀的钢琴家,然而他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成就,一方面是因为天赋,另外一方面则是他父亲的逼迫。郎朗曾回忆说,自己在这条路上遭遇了不少的挫折与打击,他曾想过要放弃,可是他的父亲却只给他三个选择,一个是回老家,一个是跳楼,一个就是吃药。
学习之路虽然充满坎坷和心酸,但是最后学成归来的时候必定是满载荣誉。如果不是郎朗的父亲严格要求,或许还不会有郎朗的今天。现在有不少人反对孩子上各种兴趣班,虽说这对孩子是一种折磨,但是事实证明这些都是有用的。
一个14岁的孩子从小被母亲催着上各种兴趣班,当时他很是厌烦,可是后来听说自己学了美术可以当特长生的时候,他很是高兴。都说技多不压身,虽说家长对孩子看似有点严厉,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未来将会很受益。
当然了复旦教授所说的优秀的孩子是“逼”出来的,其实换句话说就是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养成自律。那么当家长的如何给孩子定规矩,让孩子学成自律呢?
1.树立家长权威
为何很多孩子没有自律?为何家长教训孩子的时候,他根本不把你的话放在心上?其实这些表现的背后则是家长没有权威。为何家长没有权威,很大程度上和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关。一个家庭之中,至少让孩子听一个人的话。
这样,孩子才不会肆无忌惮。有些家长就是很疼爱孩子,不管孩子犯多大的错,只要一闹,家长就会心软,一心软就会没原则。你的妥协,你的没原则都是不利于家长权威的建立。孩子可以疼,但是一些行为却不能惯。
2.给孩子制定计划
很多孩子之所以没有自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没有计划。当孩子没有计划,家长就要帮孩子制定一个计划。就拿暑假来说,你想要让孩子读书,这本身很好,但是不能告诉孩子,这个暑假你一定要读完这几本书。
正确的做法是把读书计划给量化,比如规定一周之内读完一本书,每天花费几个小时,读多少页,这都是需要量化。一旦家长给孩子制定了计划,那么孩子按照这个计划执行,只要时间够长,孩子自律能力自然会上升。
3.父母做好榜样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最容易效仿的人就是家长,因此在给孩子制定计划的时候,父母也一定要做好榜样。有些家长就是对孩子比较严格,但是对自己却比较松,殊不知这样只会让孩子心生不满,凭什么你可以看电视,我就不行?
因此在给孩子制定计划的时候,家长也最好制定一个计划。就那比如家长想要让孩子跑步,那么自己就不能懈怠。每天早起陪着孩子一起完成计划,这样的话,孩子自然也是乐于完成计划的。
4.给孩子一些奖励
如果一个人做一件事比较久了,就有可能出现厌烦,这样也很是正常。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采取一些办法,给孩子一些奖励。就像是一只不愿意走的小毛驴一样,你在它眼前放一个胡萝卜,它自然就会走了。
当然在面对孩子懈怠的时候,家长最好给孩子一些激励。口头上的夸奖是最基础的,在孩子完成一定的计划后,可以带着孩子出去玩一玩,或者出一些与他所读的书相关的趣味题目。给孩子自信心,孩子自然能够坚持下去。
自律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在孩子自律养成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学会“逼”孩子,给孩子制定规矩。纵观所有的成功人士,从来都不是玩出来的,他们必须要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才会有后来的回报。
面对孩子不自律,懒散状态,当家长的一定不要无动于衷。优秀的人都是逼出来的,家长更应该学会如何巧妙地逼孩子,现在孩子可能会不理解,但是将来他一定会感激你。吼网课吼打卡、吼睡觉已经成了许多家庭中的常态,在家里不是玩手机打游戏,就是看电视,家长不在家,孩子就敞开了玩,等到老师催着交作业的时候,又匆匆忙忙改作业,许多家长开始抓狂,并表示:“赶紧开学吧,再这样下去我和孩子迟早得疯一个。那么对于这类孩子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自律呢?自律,是指在没有外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地要求自己,通过被动转变为主动,自觉地遵守一些规则,拿他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那么一个人自律性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先分享给你两个生活中的小场景:
第一个场景,孩子想去游乐园玩,但是游乐园离家比较远,必须很早就起来出发,和孩子商量好了明天早上7点钟就要出发游乐园,一向睡懒觉的孩子第二天却一早就起来了,他不仅不用你催,反而可能还会催着父母动作快点,能够早点出发。
第二个场景,你下班回到家很累,想打开电视看看电视节目放松下,但是看到孩子在学习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拿起了杂志和书籍去阅读。
那么这两个场景中,孩子为什么会起得这么早?你为什么又会放下手机陪孩子学习呢?你先花点时间自己思考一下,思考完了再接着往下看。
你思考完了吗?思考完了就接着往下看:
第一个场景的孩子是来自于他的内在因素,想去游乐园。而另一个场景是来自的外在因素,因为你想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所以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你就下意识的打消了看电视这个念头。其实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我们归纳一个词就是动力,什么意思呢?
就是一个人自律性来自于他做一件事的动机或者动力,你可以想象以下你生活中的场景,当你自律的时候,是不是你的动力系统在推着你前进,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呢?下面给你分享几个方法:
别着急,分享之前我要送给对你孩子有帮助的,价值540元的教育宝典
1.帮孩子建立梦想
一个人的梦想是他最大的动力系统,也是能够他支撑他自律的一把***,郎朗为了他的梦想苦练钢琴,直至成为世界有名的钢琴家;比尔盖茨为了实现他的商业帝国梦想,早年把百科全书全读完了;丁俊晖为了实现他的台球梦,11岁放弃学业,每天训练超过8小时。那每个人在完成自己的梦想时候,都是不需要别人监督的,都是自觉自发
2.自尊心
一个人的自律性取决他的自尊心水平,我记得我上学时候,上课就喜欢打扰附近的人,有时找他们说话,有时整蛊一下他们,我清晰地记得老师只用一招就把我这个毛病治好了,是什么招数呢?
就是让我当这个小组的组长,让我管本组的纪律,让我当上这个组长之后,我自然不好意思去“搞事”了,然后这个小组纪律性就变好好,那么这个就是人的自尊心在起作用。如果那时候老师不是用这种做法,而是说我什么是不是有“多动症”之类的话,我相信小组的纪律不会变好。
3.父母以身作则
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多重要我相信你都知道,大人在家里玩手机,却不允许孩子玩手机,这对孩子来说是霸王条款,是双重标准,那么你如果想要你孩子自律,首先作为大人一定要先自律,身教大于说教,只有你做到了真正的自律,孩子才能真正有所感悟。
4.物质奖励
前面几个都是来自内因,最后物质奖励来自外因,这个你就要注意使用,比如有的孩子做作业拖拉,家长会用手机作为奖励孩子,你会发现孩子到点保证完成作业,根本不用提醒,然后马上就去玩手机,一分钟都不耽误,当然用物资奖励有利有弊,取决于你是如何去使用。
好了,这次的分享就到这,如果这篇文章有帮助到你, 欢迎你点赞转发,让更多的人受益。当然,如果你在教育方面有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和我私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