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常见问题

职称改革亮点 职称各科目难易程度分析

常见问题
  • 2021-11-23
  • 浏览

摘要:《意见》要求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并明确提出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此外,《意见》明确,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通过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 亮点 外语和计算机考试不作统一要求 评职称对靠技术吃饭

《意见》要求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并明确提出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此外,《意见》明确,实行学术造假& 一票否决制&,通过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

  亮点

  外语和计算机考试不作统一要求

  评职称对& 靠技术吃饭&的人来说不仅涉及个人的收入和晋升,也被看做是评价个人业务水平和贡献的一把标尺。

  我国职称制度主要经历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技术职务任命、1977年至1983年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1986年以来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阶段。现行职称制度共设置科学研究、工程、农业、卫生、教师等29个职称系列。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职称制度的建立,对于激励、选拔、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与专业技术关系不大的指标也被塞进评聘职称的指标体系中。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的职称评定,有时反倒成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羁绊

  以职称外语考试为例,设立20多年来,一直伴随着& 一刀切&& 鸡肋&等质疑。据报道,某作家已经出版发表了几百万字的报告文学、小说和散文,并多次获奖,但由于不能通过外语、计算机考试,迟迟未能获得副高职称(二级作家),一度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

  此外,作为职称评定的& 敲门砖&,职称外语考试成为部分机构与个人的摇钱树,滋生各种乱象。

  如今,《意见》明确: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确实需要评价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评审条件。据新华社

  亮点2

  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

  《意见》的另一个亮点是要求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程德安指出,在高校中,唯论文已经成为硬要求:

  学老师无论是职称评定、岗位晋升往往只注重发表论文的数量,授课认真与否只能& 凭良心&,如何揽课题、发论文才是& 正事&。

  不分行业特点,把学历、资历、论文等标准量化为职称评定的& 硬杠杠&,逼着专业技术人员为评上职称而在专业技术之外耗费大量物力、财力、精力,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程德安认为,这种人才评价标准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甚至成为迟滞专业人员冒尖的障碍。尤其是那些身怀绝技的专业人才,被职称卡住无法施展,损失的是行业、社会甚至国家的利益。

  为此,《意见》强调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注重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创造性,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注重考核专业技术人才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认为,《意见》的颁布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拓展专业人才职业发展空间,不断提升我国人才供给水平,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据新华社

  亮点3

  实行学术造假& 一票否决制&

  对于职称评价的标准,《意见》提出&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未来,用人单位要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民意调查等方式全面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操守和从业行为。

  《意见》还明确,探索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实行学术造假& 一票否决制&,对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

  从各职称的层级设置看,《意见》明确,各职称系列均设置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其中高级职称分为正高级和副高级,初级职称分为助理级和员级,可根据需要仅设置助理级。目前未设置正高级职称的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以拓展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空间。

  记者注意到,此次《意见》还有一个亮点,即提出职称评审与职业资格衔接。其中明确规定,在职称与职业资格密切相关的职业领域建立职称与职业资格对应关系,专业技术人才取得职业资格即可认定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初级、中级职称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专业不再进行相应的职称评审或认定。




 亮点4

  离岗创业业绩可作评职称依据

  对于一些特殊群体的职称评定,《意见》还明确了倾斜政策。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放宽资历、年限等条件限制,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侧重考察其实际工作业绩,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

  具体的职称评定如何进行?《意见》提出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基础研究人才评价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评价突出市场和社会评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评价重在同行认可和社会效益。

  《意见》还提出& 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要求对专业性强、社会通用范围广、标准化程度高的职称系列,以及不具备评审能力的单位,依托具备较强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组建社会化评审机构进行职称评审。

  近年来,国家提出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才离岗创业,对于这一部分人的职称评定,《意见》明确,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中经批准离岗创业或兼职的专业技术人才,3年内可在原单位按规定正常申报职称,其创业或兼职期间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审的依据。

  ■ 追访

  中学教师评职称苦于写论文

  此次职称制度改革涉及全国5500多万专业技术人才。对他们来说,除了考外语和计算机,还有一件头疼的事是发论文。湖南省一名在教学一线工作30多年的中学教师李斌告诉新京报记者,由于上学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术论文写作培训,导致他后来在评职称时一直苦于写论文,每次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由于评职称对论文有要求,一些代写、代发职称论文的交易也长期存在。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关键词& 职称论文代发&,弹出的类似& 商品&搜索结果竟达上千件之多。有的& 卖家&还公开承诺& 评职称就找我们&& 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不成功退全款&等。

  记者注意到,人社部副部长汤涛在解读此次职称制度改革时说,合理设置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是这次《意见》在完善职称评价标准方面的一个具体举措。汤涛介绍,《意见》明确,对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系列,可不作论文要求;探索以其他成果形式替代论文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成果质量,淡化论文数量要求。

  此外,在论文要求方面,《意见》还明确合理设置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1.相对于财务管理和中级会计实务而言,经济法科目是三科中最为容易通过的科。


  (1)内容较多,但决非"死记硬背"!经济法确实需要大量的记忆,但不能枯燥地死记硬背。学习的方法有:一是要注意多归纳,往往好多章节的一些有关数字、时间、比例等具有可比性,通过联想、画表、找异同点等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



  (2)多举例,很多命题和法律规定,并不需要你原封不动地背过,而是只要自己知道基本思路即可,通过举例不仅真正领会法律规定,而且在面对考题时往往会知道如何想如何答。



  (3)多做题,举一反三,在重复中记忆。比较相关内容、做题,是经济法的记忆诀窍。需要提示的是,做题很重要,但不要陷入题海,要追求做题的质量,确保做一个题就把这个题所覆盖的考点掌握了,避免狗熊掰棒子的结果。这样才真正有短期内显著提高的效果。



  尽管三本教材中经济法最"厚",但是经济法和生活比较贴近,容易被考生理解和接受。粗略的计算了一下,去年经济法科目的真题,只要具备一定法律知识的人,不看书基本上也可以拿到20分左右。



  2.财务管理的难度相对来说排在中间。



  (1)相对较难财务管理这门课程中的内容,对于多数从事财务工作的人来说,使用的频率并不是很高。与经济法相比,财务管理这门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是建立在一些理论假设的基础上的,学起来比较抽象。



  (2)公式多、计算量大每年试题的分值中有一半是直接涉及到计算的,这些计算题是建立在较复杂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步骤基础上的,而且涉及到的数字基本上都需要用一定的方法分析运算出来。



  (3)各章节之间关系紧密财务管理这么课程中部分章节所涉及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项目投资与资本成本、营运资金管理与财务分析这些章节的内容联系比较紧密。



  财务管理的特点是计算量比较大,对数学知识要求比较高。虽然计算量较大,但计算题、综合题较集中,即重点非常突出。因此只要考生在全面熟读教材的前提下,多做练习题,把教材中计算公式、计算方法在理解的前提下,能熟练、灵活应用,通过考试也不是很难。



  3.中级会计实务在三科中相对来说是最难的。



  中级会计实务兼有经济法和财务管理的特点,难度大,综合性强,历来是中级会计职称的杀手科目。中级会计实务具有如下特点:



  (1)考试中突出重点。本课程的重点很突出,如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收入、所得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合并报表的编制等,一般都有大题。



  (2)试题覆盖面广。在复习时应坚持"全面复习、重点掌握"的原则。



  (3)注重更新知识。比如,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资产减值、应付职工薪酬、所得税等。应该作为考试的重点。



  (4)综合性较强。要做到对教材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才能从容应对。



  中级职称考试备考已经开始了,努力备考吧!祝大家备考顺利!






在线咨询