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常见问题

扛起培育大国工匠的历史继承——近年来我国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纪实

常见问题
  • 2021-11-22
  • 浏览

摘要:具有高超建筑技艺的鲁班、革新造纸工艺的蔡伦、开创中国近代刺绣史一代新风的沈寿……盘点中国历史,一个个能工巧匠以其卓越贡献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名字留驻史册,引得后人瞻仰点赞。梳理当代,一个个技能人才凭借精湛技艺,不仅有效提高了生产

具有高超建筑技艺的鲁班、革新造纸工艺的蔡伦、开创中国近代刺绣史一代新风的沈寿……盘点中国历史,一个个能工巧匠以其卓越贡献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名字留驻史册,引得后人瞻仰点赞。梳理当代,一个个技能人才凭借精湛技艺,不仅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成为全社会学习的模范。当时代的车轮驰进21世纪,虽然许振超、高凤林、鲁宏勋等高技能人才仍频频出现,但相对企业需求和社会期盼,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仍呈现出诸多短板。面对难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要求、作部署,为问题解决指明方向;人社部及相关部门严格执行,搞调研、抓督导,多措并举力保任务完成;地方各级政府结合实际,出细则、给支持,让政策规定落地开花。于是,一块块短板正在被补齐;一条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从无到有,越走越宽。把脉——面对困难不避不怯,方向明确“东莞、深圳等城市技工缺口高达30%”“30万元年薪招不到一个高级磨具技工”“珠海上万元月薪招不到技工”……浏览新闻,类似的报道频频出现在人们眼前。技工人才短缺究竟有哪些表现?不同角度的回答,能让我们的了解更为全面。——从总量和结构看,我国技能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员的21.3%,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6%,总量严重不足,结构问题突出,人才断档现象严重。——从市场供需来看,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从体制机制看,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培养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滞后,个人发展存在渠道窄、待遇偏低、地位不高等问题。——从社会氛围看,“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技能;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职工和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有待提高。“我们这儿招的大都是没能考上高中的学生,底子薄、学习积极性不高。”安徽省阜阳市,一位从事技工教育10余年的技工学校的负责人叹息道。“三四十年前一提技工谁不翘大拇指,现在说出去别人顶多敷衍一句:这工作‘还可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技工王洪军言语中满是失落。诸多现实摆在面前,揪着每一位人才工作者的心。面对现状,党中央、国务院吹响了冲锋的号角。总书记指出,“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李克强总理强调,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靠数亿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大军。与领导关切和要求伴随出现的,是一项项规划、方案的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形式被写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中,到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政策措施被提出;《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中,到在全国建设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从2011年到培养350万名技师和100万名高级技师的计划被明确……耕耘——朝着目标披荆斩棘,全力向前高峰耸于山体,大厦奠于基石,要将一项项要求落至实处,扎扎实实的努力既是根本,又是关键。“我们以做大做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标,以着力解决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为导向,努力建设培养培训、评价使用、竞赛选拔、表彰激励和宣传引导五大工作体系,为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支撑。”对于近年来的工作,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人如此介绍。对五大体系条分缕析,快、准、实等烙印清晰入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减少职业资格许可认定工作的要求发出后,人社部已先后分七批提请国务院取消了43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占国务院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总数的70%以上。——《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颁布后,许振超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国家级工作室就纷纷“开张”。截至底,全国已建成400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50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0.5亿元。“快”的表现明显,“准”的特色同样鲜明。在通过大规模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实现技能培训工作广覆盖的同时,人社部门还针对大学生群体,实施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行动计划,选择一批优质职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加强职业培训,提升毕业生技能水平;针对农民工群体特点,以农村新成长劳动力为重点,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围绕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集中的产业行业,选择现有教育培训机构,择优确定承担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任务的定点培训机构,将一盘盘技能大餐送到农民工面前。五大体系的特点,更体现在“实”。培训工作出真招——各类技工院校坚持把校企合作作为办学基本制度,在招工招生、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等方面与企业深度合作,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力争让每一名学员学到真招。丰厚的物质奖励——2008年起,政府每两年选拔不超过400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从2012年开始,每次选拔不超过500名),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次性2万元的特殊津贴。宣传工作有声有色——近年来,人社部门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重大政策、重要节日、重点活动,以树立优秀技能人才典型为重点,在使一大批大国工匠成为闪亮全国的技能明星的同时,也使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目标落在了实处。收获——盘点成绩不骄不躁,继续登攀在中央层面积极行动的同时,一个个铭刻着地方烙印的举措也纷纷推出。在吉林,,该省颁布《关于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若干意见》,将“吉林技能大奖”获得者奖金由3000元提高到5000元,“吉林省技术能手”奖金则由2000元提高到3000元;在山东,,该省出台《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对优秀高技能人才每年组织开展带薪休假和疗养等活动,并在济南、青岛、烟台等城市探索技能等级同城市落户挂钩政策;在河南,该省2009年与人社部签署《共同推进河南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备忘录》后,迅速构建起人社部门牵头协调,教育、民政、农业、扶贫、残联5部门各司其职的“六路并进”工作格局,合力推进工程落实,使技能培训在全省蔚然成风。智慧、汗水、坚持……多年时间的持之以恒,多级党政部门的齐心协力,多种资源的充分利用,带来的是一串激动人心的数字:截至底,全国技能劳动者已达1.65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501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27.3%。技工院校的招生情况是最准确的反映——“这几年我们学校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今年招生近1800人,创近年来新高。”9月22日,吉林省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副院长张松宁言语中透露着兴奋和欣慰。技能人才的感受是最真切的诠释——“政府给的荣誉越来越多,领到手的工资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亲戚朋友也越来越高看,我们正处在技工的春天。”12月8日,刚将第13届中华技能大奖揽入怀中的济南铁路局青岛动车段动车组机械师刘波笑容满面。成绩已属过去,前路依旧漫长。“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是国家的需求,时代的呼唤,是我们每一个人才工作者的历史担当。”第十三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现场,人社部部长尹蔚民的一番话,在将无数人才工作者激情点燃的同时,也如命令、似号角,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指明。这是有待扛起的光荣使命。站在过去成绩的基础上,让我们继续加大对技能人才工作的投入,以更饱满的状态、更卓绝的努力,无愧时代重托,无愧百姓期待!这是技能人才工作的更高远天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与时代同频共振,向着技能大国的方向,朝着亿万技能人才喷涌而出的明天展翅飞翔。(王辉)【推荐】【打印】【关闭】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